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国赵范28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要粮票不字数:4483更新时间:22/06/23 11:08:32
涂山自己,加上下面七个将,只需要配备适量的士兵,就齐活了。

多少兵合适?一万足矣。

攻城掠地,才需要大军。有心算无心的搞破坏,只需要少量人马即可。

于是,涂山让众人呆在陈国休息。自己单独走了一趟汝南,在汝南军郡里,精心挑选了一万士兵。

兖州,190年时州治在陈留。下辖八个郡: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当时人口分别是87、60、45、20、44、23、60、65万,总人口404万。

描述兖州的地形,得先描述豫州的颍川。

颍川,在汝南、南阳、洛阳的中间。可以把颍川看作是一个直径两百里的圆形(许昌的前身许县,在颍川境内)。颍川东北方向的陈留,也是这样一个相似大小的圆形。

陈留的上端,有一根棍,东北西南走向。棍的长度有500余里,宽度则只有八十里。当然,这根棍并不是长方形,靠近陈留这边,要窄些;东北方向,要宽些。但总体去看,宽度变化并不明显。这根棍的地形,就是东郡。

一个大圆,加一根长棍,是有缺口的。从那个缺口,往长棍方向填充,先是济阴郡,然后是山阳郡,然后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排成上中下,填到第三竖。之后,长棍结束的右边,还带了个包,那就是泰山郡。

现在是198年春,兖州已经不是这个地形了。

颍川,先前是曹操占领区。后来,荆州在汝南陈以重兵,继而又在洛阳进驻大量军队,南阳驻军虽然不多,但那却是通往荆州、或荆州出来的主要通道。于是,曹操谨慎地,逐步将颍川重要的人财物都转移走了。当前的颍川,基本属于废置。

荆州军队,在拿下没有争议的汝南、陈国、沛国、梁国、鲁国之后,并没有争取颍川,也没有就陈国与陈留的关系作任何纠缠,反而是引经据典,将沛国扩张,直至吞并了鲁国。鲁国那套郡治,倒是在豫州的南边,另找了个地方安置。

随后,沛国再将郡治由谯县北移至高平。兵马调动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又把距离高平很近的任城国,纳入了沛国。

曹操派兵,冒充黄巾,从北海、临淄打过来,一直打到泰山。

之前,泰山虽然属于兖州,但曹操并未驻兵,属于废置之地。

废置之地,也可以理解为无主之地。

曹操以东郡受到黄巾威胁为由出兵,一路打到青州。荆南军队亦以沛国任城受到威胁为由,出兵占了泰山,又占了青州的济南。

泰山、济南都在荆南军手里,中间的济北国,就被曹操废置了。

另外,任城旁边的东平国、山阳郡,同样被曹操废置。就连济阴郡,曹操也废置了一半。

总结一下就是,曹军控制下的兖州,就只有陈留和东郡是有效占领区,另外还包括了济阴郡的北部。其余各地,都被废置。

兖州这种四战之地,曹军最大限度地收缩防地,避免纠纷。曹操的打算是,开发青州,积蓄力量。

为什么涂山只要一万军队?原因就多了,一时难以说清。

最主要的,是要兵的目的,是捣乱,而不是攻占。

陈留,前面说过,相当于直径两百里的圆形。一天功夫,就算是骑兵,也不能跑个对穿。

但东郡可以,东郡是根棍,棍的宽度一般只有八十里。步兵都可以跑个对穿,更何况骑兵。

涂山并没有要到一万匹战马。

说起来,荆南军队的战马进项,最主要的,就是拿下并州之后的补充。

但战马实在紧俏,各地都需要,最终,涂山只拿到四千匹战马。

不过,涂山另外拿到三千多匹力马。

怎么理解“力马”?

