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国赵范24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要粮票不字数:4536更新时间:22/06/23 11:08:30
如此一来,青州北海与徐州相连的道路,就非常狭长了。按照现代地名,分别是沂水县和莒县。沂水县那条峡谷,长约160公里,宽只有5公里;莒县靠近海边这条峡谷短些,只有90公里左右,宽度也有10公里左右。

刘备的援军,是走沂水县那边,还是走莒县这边?

好办,由于两条路都十分狭长,只需要派出哨骑,在中间那道山脉的南端汀水附近就能看清。看清之后,向北端传讯,北端收到信号之后,再安排伏兵,也是来得及的。

顺便说一句,莒县的位置,也就是三国时期的琅邪。就是琅琊榜的琅琊。

换言之,一般人们走的,都是稍宽一点的,靠海边这条道。但作为军事设伏,就必须考虑到多种可能。

吕布是否会加入援军?去掉吕布二字,单说这支武装势力的话,真不一定。但有了这两个字,再从吕布平时的表现上推论,就可以知道,他不会。

如果刘备遭受了危难,吕布还是会救上一救的。但北海孔融,跟吕布真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因而吕布随便找了些借口,就不去了。

于是,刘备就上路了。

原剧情中,曹操假借天子之名,让刘备讨伐袁术。另一边,又放了消息给袁术,让袁术有所防备。这是演义剧情。

演义,有个出发点,那就是抬刘贬曹。由于贬曹,许多事,就不是很客观。

放消息给袁术,让袁术有所防备,对曹操有何好处?没有。

相反,不放消息给袁术,让袁术消耗更多的兵力,对曹操更有好处。

现在也是演义世界,只不过,已经不是原剧情,它就是一个背景,不再存在抬刘贬曹的倾向了。

但,前期的设定,还是要继续的。譬如刘备讲仁义。讲仁义,就会救援北海。等等。

原剧情中,讨伐袁术的时候,张飞留守。让张飞不喝酒,结果张飞搞了个最后的疯狂,就像单身夜一样,“众官今日尽此一醉,明日都各戒酒”。结果把曹豹打了,曹豹把吕布招来,夺了彭城。

这回刘备救援北海,同样让张飞留守,同样发生了那些事,吕布同样夺了彭城。

而刘备和关羽,进军途中,倒也谨慎。在通过琅琊那段险途的时候,前进速度放得很慢。

这样,即便中了埋伏,损失通常也较小。

但曹操不是一般人。眼见刘备军队走得慢,就迟迟不发动攻击。直到刘备中军走进埋伏圈,这才发动。

于是,刘备避免重大损失的措施,落空了。来了三万人(勉强凑的),走了五千人(过了两天才凑齐的)。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没有吕布强大了。

在会合了张飞之后,尽管跌首顿足,发了通脾气,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吕布此时,可以选择对刘备开战。但因为开战之后,夹击刘备的另一方是曹操,吕布跟曹操不对付,就没选择。而是派了传令兵,让刘备进驻东海郯城。

此时刘备救援北海,损失的两万五千兵力,主要还是来自徐州的士兵。

也就是说,曹豹手下原先是有兵的,此时基本没兵了。

二月开春,三月黄巾围攻北海,久攻不下,四月下旬,刘备救北海,中了黄巾的埋伏,五月黄巾攻下了北海,杀了孔融。

随后,黄巾转移战场,七月,又攻下青州淄博,杀了青州刺史田楷。

八月,黄巾攻占泰山城。

九月,曹操出兵,一举拿下泰山城,并围攻淄博。

同样是二月,洛阳荆南十二万军队留下两万,其余十万,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河东。

河东郡,上次提到的时候,说的是,世家的头头,基本上都死了;世家的精壮,基本上都被杀了;然后,四十万黑山军,被打成二十万,留在了河东。

此番,当荆南军队再临河东的时候,赫然发现,那二十万黑山军队已经不存在了,短短几个月时候,就被河东的世家全部消化了。

此时,河东各个世家又推举出了新的家主,其中还有个别,是上次逃脱的。

河东世家的精壮,居然直接来自那二十万黑山军。不够壮实的黑山土匪,已经全数被转化为民了。

整个河东,秩序良好。世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打吗?

