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失信于人
类别:
其他
作者:
鸣奇字数:2348更新时间:22/06/26 02:48:28
黄明远没能在雁门再待多长时间,虽然关于草原的事还有千头万绪没有处理,甚至黄明远没能来得及与义成公主见上一面,但不得不走。 这全是因为杨广又闹出了幺蛾子,令黄明远不得不回东都妥善处理。 事情还要从雁门解围,杨广返京说起。 当初杨广的銮驾从雁门返回太原之后,没有多待,便一路向南,准备前往洛阳。 这时苏威等人向杨广建议道:“今盗贼不息,士马疲弊,愿圣人亟还西京,深根固本,为社稷计。” 苏威劝杨广还是回西京吧,那里是朝廷的大本营。 杨广似乎也被这一次发生的事情给吓到了,苏威一劝,便赶紧从之,决定转道前往长安。 然而过了没多久,宇文述便劝道:“今随驾从官妻子多在东都,宜便道向洛阳,再自潼关而入关中。” 宇文述说得很隐晦,但杨广此时已经反应过来了。他回关中干什么,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吗?难道要再次回到关陇世家那群人的手中吗? 虞世基、裴蕴等人也担心大权旁落,便劝杨广此时返回关中,恐为人质。 于是杨广立刻反悔,以宇文述的理由搪塞众人,先前往东都。 天子耍赖,苏威等人也没有办法,不过天子若是真的返回东都,不再四处巡游,也算一个收获。 众人到了东都之后,便讨论此次大战的赏罚。 苏威等人皆认为之前天子在雁门的时候,允诺的奖赏实在太重了。 杨广在杨玄感之乱后,因为当时授勋者有很多,为了好封赏,便在九大夫之下,又设置了八级勋位。从正六品的建节尉开始,以下依次是从六品奋武尉,正七品宣惠尉,从七品绥德尉,正八品怀仁尉,从八品秉义尉,正九品奉诚尉,从九品立信尉。 有了这么多低级的职位,之后封赏才方便起来。 不过这一次要封赏的人实在太多了,不说之后赶来围歼突厥的各路援军,光是一开始的天子随驾军队,自战死的独孤览、范安贵、吕玉等重臣以下,接近一万七千人可受赏。 杨广当时可是许诺的“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即只要有功,没官职都能最低授予六品官,有官职的,更厉害。 打仗的时候许诺的很痛快,战后封赏就难受了。 苏威等人拿着功劳簿,几乎没晕过去。照这样的封赏标准,整个大隋得平添上万战死或存活的六品官,这还没有算黄明远十多万大军围歼突厥主力的战功。 若是真按照这个标准封了,那得六品官满街走,将军、大臣多如狗了。整个朝野内外得全乱了套了。 于是苏威只得不断裁剪这个封赏名单,最后将一万七千人裁剪成一千五百人。但这个名单还是太过巨大。 突然多出上千六品官,朝廷也受不了。 于是苏威只得请求天子重新斟酌封赏之事,至少也得在大隋承受范围以内啊。 杨广素来吝啬对朝臣的封赏,到目前为止,整个大隋有接近一半的郡都没有太守,至于六部九寺官员缺的更多,可见杨广得多不喜欢封官。 苏威报上来的封赏人物,杨广也惊呆了,这么多人,如何能够尽封。于是杨广便下令苏威、宇文述、裴矩、裴蕴、虞世基五人重新商定对“雁门之围”功臣的封赏。 虽然杨广没有直言毁约,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苏威等人秉承杨广的心意,于是将原本的重赏改为“一战得第一勋者进一阶,其先无戎秩者止得立信尉,三战得第一勋者至秉义尉,其在行陈而无勋者四战进一阶,亦无赐。” 即只有得第一功的才能晋升一级,而没有军职的,六品官是不要想了,只有个从九品的立信尉,其余的有职务的,基本上能混到提升一级,已经算是荣幸了。至于赏赐物品,全都没有。 一众文武看到这就怒了,被围雁门的时候,说得好好的,怎么一解困了,就翻脸不认人了,要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吗? 作为忠臣的樊子盖见此,心知若是真的按照这个新标准,怕是会军心丧尽,于是坚持向杨广请求,认为不应该失信于人。 杨广见樊子盖连自己定下的事情也能反驳,心中大怒,于是斥责道:“你这么关心士兵的封赏,难道要收买人心吗?” 杨广的话已经算是诛心之论,就是黄明远在这里也顶不住。于是樊子盖大惧,再也不敢说话。 封赏便按照这个新制定的标准实行下去。 到了军中,几乎哗然,原本以为能够封妻荫子的众将,此时对封赏的满腔期待,都化作了对朝廷的怨恨。 封赏还没完,杨广又开始秋后算账。 雁门之围的时候,内史舍人萧瑀反对突围,便被杨广忌恨上了。萧瑀之前因为和杨暕陷害郑言庆的事情,很是被杨广冷处理了一段时间。后来萧瑀的兄长萧琮身死,杨广为了提携后族,便再次对自己从小看大的小舅子委以重任。萧瑀因此当上了内史舍人,委以机务。 不过萧瑀老是谏言,惹得杨广很是厌恶。这次他反对突围,让杨广以为萧瑀是不在意自己的生死,于是说道:“突厥狂悖,势何能为!少时未散,萧瑀遽相恐动,情不可恕!”于是将萧瑀贬为河池郡太守。 同样在雁门之围中立下大功的右侯卫将军杨子崇,也被贬斥。杨子崇是杨广的族叔,在杨广出巡安北城的时候,也曾劝杨广“突厥必为寇”,屡请早还京师。 当时杨广没有发作,但回京之后,却以“子崇怯懦,惊动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官”为由,将杨子崇贬为离石郡太守。 杨广本来就严苛,这一次发起狠来,竟然连自己的妻舅和族叔都不放过。众人对其更是寒心。 此时杨广因为雁门之事,有些灰心,更听不得别人的劝告。往常臣子谏言,只是逆耳,杨广也把他们归结为求名,一般不作处置。 但现在因为雁门的事情,杨广仿佛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自己的识人不明,他做了半辈子的“天可汗”,此时轰然倒塌,更使得杨广满是羞辱。现在只要一有人劝他,杨广便感觉是讥讽他,恨不得将其弄死。 不管别人能不能忍,杨广反正不能忍。于是他的行为也越来越粗暴,越来越不可理喻。似乎在别人嘲笑他之前弄死对方,对方就不会嘲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