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三国赵范27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要粮票不字数:4285更新时间:22/06/23 11:08:31
曹操在冀州境内转运物资,虽然走的是废置的平原,但清河、勃海还是得到了消息。

这是因为,废置,主要就是未驻军,平原的税贡,还是要收的。

既然要收税贡,那么,从下到上的纽带,自然就有。

曹军如果只是转运一次物资,还可以置之不理。多次转运,就不能不上报了。

曹军多次经过冀州平原郡,运输物资,自然侵犯了冀州的领土。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曹操为何如此做。

于是袁绍就派了探马去侦察青州。果然,曹军已拿下青州,并在青州进行全面开发。

曹操开发青州,自然需要运输物资过去。但,运输的动静就不能小点?

泰山边上,就是青州的地盘,走边上不行吗?

太猖狂了!

所以,袁绍下达了守军南移的命令。

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间接命令。

具体地说,就是写了封信,派了个信使,又发了个信物。

都知道袁绍有三个儿子。

提到这个的时候,应该明确的是,无论是州刺史还是州牧,其实都是没有继承权的。

只是如今诸侯林立,没把长安那个伪政府当回事,这才产生了“继承”事宜。

这其实是不合法的。

王爷的儿子,电视剧里一般都叫小王爷。将军的儿子,一般都叫小将军。

都一样的不对。

要支撑一个国家,税收是必需的。少一个县的税收,好说;少一个州的税收,勉强可行;但如果少一个州的税收,就不好说了。

于是乎,册封县主,非常可行;册封郡主,勉强可行;册封郡主以上,就不可行了。

县主、郡主,听上去,像是女人的封衔。其实男人也一样,就只是名称不同。

吕布,温侯。温侯是什么意思?就是食邑封地为温县。

关羽,汉寿亭侯。汉寿亭侯又是什么意思?是食邑封地为“汉寿亭侯”县吗?不是。

这个爵位,首先需要把“汉寿亭侯”拆开为“汉”、“寿亭侯”。

“汉”就是汉朝,属于没有实际意义的字。

“寿亭侯”才是爵位的名称。其中“侯”指侯爵,相当于“温侯”的“侯”。

所以重点在“寿亭”二字。

东汉侯制与西汉没有区别,但侯国的规模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大的不超过四县、小的仅有一亭。

吕布那个“温侯”,食邑为温县,就是一县。

关羽的“寿亭”,食邑仅有一亭。

所以,“汉寿亭侯”的爵位,小于“温侯”。

历史上的曹操,为了一方面大肆封赏手下,另一方面又不拿出实际的利益出去,就在列侯、关内侯下,添置各种名号,让关中侯变成十七级,关外侯成为十六级,五大夫侯扩张到十五级。并且通常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的地名封之,受爵者根本无法跨境收取租税,以致实爵变成了虚爵。曹操此举,也开了后世虚封的先河。

男人的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通过刚才的举例,可以发现,都侯爵了,才只相当于女人的县主。那么,侯爵以下的伯、子、男,根本就不值一提。

的确不值一提。不信,看现代留传下来的古人记录,有哪个是伯、子、男爵?

没有。

其实,那些有记录的古人中,肯定有人获取了爵位,只因为是微不足道的伯、子、男爵,所以才没记录而已。

最高是公,国公爷,一个郡的税收全部拿走。女人那边,郡主,同样是一个郡的税收拿走。

但,上面不是还有王爷和公主吗?

那其实属于计划单列,不是同一系统。

那是为皇室血脉单开的封号。公主,通常不与具体的郡、县产生联系,而是直接从国库中支取俸禄。王爷,则有联系,但联系的郡县,通常比较偏远。

这是因为,王爷的封赏,通常用于新皇即位,封赏其他兄弟用的。一个郡(个别时候小到一个县)的税收,可以安抚;地方偏远,则是为了让威胁远离京城。

由此亦可知道,王爷这个爵位,是没有继承权的。王爷的儿子,根本当不了王爷。

叫什么小王爷?还不如把老司机的儿子叫成小司机。

回过头来,说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

袁谭是长子,长子继承,是这一时期的习俗,所以袁谭在继位的事情上,占有优势。

袁熙,深得袁绍喜爱,也占有另一层意义上的优势。

中间的袁尚,就尴尬了。两头不沾,没什么优势。

历史上的袁谭,由于年长,率先介入袁绍的事务。

在袁绍差不多消灭公孙瓒的时候,袁谭得袁绍军令,率军进攻青州,最终击败田楷、孔融,占领了青州。

当然,袁谭的占领,并不像荆南那样,属于全境掌握。而是像以前的韩馥那样,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占领。

袁谭占领青州之后,对青州的控制力并不强,青州各地,也没上缴什么税收。

但不管怎么说,袁谭都立下了开疆辟土的战功。

在涂山做任务的这个世界,袁谭在哪儿呢?勃海。

青州的事,被曹操抢先了一步。

袁绍都接到曹操经过平原郡运输物资的消息,袁谭接到消息的时候自然更早。

接到消息更早,也就想得更多。

想得更多的结果就是,袁谭还侦察到了著县、东朝阳县,以及临淄的情况。

当然,济南、泰山、琅琊的情况,袁谭并不知道。

三国,诸侯争霸期间,袁绍的势力最强。其强,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袁绍本人,履历十分光彩,对世家,有极强的吸引力。二是将广,文武两途,依附人才极多。三是兵多,同样穷兵黩武,河北壮丁的战力,都要比别处强些。

