第一百五十五章 春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辈水车薪字数:3294更新时间:22/06/23 03:11:29
冬天的夜很漫长,忙完家务活,时辰还早,便有了自己的闲闲时光。这时,点开手机,放一首首曲子,让音乐来做伴。

悠远,禅意的曲子,似乎不需人来吟唱,一管箫、一张古筝、一支笛,一些配乐就能奏出天下至纯至净的旋律。听曲的时候,最好是熄了灯,闭上眼,坐在小窗前。天寒地冻,尘世间的嘈杂很细微,耳边只有悠扬的乐曲在流淌。循着这乐声,忽然在脑海里,敞开一幅春暖花开的画面,听,山谷里的小溪潺潺地流向远方,人恍若坐在溪边,一伸手就可够着水。鸟儿们立在树上鸣啾,声音袅袅婷婷,满是水音。这溪水旁一定有几户山里人家,坐在溪水边戏水的是一个儿童,亦或一位少年,阳光洒在槐花树上,风吹来了,闪着光亮,周围平静温暖,钟走得好慢,这样美好的春天里有长不大的灵魂,是清白光阴……人的心思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小时候急着离开故里,当有一天成年真正离开了,亦不能常回时,心里又怀念那青山碧水的模样,为觅一处乡愁,竟痴痴地直把乐曲奏出的曲调听成流水声、鸟叫声,痴与傻有时候只一线之隔。

窗外下起了雨,雨丝或飘飘洒洒,或滴滴答答,似一行行晶莹的诗句。于是在心底轻轻问小雨滴,雨滴声声应答,我们是江南的孩子,这是多美妙的回答,一场雨声,心与江南如此亲密贴近。其实,我从没有去过江南,只是无数次在梦里描绘它的美丽的模样。江南,不仅有雨丝缠绵,也有那莲荷,正如女声所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一首清曲,似一场雨丝,洗去了女儿家心上尘,江南的美在心底生根开花了。

箫声起,幽幽怨怨,一种相思裹挟而来。这种思念也许是来自恋人,也许来自离乡的游子,不管是哪种,都是千回百转的心境。红尘之事,情关最是难过。谁惹了谁的情丝,可怜: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期盼: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自古痴情的女子很多,凭栏看花的人,多是被辜负的,也许有遗憾的爱情才会让人在心底挂念,一辈子藏在心底,只对月说,只对花说,却已无意对那故人说。“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筝叮咚,顿觉空灵,虽身处斗室,却似山谷静坐,与流水浮云为邻。此身虽不能脱尘,但这一刻的灵魂可以随空灵之音,做一回槛外人。心已微熏: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心循着弦音,踏清泉归去。

冬夜漫漫,一个不懂音乐的女子,静心聆听曲子,当个孩童,戏一回水;扮一位江南女子,采一回莲;演一痴心的女子,思慕良人;做一回居士,当一回槛外人。窗外是寒冷的世界,室内却是一曲一调一世界。

女人的灵性,有几分是音乐听出来的,希望这份灵气体现在我的文字里,音乐煮字,多美好。人生走到安静处,有一首曲,一枝笔和一篇篇有点灵性的文字。飘窗上,刚折回的梅枝,用玻璃花瓶清水供着。一首清曲,一室梅香,光阴悠长。

**

似乎每一个角落里,都夹杂着风声。呼呼的,在耳边响。寒意很浓,在涩涩的挂着几片叶子的枝头,婉转低回。

这个时候,我听到了一缕笛声。忽远忽近,丝丝缕缕。这个声音,从哪里飘来的呢?

侧耳细听,声音极弱。我对自己的耳力有点困惑。我分辨不出这声音来自哪个方向。细细辨认,慢慢倾听。

那是一个初夏,我走进了沂南山区。这里山势低缓,低低矮矮的树,将小山装点的青葱而富有生机。

有山泉从山上淙淙流下。哗哗的水声,盖住了脚步声。远处半山上,星星点点成熟的果实,点缀在一片青葱之中。

顺着活泼的山泉流下来的方向,我听到的那一缕笛声,忽远忽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原来山上还有这样雅兴的人呢。

