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江都宫变(十)折冲
类别:
其他
作者:
鸣奇字数:2149更新时间:22/06/26 02:51:07
这一次突围,虽然不管是凌敬还是裴矩,都筹划良久,但说到底,要想成功,最后还得依靠黄维烈手中的军队。
谋事在人,成事在军队啊。
黄维烈虽然年级小,但自当年雁门之变后,便一直在禁军中掌握实权。
这也是当年实打实地用命搏出来的军功,自与那些功勋二代不同。更兼黄维烈性格刚毅朴实,虽然年少,但自有一股军人气质,颇受杨广的宠爱。
江都十万禁军,也叫十万骁果。但实际上正儿八经的骁果,也是最初的骁果军,只有三支,分别为黄维烈、陈伯图、沈光三个折冲郎将统帅。
骁果军从当初关中各大家族的家奴、仆役之中组建,先后经历过关中之战、北伐之战、平杨谅叛乱等战,本来是杨昭的嫡系部队,包括黄玠、薛世雄等人,俱是从骁果军中走向军中高层的。
等到杨昭死后,杨广多次改组这支部队,并将其牢牢掌握在手中。
雁门之变后,杨广为增强护卫实力,将骁果军补充在三万人马,分三个折冲郎将统辖之,并以果毅郎将为其副职。
折冲者,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
每个折冲,有兵万人,下辖八个雄武府。
杨广设了骁果,但又想用府兵的方式管理骁果军。于是将军队分属军府,在折冲军之中设左、右雄武府以领之。以雄武郎将为主官,相当于一般军府(鹰扬府)的鹰扬郎将;以武勇郎将为副职,相当于鹰击郎将。
之后杨广以骁果军为天子亲军。而跟随杨广南来江都的随驾禁军,包括备身府、监门府,还有十二卫,为了与本部主力相区别,也被称之为骁果禁军。
所以十万禁军,也叫十万骁果,但实际上双方并没有太大联系。
黄维烈所部为中折冲军,下属的果毅郎将为赵元恪。赵元恪是赵芬之子,赵元楷的兄长,明干世事。
至于麾下八个雄武郎将,则分别是豆卢愿师、李海岸、李仲威、于志本、张世立、宇文儒童、朱宽、杜睿。
八人之中,只有李海岸和杜睿是黄维烈的心腹。
至于其余几人,豆卢愿师是豆卢毓的儿子;李仲威是李衍的儿子;于志本是于玺的儿子;张世立是张定和的儿子;宇文儒童是宇文恺的儿子。
这几人皆是官宦子弟,关陇出身。
当前整个中折冲军中,副将赵文恪的实力不强,在军中也多负责一些杂事。从大势上来看,基本上是黄维烈和于志本二人的对抗。
其中黄维烈控制李海岸、杜睿和张世立三个雄武府。而于志本控制了他本部和李仲威、豆卢师愿三个雄武府,而赵文恪、朱宽和宇文儒童则是明哲保身,两不相帮的主。
于志本虽然只是一个雄武郎将,但在军队里的关陇子弟中,威望很好。
于志本之父于玺也就是个刺史级别的官员,连个国公都没有,可他的祖父却是大名鼎鼎的于翼。
因为于家和黄明远的关系,于志本素来和黄维烈不睦,多有龌龊。他本身性格狡黠,又灵活多变。虽然和李仲威等人联合起来对抗黄维烈,但什么事又都做得滴水不漏,使得黄维烈无处发火,很是吃了几次亏。
很难说杨广将于志本放在黄维烈的营中,不是为了制衡黄维烈。
若是旁时,以中折冲军这么复杂的形势,黄维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部掌三军。他再是黄明远的儿子,也没有那个实力和威望。
但若碰上江都宫变,遭逢大乱,整个江都城没有秩序的时候。这时候打破常规,巧施妙计,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然对于黄维烈来说,掌握这支部队也是必须的事情。
今江都形势动荡,虽然卫公府有一大批明的、暗的力量,但在乱军之中,唯有军队是最稳妥的。
即使不能全取中折冲军,但至少保证一批核心精锐掌握在手中。
黄维烈识得凌敬,也知晓凌敬身份特殊,但与凌敬接触并不多。
当凌敬拿着北斗的令牌来到军中,还是使得黄维烈一惊。他作为黄明远几个嫡子,而且是黄明远事业的后备继承人,是知晓北斗的存在的。
凌敬能代表北斗,其背后的力量大的不可想象。
凌敬直言今日有叛军要生乱,建议黄维烈立刻清理中折冲军的反对力量,然后率军赶到卫公府,与黄维扬汇合后,趁机突围。
黄维烈立刻便发现凌敬并未提到天子,立马便问道:“凌先生,我等难道不管天子与叛贼了?”
“二郎君,卫公这些年救的天子次数还少吗,不差这一次了。”
黄维烈立刻明白了凌敬的用意。
“凌先生,我想知道,这一次是父亲的意思,还是你们自作主张?”
凌敬一愣,没想到黄维烈这么犀利,最终还是说道:“是我和陆娘子、江南的六郎君等人自作主张,无论是卫公还是大郎君,俱不知情。”
说着,又拿出一块令牌道:“这是六郎君交给我的调兵令牌,他已经秘密遣人渡江,会有江南水师接应咱们。”
黄维烈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
这里面的事,他懂。
于是黄维烈凛着脸说道:“今日之事,一切都是你们筹划的?”
凌敬连忙说道:“禁军生乱,乃天子自作孽,与在下无关。我等只是知晓此事,顺其自然而已。”
凌敬很怀疑若是说他们和司马德戡等人有联系,更推动了叛乱的发生,黄维烈会不会杀了他。
黄维烈沉吟片刻,仿佛如空气凝固一般,连久经世事的凌敬都有些紧张。
直到许久,黄维烈才说道:“陆姨和六叔选择这么做,自有他们的道理。既然如此,我便按照先生的计划。先生以为今日,鸿门宴可否?”
凌敬见黄维烈答应,舒了一口气道:“可!”
黄维烈没在说话,径直往帐外走。到了门前,忽然停下脚步道:“我有一句话劝凌先生,没有一个主公希望臣子瞒着他自行其是,哪怕他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
说完黄维烈便离开了,只留下凌敬一人,站在那里,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