如今,袁绍正在与公孙瓒交战。勃海郡和清河国,都属于冀州的后方。

就是这样的后方,其兵将配置,都十分的唬人。

清河国,国相(即太守)审荣,除政务需要之外,能够参与军事的文官尚有韩珩、张津、袁买、张四人;郡尉冯礼,武将郭援、孟岱、夏昭、王摩,也是四人。

勃海郡,太守胡昭,同样有四名参军文官:令狐邵、韩范、阎柔、陶升。郡尉何茂,武将邓升、高翔、陶升、牵招。

当然,勃海郡的最上面,还有个袁谭。

袁绍下令,信使乃是逢纪。因为这个命令,逢纪将会在袁谭手下呆很长一段时间。

看了勃海清河的人员配置,再看著县和东朝阳县,表面上,除士兵人数之外,双方大致相当。但实际上,勃海清河属于后方,而著县和东朝阳县则属于前线。大后方的配置,跟前线相当,足以证明袁绍的底蕴。

由于最东边,还有个乐陵国,所以勃海郡的兵,集中在东安陵一带。

因为有袁谭在,故此,这回两郡出兵的总指挥,就是袁谭。

派人飞马传信给清河审荣,让其率兵到平原等候。这个平原,指平原郡治所在地。就在平原县的附近。

两军会合,众将聚集,商议了一下行动方案。

关于袁绍的命令,由于有信使逢纪在场,所以,众人倒也能够吃准精神。

核心精神就是,针对曹操。

不要求直接打击到曹操,但必须确保,要切断曹操的运输线。

而就著县、东朝阳县的荆州军队,众人也进行了讨论。

原先就奇怪,为何曹操运输物资,会走到平原境内。在得知荆州军队的动态之后,就释疑了。

如此粗略看上去,似乎袁军与荆州军队的目的一致。

但各为其主,并且又没有签订盟约,所以,完全不需要考虑荆州军队的利益。

最后决定,由清河军队先行进攻著县。

勃海军队,则等候在一侧,等东朝阳县的援军出来,再予以痛击。

在没有大山大川的华北平原,大军想玩潜伏,还真是不易。

潜伏的时间短,有成片的树林可以遮挡,再加上别人没想到,所以也没什么问题。

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进攻著县的清河军队有十万,袁谭的军队,则多至二十万。

袁谭拔了十万,跟随清河军队,一起进攻著县。剩下十万,则进行潜伏。

十万人潜伏,得占多大地方啊。

既然要潜伏,那么,那块地方就会被定为禁区。敌军探马稍一接近,就会放箭射杀。

能全杀了吗?当然不能。探马哨骑,又不是一窝蜂地走在一起,总是一个个远远地吊着。前面出了事,后面的就会转身。

转身回去,一报告,上面就会知道,哪里哪里,变成了禁区。

然后,派人到河流的下游,以及季风的下风处,进行侦察。

下风处有饮烟,有做吃食的味道飘过,下游处还有人蓄粪便等等。

通过那些迹象,进行推算,大致就能得知潜伏部队的基本情况。

所以,潜伏的时间长了,肯定会暴露。

涂山在了解到袁谭的军队安排之后,猜测袁谭就只是试探性、一般性的进攻,不会发动决战(不顾士兵伤亡的战斗),就给东朝阳县发了信,让其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县那边的战备物资,肯定会消耗。这方面,会有文书记录,并会提前提醒。只不过,这会儿,还早得很。

涂山希望的是曹操来攻,结果来的是袁绍。

狠狠打击著县、东朝阳县外的袁绍的军队,对袁绍也造不成伤筋动骨的伤害。

而对于截断曹操的运输线,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所以,涂山决定,就这么,让两县不紧不慢的打着玩吧。

但,眼下涂山有空,黄忠、张绣、太史慈、徐晃也有空,总得干点什么吧。

那就回吧。

涂山将济南事务交给陈群,然后带了四将,直接就回到了沛国。

沛国还是两万士兵没变,但却多了许多流动人口。

问了一下,主要还是因为宁阳煤矿的事。既要扩大开采规模,又要将采出来的煤,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因而才来了大量的人手。

转到陈国,这回不一样了。

涂山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听说周泰,率兵一万,进攻陈国。

那个时候的陈国,形同虚设,基本上没什么防御可言。

尔后,补充了一万士兵,让陈国守兵变成了两万。然后,就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如今涂山进城之后,所看到的,似乎还是两万士兵驻防的陈国。周边的县,并没有什么起色。

但进入府衙,跟周泰交谈之后,涂山这才发现,陈国这儿,居然存积了几个将领。

是的,早先,拿下城池,靠的都是武将。随后的防守,同样依靠武将。

但若要发展地方,经营地方,需要的就是文官了。

如今,陈国、梁国、鲁国的文官均已到位。由于战争压力不大,对防守的武将要求并不高,所以周泰被闲置了出来,并且蒋钦和甘宁也都调到了陈国。

涂山一想,三个将,加上原有的四个,就是七个将了。完全可以带支野战军,冲击一下曹操的兖州。

为什么不冲击青州呢?因为青州的出口道路艰难;也因为兖州这边,是河北平原(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但,以什么理由,向曹操宣战呢?

好吧,这个问题对古人是大问题,对自己只是小问题。

接下来就是,曹操到底在兖州还是青州?

这也好办。如果兖州抵抗力强,曹操就在兖州。抵抗力不强,则曹操在青州。

至于,曹操留下几个军师,那还用说,肯定是。

军师的抵抗力,涂山还没放在眼里。

执行三国任务,还敢轻视军师?

这也是有原因的。

军师的判断,都基于信息的掌握。而三国时代的信息传输,真的是太慢了。

经过近几年的作战指挥,涂山已经明确,三国里面,最厉害的,并不是军师,而是野战将军。

野战将军,能够随时随地改变行动方案,让敌方军师,根本就来不及反应。面对野战将军,敌方有军师等于无军师。

荆南这边,涂山倒也不敢自封野战第一。不过也没关系,反正徐盛、张燕,都是跟自己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