马,按不同的标志,有不同的分类。譬如按用途,现代一般分为圈马、走马、奔跑马、骑乘马、影视用马和矮马。

现在是三国,分类没有那么细。总体来说,就分为两种。

一是用来战场上冲锋的,相当于蒙古马。一是用来运输物资的,相当于云南马。

前面说的战马,就是前一种;力马,则是后一种。

一万名士兵(包括十几名普通校尉),七千多匹马,涂山带到了陈国。

带着那七名将领,往东北进发。一直走到山阳郡,这才圈了块地方,安营扎寨。

随后,开始整训。同时,往沛国高平索要军需。

整训,就是有针对性的训练。索要的军需,也同样带有针对性。

针对的,都是下一阶段的行动。

下一阶段,要干什么?到兖州捣乱。

对于士兵来说,除了最基本的杀人,还有杀牲蓄,拆屋、砸家具、毁坏庄稼树木等行动。

另外,还附带抢劫。不是针对个人的抢劫,而是群体对群体的抢劫。

这种抢劫,涉及的物资,品质一般不高,但数量通常都大。于是就涉及到收、纳、运等环节。

另外,还要伐木造车,用作运输工具。这个环节,需要一些特别的材料,还需要工匠协助。

士兵的武器,除了通用的弓箭之外,手里拿的,马枪剑戟什么都有。此时,就要规范一下,全部改成带柄的长刀(近似于青龙偃月刀的那种形状)。

带柄长刀,骑在马上,于奔驰之际挥出,才能斩落庄稼。

士兵的编队分组,肯定是需要的。

共四千匹战马,只能四千人乘骑。当然,眼下是训练,可以安排轮换。除了四千上阵兵之外,还可以训练四千后备。

三千多力马,就不需要三千多士兵驾驭了。力马,耐力好,能够长途奔袭,但短途冲锋能力不强。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力马,就只是用作运输。既然是运输,两个人,看护十匹马,完全没有问题。

马车就不一样了。虽然可以将马车连接成串赶着走,但如果马车分开了呢?

所以,人员的安排是:

首先选出一百名厨艺相对较好的士兵,用来做饭做菜,并制作干粮。

然后选出四百名具备一定放马放牛经验的士兵,每人照看五匹力马,共两千匹力马,用于运输。

再选出五百名年纪稍长,人生经验相对丰富的士兵,化妆成流浪汉,到兖州各地活动,收集一切可以收集的信息,并定期上报。

接着选出一千名具备驾车经验,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士兵,用于驾车。

将会制造一千辆马车,交给他们。

此次制造的马车,车身都不宽,属于轻便型的马车。

剩下八千士兵,一分为二,四千上马兵,四千后备兵。

然后就是七个将领了。

名单是:黄忠、太史慈、张绣、徐晃、甘宁、周泰、蒋钦。

这个顺序,是像游戏那样,按照个人单挑战力排列的。

但实际上,并不能这样片面。人是复杂的,有多面性,应该综合考量。

譬如,步战单挑,其顺序就会变成:黄忠、周泰、太史慈、甘宁、蒋钦、张绣、徐晃。

周泰的步战这么强?

贴身侍卫,都知道曹操有典韦、刘备有赵云,孙权那边,就是周泰。史料说“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便是如此。

还有就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力度,其顺序又会变成:蒋钦、周泰、太史慈、黄忠、徐晃、张绣、甘宁。

统御士兵的能力,顺序是:黄忠、甘宁、蒋钦、周泰、徐晃、太史慈、张绣。

这里面,别的,涂山都不担心,唯独担心甘宁的暴躁。

甘宁的暴躁,跟张飞不同。张飞是鞭打士卒,甘宁则是奋勇杀敌。但,下一阶段的行动,是骚扰并破坏兖州,并不是与曹军决战。倘若甘宁脾气上来,跟曹军死磕,就违犯初衷了。

所以,涂山特地让七位武将相互都交交手,练练武。

也就是让甘宁明确一下,自己在马上单挑和步战单挑的排名。也就是本段前两个排名。第一个马战,甘宁第五;第二个步战,甘宁第四。

那还没包括涂山在内。

涂山加入,马战仅次于黄忠,步战勇夺第一。甘宁就再下滑一个名次。

甘宁这个人,头脑相对简单。见识到黄忠、涂山的武艺之后,因为佩服,所以就老实了。因为老实,接下来,相信他会冷静许多。

武将们交交手,练练武,之后,自然会有洗脑灌输。

涂山猜测,曹操留在兖州的军队,至少在十万以上,合理的数字是二十万左右。

尽管这个世界,曹兵没有经历宛城血战的洗礼,但二十万曹兵,跟著县东朝阳县外的三十万袁兵,素质还是不一样的。

自己这一万人马撒出去,自然是以弱搏强。为此,就需要用到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为什么向武将灌输洗脑,自然是因为,下一阶段,主要是分头行动。

