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国赵范29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要粮票不字数:4413更新时间:22/06/23 11:08:32
战马跑起来的速度,短途冲锋是50公里/小时左右,长途则是30公里/小时左右。但前者只能维持10分钟(8公里),后者只能维持半小时(15公里)。

现在,双方距离是7公里,涂山这股力量的前进速度是30公里/小时(力马及马车都没上),跑到城门口,需要14分钟。

再看濮阳城的反应。

发现敌情,关闭城门,时间忽略不计;向上头汇报。5分钟(求见这个那个);上头得知消息,2分钟(初步相信);迅速赶到城门楼上观察,3分钟。

这样,10分钟就过去了。

此时,城外涂山率领500骑兵,只有2公里距离。还有5分钟,就会兵临城下。

出击吗?

赶到军营,时间忽略;光是编队,就不止5分钟。

所以,赶在敌军到来之前出城迎击,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城楼上的两位将军,干脆不动,继续观察。

谁呢?曹仁和乐进。

曹仁,单挑排不上号,但曹操多次派兵出征,统帅都是曹仁。这说明,曹仁的统兵能力,是顶尖的。

乐进,五子良将之一,属于攻守野战非常全面的将才。

此时濮阳有多少兵马?十万。

“哪里来的匪类,胆敢犯我兖州?”曹仁喝问。

眼前这种情况,应该问的是:“你们是哪里的军队,为何率兵到此”,但三国战场,交战双方的对话,都无端带有火气。

既然对方无礼,自己也就不用讲理了。涂山道:“说那些没用,有本事出城与我一战!”

这个时候,涂山已经接近城门,后面五百马兵也距离不远。

曹仁、乐进二人,站在城楼上,一望可知,来的这一哨人马不可能攻城。

乐进道:“大军交战,岂可争无谓之意气!”拒绝出城交战,先立于不败之地。

“不敢就明说,还找借口遮掩,切!”涂山说完,调转马头,即率兵离开。

由于城墙的存在,一般来说,骑兵都不攻城。

当然,骑兵人数太多、守城人数太少的情况下,骑兵也还是可以变成步兵去攻城的。

但因为骑兵的宝贵,通常都不会这么干。

所以,看清了来敌只有五百骑兵,曹仁、乐进就都不慌了。

至于,集结士兵出城作战,也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因为,集结士兵是需要时间的。有那个时间,城外的敌人肯定早就跑远了。

此时,曹仁、乐进关心的是,刚才的敌军,到底来自何处。

“旗上是个赵字,文谦(乐进)可知哪有姓赵的将军?”

“子孝(曹仁)既不知,进岂有知晓的道理。”

这个时候,赵云在公孙瓒那儿并不是将军。其他姓赵的将军都不怎么出名。

两人都没猜到涂山的身份,没别的事,就往城下走。将到府衙,曹仁将头一拍:“糟糕!”

“怎么了子孝?”

“适才那贼将退去的方向,似乎是渡口!”

乐进也愣了一下,然后说:“如果贼军袭击渡口,此事已然发生。如果不是,担心亦是无用。”

曹仁紧走两步,进了府衙,找了人,让其骑马往渡口查探情况。

因为濮阳的存在,所以有个专门的渡口。这个渡口,自然没有城墙。骑兵很难攻进城墙,但攻进只有栅栏的渡口,却没什么问题。

涂山率领马兵离开濮阳城,之后,经过一个小树林时,涂山停了下来,让校尉率兵先走,自己则下了马。

等了一会儿,果然望见从濮阳方向过来的两骑哨马。

近了,拉弓射箭,两箭,射死。

哦,前面描述七将的能力排序时,忘了射箭。

箭术的排名是:黄忠、太史慈、涂山、甘宁、蒋钦、周泰、张绣、徐晃。

所以涂山的箭术,也是不差的。

杀了两个探马,将两匹马拴上,涂山又往回走了一截,望见濮阳城门仍然闭着,心里设想了一下自己单人独骑偷进城里的可能。

最后,涂山没有付诸行动,转身往渡口而去。

骑马是奈何不了城池,但城池难道就奈何得了骑兵。

关了城门,骑兵自然不能进城,但城内的人也无法出城。

一座城池的储备有多少,得看具体问的是什么东西。

如果说,方便储存的粮食,那自然可以很多很多。但水呢?蔬菜呢?

