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没有半点动静,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吾道即正字数:2134更新时间:22/06/23 13:08:52
虫子之所以出现寿命降低的现象,不是因为白大褂的操作有问题,而是它们本身的……“缺陷”。

几乎现在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固定的分裂次数,一4旦次数到了,就再也不会分裂。

当然,只是几乎,还有很多细胞并没有这样的限制。

(染色体末端有一种叫作端粒的结构,端粒是由重复度很高的碱基序列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序列,端粒随之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了.所以普遍认为端粒与细胞寿命有关。

以上内容是从浏览器搜索问题得到的答案。)

那些细胞多是单细胞生命,对于他们而言,分裂就代表着繁殖。而对于一个种族来说,繁殖这种事情一旦被限制住,肯定会出大问题。

多细胞生命的细胞分裂限制,影响的不是繁殖能力,而是ta的生命。分裂次数越多,能活的也就越久。

按理来说生命活得越久越好,按照这个逻辑,生命应该都是永生才对……再不济也不应该因为寿命问题而死亡。

但是吧,事情就不按人的逻辑来,不按人的理来。

……

这些虫子虽然寿命有限,但是他们还能够繁殖,能够制造出下一代。

以这些人口……虫口基数来说,下一代的数量绝对少不了。

在繁殖上,哪怕是细胞分裂次数只有两三次的生命制造出的新生儿,细胞分裂次数也是重新开始的。更何况是人……更何况是虫子。

总的来说,白大褂的情况是:“没事没事,稳得住,还能继续浪。”

后方医疗没问题,但是前线作战人员的问题还没解决。

因为那些玩意打爆的氧气筒不是这么好重新补充的。

这也就限制了下水作战的修士数量了。导致后方人员很多,而前线作战人员却越来越少。

这期间,有战斗人员自己自行制作更小型的封闭容器来充当氧气筒,将流水线制造出来的正规氧气筒留给后方不能参战的人员。

这种自己制造出来的更小型封闭容器非常危险……

不是说他们有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操作的问题。

氧气筒越小,一次的可持续时间也就越短,甚至持续时间都不到一次低强度的战斗。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在战斗中沟通储物袋,补充自己的氧气。

而且在战斗中分神说相当危险的事情,一不留神就会魂飞魄散。

当然,更小型的氧气筒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它的体积更小,更不容易被打中导致漏气。

只是……一个是被打坏导致受伤,一个是分神导致死亡……这两个哪个更好一些应该能看的出来吧?

虽然这么做导致分神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综合起来还是比氧气筒被破坏还要危险。

于是出于无奈,这些手捏封闭容器的猛男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手捏标准氧气筒了。

虽然这样和之前捏更小的氧气筒时的情况一样,但是对比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这里,战争的正面,没有人思考如何解决分神问题,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准备战争,为战争做准备。

但是在更广大的后方,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时间前往战争正面,但是因为信息的传递速度和通畅性,让他们可以时刻关注着战况。

而这些人也确实如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关注着,因为这些人的关注,让人类社会中出现了战争热潮。

而出现了氧气问题以后,他们也积极的想解决办法。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这分歧不算太大,只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而已。

一部分人认为是后勤不行,如果能够每天生产出来十万个标准氧气筒的话,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对方解决的并不彻底,就拿最浅显的一个来说:氧气筒的供应速度解决了,但是解决了伤员的恢复速度了吗?没有,而且由于专业的限制,让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当麻烦。

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思考更全面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些深入思考的人里面,就有一些人思考“分神问题”。

他们认为那些手捏更小型氧气筒的修士们其实已经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只有剩下的分神会导致凉凉没有解决。

……

在手捏修士们捏标准氧气筒的一个半月之后,后方城市里一名叫做“孔正道”的人提出一个新思路。

可以像设定游戏程序一样在神识内部也设定这么一个程序,这样只需要将神识扩散在体外,能够用神识注意到氧气筒内部就好了。

孔正道提出的方法,引起了轩然大波。

倒没有人说他这是阴谋什么的,因为孔正道这个人就是个凡人,只不过他是一个游戏设计师而已。

不过也有一些阴谋论者搞过孔正道,说什么他这么做其实是因为他从现在布局,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就会进行什么什么事情,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他的阴影下。

只是这些阴谋论随着孔正道的个人信息公开,都烟消雾散了,而那些之前疯狂蹦的人,也都成了一个笑话。不过……这些笑话可能会换一个马甲,在未来新的事件中蹦。

虽然理论已经有了,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这中间的路太长了。

孔正道提出的“程序”概念的本质就是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这中间需要的时间相当长。

所以必须再找到一种可以快速产生条件反射的方法。

在这个大后方,他们又开始寻找可以快速的方法。而在前线,他们开始尝试把装填氧气筒的工作人员给放到前线作战。

他们应该有一定的条件反射。

根据这个猜测,他们就将这些人放到前线去了。

事实上,这些人并不多,实验性并不好。

在具体采集到的数据上,也能够看出来损失和一开始的战损差不多,甚至更多一些。

不过数据只是数据,它绝对不会告诉你其他的事情,一切都要你自己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