再仔细听,哪里来的笛声,分明是风声啊。

是的,是风声。但是风中夹杂着笛声。

我的脚步变得慢了。

转过一个弯,一片竹林出现在眼前。是的,笛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繁茂的竹林。青翠的竹竿,都卯足了劲往上窜。一片片叶子,青翠欲滴,十分精致。风一吹,叶子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我刚才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

我站着竹林边,想走进这片竹林。可是它们密密麻麻地站在一起,我怎么也找不到一条进去的路。

我就这样站着,许久,痴痴地看着那些被阳光翻晒的一明一暗的竹叶。

周围很静。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只有我的思绪,陪伴着风吹竹叶的声音。

这境地,似曾相识。我说不明白,心底的那种感动,有点惊喜,有点疼痛,还有一丝丝怀念。

这丝丝缕缕的笛声虽然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可是给我的感觉却是那么遥远。

单位旁边,有一片树林。我每天从树林边经过,经常有一缕笛音从里面传来。我看不清在树林里吹笛的人,我想象那人一定有一个清秀的背影。慢慢的,这条小路,这个背影,还有这笛声,成为一种守候,成为我路上行走的一种习惯。

也许是那段经历,那缕笛声,在我的心里,悄悄的隐藏了。经年之后,在某一个时刻,突然苏醒,比如现在。

也许,有一种声音的美,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感知。无关乎旋律本身。也许,这一种声音的魅力,来源于自己的思想,不关乎环境。因为有一种旋律,叫天然。有一种美好,叫自然。

或许每个人都会对某一种声音痴迷。比如蛙鸣,比如蝉声,或者春天里,枝头的几声鸟鸣。它代表的或许不是一种声音,而是一种情结。它和人一样,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有时候,万语千言抵不上一个微笑;一个回眸,就能够让人记住一辈子。如果说那缕笛声,是我年轻时候的一个情结的话,那么,我的世界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背影,有一种声音,一直温暖着我。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会相信,沉默寡言外表下的我,内心是如此的充盈。

沿着山路走着,竹林慢慢地留在我的身后,而竹林边心里滋生出的那种感觉,那一缕笛声,却让我久久回味,怀念一生。

**

眼下正直大寒时节,天寒地冻,近日又普降大雪,正可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验证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农谚。然而,严冬终将去也,春天就要到了。再过几天就立春了,中国自秦代以来一直把立春作为一年之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希望和期盼,翘首以待,喜迎春天的到来。

然而,春却是静谧的,悄悄地走来,她像一个美丽的姑娘蒙着神密的面纱,让人揣摩不透。从古至今,写春,颂春,咏春的诗词枚不胜举。但,“春到谁先知”?是飞禽走兽,是花卉草木,是风雪雨露,还是别的什么呢?在文人墨客的UU小说可说异彩纷呈。

北宋诗人苏轼在他的《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到水暖鸭先知”这一绝句,不仅勾画出了早春江河的优美画景,也将诗人水暖鸭游春到的心境表露的如此富有情趣,以致被后人传颂。

唐朝诗人韩愈《早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诗人把刚露土的草芽视为知春的使者。“把草色遥看近却无”赞为早春的最好去处。也被世人称道。

把柳作为知春的诗也不少。随手捡来:“摇摆柳絮立晨昏,干冷枝寒萧瑟吟。远似春色近米蕾,地冷天寒柳知春。”唐朝诗人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的绿柳和春风皆为知春的信使。***的《卜算子,咏梅》诗里雪与梅也颂为知春报春的信使。

春到谁先知?人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对春的情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春在诗中,更在人的心中。可以说,“谁言春来早,唯有诗先知。”

我以为:天地万物,飞禽走兽,花卉草木,风雪雨露都是上苍的精灵,它们皆知春,知道春天到来的时节。在我们的家乡,有“大雁不过二月二,小燕不过三月三”之说。还有:“五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然而,在我看来,知春到来者,最是勤劳的人民。很久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依据日月运行的现像和规律,摸索总结出了农历二十四节气。并把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作为农耕八节。成为农事的指航。在我的记忆里,还在飞雪满天时,我的父亲就为春耕忙绿准备了。修犁耙,整理老牛的套具。母亲也忙着挑拣春播的种子---------。

人们知春,迎春,忙春,更希望春天给他们带来丰收的期盼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