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安全逻辑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wcs山鬼字数:3423更新时间:22/06/23 07:14:13
“正压管道,那么说这是很可能是一个压差运输管道咯。”

在工程设备领域绝对专业小海拉根据正压机制,很快联想到了太空坞内常用的压差运输管道。

这是为了减少组件数量,缩小管道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用的方式。

压差运输管道的组成模式就是利用管道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内腔运输桥,可以减少大量的动力结构,只需通道整体拥有良好的气密性就可以。

而太空坞,星舰这类太空单位,结构气密性设计向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具有种种优势的压差运输管道一般情况下都是太空设施内部进行高速物资运输的首选。

“姐姐,要是压差运输管的话,内部正压可不会低,要是贸然进行泄压工作的话,后面怎么处理内腔高速运输桥呢?”

“让我想想……”

此时白蛇担任决策者的角色,而青蛇则作为专业工程人员担任起技术顾问的身份,两者分工合作,各自盘成一坨,释放机体计算能力开始思考起来。

既然是压差运输管道,如果她们先行在出口端进行泄压操作,那么到入口端就能难处理运输桥设备。

由于不知道内腔运输桥后端的气密措施,最坏的可能就是在她们接触桥体固定机构的同时,就会被高压驱动的运输桥直接拍回来,导致机体受损。

不过这个猜测是建立在后程气密设施年久失效的情况下,或许等不到双蛇进入,运输桥就被直接拍过来。

虽然这样的出口端肯定有应急减速机制,但是几十万年过去,那些设备到底能不能正常工作真的不好说。

但白蛇根据到现在为止所见的昆仑遗迹设备保存情况,认为这些设备失效的几率应该不高,实在是昆仑的材料学科技过于先进,再加上如此优异的惰性气体保护环境,各装置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几十万年也不是可能。

“海拉,你先找到出口段泄压气阀,这次不能使用粗暴的破拆方式了,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行动。”

既然这个出口端安全门和联邦机械工程学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那么其一定有无供能条件下的手动开启方式,这是必然的安全冗余技术。

利用压差通道本身结构的正常运行供能开启这道安全门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使用破拆手段使得气密性失效的话,后续面临的气压平衡问题就会相当棘手。

之前一直采用的破拆方式,是因为相对外界来说,双蛇经过的防御外层属于低压区,做好2级防御层入口的气密保护就可以了,一路破拆复原的隔离门也能起到维持气压安全的作用。

白蛇已经完全确定昆仑遗迹是未知文明的太空单位设施了,一路而来大量的气密闸门,多自律维护机整备间,明显的分块化外层结构,这都说明内部结构设计理念是为了满足太空任务的需求,一般情况下的地表基地设计理念因为星体引力的存在,和太空单位截然不同。

规整有序的内部环境,要不是因为重力给双蛇的加速度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她们基本分不清上下,再加上完善的气密措施,以当前遗迹的体积,白蛇可以确定其昆仑太空坞

的称呼了。

而太空设施的安全验证逻辑就可了她们正常打开这扇典型的叶片式安全门的操作空间。

“按照太空设施的安全逻辑来说,子模块系统在失去线路能源供应和安全数据链接的情况下,应该是处于权限开放状态的,只要找到控制面板,接上备用能源供应接口,应该就可以恢复这条压差运输通道的正常工作。”

海拉很快给出了专业的安全逻辑分析数据,因为太空设施和地表设施所处环境不同,两者的子系统安全逻辑是完全相反的。

地表基地的安全措施在失去主要链接时一般处于锁死状态,而太空设施子系统会进行权限开放。

其背后的逻辑原理是因为地面基地的安全逻辑是以安保为第一目标,失去主要信号链接的情况说明基地主机遭受了严重意外情况,这种状况下为了基地保全,这种通道必定是自动锁死的。

而太空设施不一样,太空环境的安全逻辑要为人员生存考虑,而且本身一般是模块化的设计来进行结构冗余,使得太空坞遭受打击破损的情况下,只要没有损伤核心结构就还可以正常运作。

而被损失的这些区域,类似通道这类的权限验证机制必然是不会保留本地权限数据,这类重要的权限验证肯定是由数据链接交给设施核心的权限安全主机进行,基本不会考虑在分布式安全验证网络的次级主机上存储权限数据,因为要是每个模块的分布式安全主机本地存储权限数据的话,那么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有可能被劫持破译,亦或者第三方可以通过入侵损失的太空坞模块次级安全主机取得权限数据。