河东世家派出了信使,打着河东郡衙门的招牌,跟荆州军队谈判。

首先,他们认可荆州军队的统治,并且他们还愿意按照一般州郡两倍的额度,进行上税。

河东郡衙门所有人,可以全数移交给荆州军队,荆州军队可以全部换人,对河东郡进行新的治理。

另外,他们还推荐了文武两途几十个人才,希望能够为荆州军队效力。

涂山感到非常棘手。

接纳世家,依靠世家,将有利于迅速完成占领区的统治。否则,军队打下的地盘需要广大,但区域之内,像一盘散沙。

但依靠世家,世家就会对整个权力机制进行渗透。既有制约,又不利于一些新制度的施行。

最后,涂山选择,封闭河东郡。

这个封闭,自然不是大军封闭。而是设立关口,禁止河东郡出入。

河东郡衙门,涂山没动。相当于让河东郡实行自治。

无论好与坏,都不要扩散。咱过几年,再来看看效果。

至于河东郡得到的二十万黑山人口,也就这么算了,相信,让河东郡返,非常困难。

三月到五月,拿下并州。

并州行政上的郡有点多,但人口不多。

最南端,是上党郡(壶关在上党),有12万人。然后是西河郡,2万人;太原郡,20万人;新兴郡,郡治定襄,1.3万人;雁门郡,25万人;五原(九原也是五原),2.3万人;云中2.6万;朔方0.7万;上郡2.8万。

总人口不足70万,尚不及荆南的一个郡。

相比长治盆地,很显然,并州更适合人的居住和发展。

由于历史,现在畸形了。至今,长治盆地里面还有80万人,而并州却不到70万人。

这种情况,很显然,在稍后的时间里,是要进行调整的。

要把长治盆地里面的匪民,调出至少40万,充实并州。

并州的北边,属于边防。因而并州不是拿下就算,还需要巩固一下边防。

这个时代的边防,就是倚长城而守。

有长城的帮助,防守还是很方便的。

十万荆南军队,留下了两万巩固边防。

另外,还与一些州郡的治安兵,进行了混编整训。

最后,于盛夏的七月,六万荆南军队又返回了洛阳。

一回洛阳,就接到了传信,要求相关负责人,于年终,尽可能的,赶到汝南民郡。

涂山看了一下,通知的标的:相关负责人。要求很模糊。

相当于是说,只要够一定级别的,自认为,或者别人认为够资格的,都可以去。

当然,“尽可能”,表示不能影响工作。不能因为赶到汝南开会,而把自己手中的事情耽误了。

想了想,这应该是早先在豫章开那个会的继续。也就是明确君主,或者最高领导体制的一场会议。

对此,涂山最早的时候,想的是投靠刘备。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袁术进攻荆南,已经不可能了。

这个时候,哪怕荆南由涂山说了算,而涂山再去邀请刘备过来当君主,相信都是不能服众的。

更何况,涂山在荆南,只算“还可以”,威信真的没有樊韵高。

捧樊韵当君主,涂山是没有意见的。有武则天,当然也可以有樊韵。涂山没有半点抵触。

但,困难也是明显的。涂山没意见,荆南其他领导人没意见,但老百姓可能会有意见,其他各地的诸侯也都会有意见。

当时在豫章,涂山说的那个集体领导机制,很粗糙。

过了这许多时候,相信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文官们,肯定想得更多。

涂山自己,无非就知道几个名词。譬如君主立宪制,任期制,等等。而对于真正的国家最高领导机制,涂山并不知道。

所以,年终到汝南开会,涂山相信自己最多就只能起到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自己是提不出的。