水里面,河流是不靠谱的,因为河流的上游下游在城外,城外可以在上游投毒,在下游观察。

靠谱的,只能是井水。这个时期,要想在城外污染城内的井水,还是很难实现的。

但很显然,光是井水,绝对满足不了密集居住的人口所需。

有井水,倒不至于渴死,但洗漱不便,一定会有。

涂山赶到渡口的时候,马兵们已经拿下了渡口。

这儿驻防的少量曹兵,几十个人,自然不是对手。

船只倒是不少。

牵马上船,把所有船只,都划到对岸,再往下游行驶了一段,靠岸。

这样,涂山这股力量也就到了黄河北岸了。

东郡的黄河北岸,没有城池,有的,只是清丰、范县、清乐、莘县、聊城、任平等几个小县城。其中的聊城,在现代是座大城,三国时候还不是。

这些小县城,有的,根本就没有城墙。有的,虽然有城墙,但城墙低矮,只能用来防狼防野猪,防不了大兵。

涂山这股力量,倒不用清洗所有小县。他们的目标,是清丰。

冲进清丰,有抵抗,就杀了;不抵抗的,算了。

但这回不是过路,而是要停留。

停留做什么?当然是清理仓库。这个时候,不管军用民用,只要是仓库,都要清理。

这是因为,有些仓库虽然打着民用的幌子,但实际却是军用。

至于百姓的家里,就算了。

运输队没有带过来,没关系,就地找马车。

然后将粮食等物资运往黄河岸边。

最后出城,奔赴田野,在一定程度上毁坏庄稼。

几天后,通过被毁庄稼的痕迹,发现与附近兄弟部队扫荡的区域重合,就向北扩展。

直至再占城镇,百姓说已是冀州,为止。

归程的时候,会合了蒋钦,同至黄河岸边。

渡河之后,先护送物资运输队至沛国高平。再到濮阳附近时,又会合了甘宁和张绣。

涂山和蒋钦两股力量就驻扎在濮阳城附近,能够望见城池的地方。吸引城池的注意,掩护其余力量的行动。

因为这两小股骑兵的存在,濮阳城又关闭了城门。

时间稍长,城内出来了一支军队,约有三万人的模样。

敌进了,我自然要退。但也不需要退开多远,反正马兵的速度快于士兵,吊着就行。

入夜,曹军宿营。敌驻,我当然要扰。马兵开过去,远远的射一通箭,行了。

这样弄了几天,那支三万人的曹军,就又回城了。

这个时候,八股力量,不仅全面完成东郡黄河北岸的骚扰,并且还将濮阳以东的部分,一并扫荡了。

下面,该转道濮阳城西面。

濮阳城的西面,也是陈留的东面。有可能遭遇两面夹击,所以,相对危险。

众将聚集,纷纷表示,最好跟濮阳的曹军干上几仗。打垮了这股曹军,才好可以解除后顾之忧。

众意难违,那就打吧。

其实也不是真打。

真打起来,四千骑在十万人海里,翻不起什么大浪。

因此,一开始,就只是装模作样的对阵一下。

把人马排列得稀疏一点,让四千骑看上去像是一万骑的样子,然后逼进濮阳东门外。

这回,曹仁和乐进出兵了。

仍然是弓兵开道,步兵押阵。但阵里隐约可见骑兵。

开打之前,是需要说话的。

乐进押阵;曹仁出阵,喝问:“尔等匪类,祸国殃民,为害乡里,还不赶快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涂山这边,箭术最差的徐晃上前答话:“对面的曹将,你若立即自裁,当赏你个全尸。如若不然,管教你死无葬身之地!”

曹仁大怒:“贼将报上名来!”

徐晃道:“怎么?莫非你还有胆单挑不成?”

话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要是一般的武将,肯定答应单挑。但曹仁没有,他说:“谁与你儿戏!”然后一举手:“众军!”下一个动作,向前挥手,并大吼一声:“冲锋!”