反正一万人马已经少了,就不如更少一些。

第一步,少到四千;第二步,把四千人分为八股,每股只有五百人,分别由自己和七员武将率领,在兖州全面开花,让曹军疲于奔命。

分头行动,有分开,就有会合。

会合也好办,西边有洛阳,西南有南阳,南边有汝南、陈国、梁国、沛国,东边有泰山、济南。只要能够逃脱兖州控制范围,就能实现会合。

由此可知,不一定需要八股会合,只要跟荆南军队会合,能够获取补给,就行了。

当然,时间长了,也还是需要八股分兵进行会合的。到时候,只需要派个传令兵,传谕荆州军队前线沿途,也就能实现八股分兵会合了。

一千马车除以八,等于一百二十五;两千力马加四百马夫除以八,等于二百五十匹力马加五十名马夫;再带上五百马兵,就成了一股力量

出发之后,山阳郡这个营寨,就作废了。后备的四千马兵,转移到沛国。

其后,若抢劫到曹军的马匹,力马,补充运输,战马,则送到沛国。抢劫五百匹战马,在后备兵适应几天之后,就能领取到五百后备马兵。若抢劫的战马超过五百,自然等于给别股力量作贡献了。

第一步行动,八个人倒是商量好的。

也就是北上,转西北,过大野泽之后分兵。八股力量,分别由濮阳、柳屯、古云、金斗、阳谷、夏回、东阿、临邑八处渡过黄河。

先把东郡辖下黄河以北的地盘废掉。

这儿要补充说明的是濮阳。现代,濮阳在黄河以北,距离黄河河岸有112公里。但在三国时候,濮阳在黄河以南,就在岸边不足五里之处。

倒不是说濮阳搬了地方,而是黄河改道了。

东郡的郡治所在地,就在濮阳。

如果曹操在东郡有驻军,那么濮阳就有兵。

而实际上,曹操的兖州,属于四战之地。北有袁绍,东有吕布刘备,东郡又是曹军的主要产粮地,怎么可能不驻军。

所以,濮阳一定有兵。

走濮阳的这股力量,自然是涂山带领的。

不说身先士卒了。作为主将,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计,自然要先挑。

先是慢慢地走,靠近濮阳。

等到树林等遮掩物再也遮掩不了的时候,就放开速度,直冲濮阳。

假使地球的表面是光滑的镜面,一个人,能够望出多远?

这个问题,现在搜不到了;前几年搜到过。说的是一个站在小船上的人,望见一条大船。

假如地球是平的,那人的视力又足够的好,理论上可以说,无穷远。

但地球是球形,其表面是弧形。距离太远,大船在弧形的另一边。人眼看见东西,靠的是光线,光线又是直线传播,所以,只有在一定距离之内,才能看见。

那个距离,就是9公里,是经过计算了的。

得出九公里的答案,必然会有条件。条件就是,那个人,眼睛距离海平面1.5米。那艘大船桅杆上的旗帜,距离海平面30米。

很显然,双方的高度越高,能够望见的距离就越远。反之亦反。

如今,涂山带领的这股力量,有骑在战马上的士兵,还有旗帜(旗帜不是为了威风,而是为了发号施令),其高度达到了10米。

濮阳城墙上的士兵,眼睛的高度,距离地平面,达到30米左右。

那么,他们相互间可以望见的距离,是不是大于9公里呢?

不是。

这是因为,计算得出的9公里,假定前提很多。除了海平面为镜面,还有空气透明,等等。

濮阳这儿,黄河岸边,空气倒也清新。但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水气。虽然肉眼看上去,没雾,但距离一远,就朦胧了。

最终濮阳城墙上的曹军发现涂山那股力量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在15里左右,约为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