既然如此,那还是关注一下军事,更能让自己发挥作用。

调来了战报。也就是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所汇集成的一种相当于报纸一样的东西。

涂山看到,扬州的吴郡、会稽,早就拿下来了。

董袭那支军队,人数基本上没增没减,还是两万人,北上,最终进驻了沛国,跟徐盛合军了。

而扬州各地,生产建已经蓬勃展开。包括了开荒造田,引水建渠,开山建矿,修路造桥,等等。

有荆南的经验,扬州这边的建设,就搞得特别顺利。

豫州的经济建设,并没搞什么。就只是靠近扬州的梁国和鲁国,顺带搞了一些。

豫州的北边,基本上还是老样子。靠的是百姓自己,望天保苗,靠天吃饭。

而自己这边,司隶两个郡,也是这样。

另一个郡,河东郡,是封闭自治。刚打下来的并州,更是什么建设都没搞。

随后,涂山看到黄巾围北海,刘备救援北海遇埋伏,退回之后,徐州被吕布夺走,刘备进驻东海的消息。

再就是一系列青州黄巾的消息。

总的来说,三月围北海,四月下旬伏击了刘备,五月攻下北海,杀了孔融;七月攻下淄博,杀了田楷。

有这么能打的黄巾吗?

还有,话说曹操不是吃下了百万青州黄巾,还建了个三十万的青州兵营嘛。

这一系列的青州黄巾的消息,怎么看怎么可疑。

最可疑的,就是能够打败刘备。

哪怕是埋伏,想要打败刘备,都是不大可能的。

偶尔一仗,打败刘备,那还好说。但琅琊那次伏击,分明就是一仗,就打得刘备爬不起来了。

那真是黄巾的战力?

稍一想,涂山就猜到是曹操。曹操有这个能力,同时,曹操还长时间没什么动静。

于是,涂山就找了黄忠、张绣、徐晃、太史慈等武将过来,把那些战报给他们看了。

众人看得都有些潦草。

然后涂山问,大伙儿以为,青州黄巾那边的动静,有什么问题没有?

众人就反问,有什么问题。

涂山直接就说了自己的猜测,估计是曹操动的手。

黄忠立即表示,愿意率兵进攻陈留或者颍川。

从洛阳这个方向进攻曹操,目的地正是陈留,或者稍微偏南一点的颍川。

绕道黄河以北的话,还可以进攻濮阳。

涂山想了一下,感觉这些武将的头脑,似乎还是简单了一点。

但文官,这会儿,程秉、刘馥已经不在这儿了。在洛阳的,就只有河南郡太守张既。

涂山发了封信,从并州再调两万军队过来。

早先,派了三万军队,一万进驻长治盆地,两万阻截河东郡二十万黑山匪兵。此时所调的,就是那两万兵。

等了几天,再次出发,就能够在调走十万军队的情况下,仍然给洛阳留足两万守城士兵了。

此次出发,直接的目的并不是军事。所以速度很慢,一点不急。

到了汝南,稍稍休整。此时,汝南军郡,有兵十七万。

离开汝南的时候,调走了七万。汝南仍然是十万军队。而上路的,则变成十七万。

然后就是陈国,再次休整。

上路的时候,留下两万。让陈国的士兵由两万变成了四万。

十五万士兵上路,前进方向是沛国。

沛国原有士兵四万,十五万士兵进驻之后,士兵总数高达十九万。

随后就是各种操练。

涂山不算,西凉军阀张绣不算,黑山首领张燕和于毒不算,其余将领,都是会练兵的传统武将。十九万士兵,由各个武将分摊,再定期进行士兵的轮换,军队建设,顺利展开。

说到军队建设,就不得不提一下特种兵。

大家都知道,现代最厉害的兵种,就是特种兵。

于是就有人写小说,说穿越到古代之后,建立了特种兵。

到底能不能实现,涂山不知道。涂山只知道,自己这儿,实现不了。

涂山这里,背后有荆南作靠山,粮食没问题,肉食没问题。再往后,还有整个扬州的产出作为新的靠山。

有吃的,就能练出特种兵吗?

可惜不行。

首先是训练项目,涂山并不清楚。只知道个大概,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涂山知道的部分,很多都跟现代的器械有关。完全不适合三国时期的战争。

还有就是,有粮有肉,并不等于就有了营养。

平时,就这么普通的练兵,没有问题。但如果训练量增大,大到接受特种兵的程度,问题就出来了。

必须有精通科学的营养师指导,才能够解决那些问题。

涂山没有,所以练不出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