从举手,到下令冲锋,再到曹军冲到曹仁身边,有那么三五秒时间。

在这三五秒时间内,曹仁是不能退的。单挑胜了,提升士气;败了,折损士兵;这是众所皆知的。面对对方提出的单挑,不战,勉强可以,仅仅是略微有损士气;但不战而逃,就不行了,绝对会士气大损。

所以,就在曹仁举手喊“众军”的一时刻,荆南众将就动了。

打马上前的是箭术最好的黄忠、太史慈、涂山和甘宁。

蒋钦、周泰和张绣,则在旁边稍远的地方,没动。

由完全静止,到速度提起来,现代叫百公里加速(加速到时速百公里所需要的时间)。战马肯定不能这样去衡量。

因此,直到曹军冲到曹仁附近(距离约10米),荆南众将也不过接近了二十米左右。

够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四将张弓搭箭,射了出去。

对于四将的接近,曹仁自然发现了。曹仁横转战马,保持不退。此时见四将射箭,更是一下子,就翻到了战马靠城墙方向的那边去了。

最终,曹仁还是中了一箭。

只是不知道,那一箭到底是谁射的。

三国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战争形式,就是一方出兵讨伐另一方。

这种情况下,出兵的那一方,就不说了。要说的,是防守的一方。

是否迎战?这个选择,比起“是生存还是死亡”有意义。

三国时期人们一般都倾向于迎战。原因不详。猜测,可能跟迎头痛击有关。仿佛不迎战,士气就提不起来似的。

站在现代人角度去看,肯定首先是衡量胜负。没有取胜的把握,必定选择倚城而守。

防守一方最大的利器,就是城墙。因此,到兵临城下之时,防守一方什么都不必做,单等对方攻城便是。

也还是有“做”的。包括出城单挑、出城对阵、出城冲锋、出城偷袭等等。不做就不死、做了就要死的规律,不适用于此时。

但不得不说,那些“做”都有点勉强。

就譬如现在。

濮阳城占优势的,是兵力。

兵力是什么,就是战士的人数。人数多了,地盘小了,根本就施展不开。

单挑,我们知道的是,曹仁和乐进的武艺,或许可以跟蒋钦、周泰对阵,对上另外六人,很难支撑十个回合。但我们知道的,不能做数。此处能讲的是,曹军知道的。

曹军知道,对方有将八人,己方有将两人。单挑的胜负,可按一般规律去猜想。即,一对一不分胜败,一对二勉强支撑。

二对八,相当于一对四,肯定会败。因此,单挑无益。

这样的结论,跟曹仁、乐进二人原本的结论相一致。

既然单挑无益,那还列阵做什么?

列阵,当然是遵循惯例。相当于先宣后战,先遣责后处罚。

不列阵,直接派兵冲击呢?

补充一句,濮城阳内有五千骑兵。

濮阳城内的,叫骑兵;涂山短训出来的,叫马兵。讲素质的话,马兵,不如骑兵。

直接派五千骑兵冲击的话,因为城门狭窄,能够并排冲出来的,只有两骑。

后面人多,有什么用?前面的战况,仅仅取决于冲到前面的人多不多。

可以说,荆南方面,都不需要兵。只消八个将,就能把直接冲出来的五千骑兵干掉(有人搬开死人死马的尸体的话)。

如此,列一下阵,也还是有好处的。

但,五千骑兵排列出来,涂山这边才四千马兵,万一跑了呢?

所以,曹仁乐进列阵的时候,用的是弓兵开路,步兵压阵,最后才是一千骑兵。

事先有交待,呆会儿下令冲锋的时候,步兵、弓兵迅速让开,让后面的一千骑兵先冲。

这样的动作,刚开始的时候,自然会慢些。但后劲十足,城门口那边,会不断冲出后续四千骑兵。

只是可惜,荆南方面稍一接战,便往远处跑了。

曹军能够跟得上的,就只有五千骑兵。其它兵种,就不要指望了。

五千骑兵,对战四千骑兵,很难说能否取胜。若对方另有埋伏,就危险了。

于是曹军就鸣金收兵了。

收兵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曹仁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