典型的例子就是联邦的旗舰级战舰,这类太空单位的核心安全主机内部有着整个舰队级数的权限识别码和安全验证程序,如果敌方通过损伤获得舰队模块结构,从次级安全主机提取了本地数据,整个舰队的安全验证都会受到威胁。

以上是权限安全方面的考虑,而从人员保存的角度来讲,在这类通道丧失安全主机链接的情况下,整体模块又失去了主能源供应,如果还自动锁死权限的话,内部人员的逃生就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逻辑选择必然是无需验证的权限开放状态,内部人员单位需要在备用能源耗尽之前方便的打开通道进行逃生,或者在船体内部等待友方救援。

开放权限状态足以满足两者需求,内部人员可以开启原本权限不足的区域,而救援量也可以利用紧急能源接口给类似通道供能进行开启作业,从而营救内部人员。

现在的昆仑太空坞就非常符合这种脱离核心的紧急状态,没有任何能源和通讯连接,各级子系统是正常的自动关闭状态,按照安全逻辑来说,应该默认权限开放,这就给了双蛇正常开启当前压差通道安全门的可能性。

接下来海拉很快在洛神的指导下,打开了安全门附近的一块覆盖面板,内部是很明显的供能接口,和一个机械式开关结构。

机械结构,一向是可靠稳定的代名词,以低加工难度,高稳定属性的可靠性有点贯穿科技发展史。

这就要说道科技发展的特点,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落后技术的淘汰和

覆盖过程,但是这是相对于功能需求来说的。

如果当前技术已经满足了功能需求,后续的发展一般只会进行相关优化,除非功能需求变更,很少再改变使用技术。

举个例子来说,a物体拖拽b物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两者栓根绳子。

在没有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这根绳子就是最好的链接方式,那么需要优化的,只是这根绳子本身的物理属性,还有连接方式,而要切断这根绳子的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把剪刀。

“绳子”,“接口”,“剪刀”可以延伸代表为某种应用手段,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代表不同的具体技术。

比如通讯需求,那通讯缆线或者无线信道就是这根“绳子”,而且一般是在无线信道的优势大于有线链接的情况下才使用后者。

而一把合金刀和激光切割器都具有“剪刀”属性,但是如果只是用来切苹果的话,估计只有某些无聊的人类才会选择用激光切割器。

这些理论背后,逻辑思路就是技术是为了需求服务,一类需求没必要使用超出范围的更高级应用技术。

昆仑太空坞背后的文明科技等级高吗?就双蛇所见的这些内部材料,自律机器人,确实很高。

而高级文明,就意味着对资源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利用,并不是说处处都要用高端科技显示出科技的优势来。

昆仑内部除了需要满足支撑任务的变态物理性能支撑柱,一般墙壁覆盖所用的都是青蛇可以轻松破拆的轻质高分子复合材料,这是由于墙面覆盖材料的强度要求和支撑结构完全不同,后者的主要需求是低质量,保温,气密性等等,强度是次级需求。

当然墙体内部的强度层材料自然是应用了性能变态的人工同位素技术,断绝了青蛇穿墙的想法。

同理可得,难道昆仑遗迹就没有比压差运输更好的技术吗?肯定有,电磁运输通道就算联邦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需要额外的磁环和配套供能设备,以及对通道内部的磁场干扰等附加的特点,在太空坞设施某些运输场景下很可能并不适用。

而且压差运输利用了昆仑内部本身的气密性结构,减小了设备占用空间,用于运输指定的物资或许更加方便快捷,足以满足任务需求,自然没必要使用其他更高级的通道技术。

要是这样的短途定向运输都采用了科幻小说才有的空间跃迁技术,那昆仑太空坞背后的文明只能说也非常科幻了,双蛇估计根本就进不来了,科幻级文明鬼知道有些什么黑科技,那样的文明说不定倒个水都要用什么物质粒子重组传输技术呢。

话题扯远,双蛇在验证完安全逻辑思路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很明确了,回到设备间链接终端,和ai主机同步数据,让海拉制造符合相应紧急供电接口的线缆,再拖到自动配送中心链接上安全门看能否是压差通道正常工作就可以了。

运气好的话,或许只要按下紧急开关,通道就会正常运行,双蛇就可以搭乘运输桥直接抵达昆仑太空坞的内圈设施。

不饶的话,她两就要啃下通道安全门这块难啃的骨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