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0 材料之伤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落寞的蚂蚁字数:3242更新时间:22/06/26 06:46:34
而这个小货车,也并不是大家常见的那种有人驾驶的小货车。

而更像是一个半人马形状的智能小货车,前面的驾驶舱更像是一个机器人。

他拉着货物抵达指定地点之后,居然从货箱的两边伸出几条机械臂,开始自助卸货。

同时还有好多垃圾桶形状的机器人,不断行走在各种货架之间。

对各种物料,进行分拣安放。

整个过程,都没见到一个人出现。

这场面,看的在场所有人都长大了嘴巴,说实话不过不是这情景真是发生在眼前。

他们甚至都以为,这是米国人在拍摄科幻电影呢。

车子停在了指定区域之后,劝业基金的代表就带领大家下了车。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带着大家进入会议室,去见那些之前就说好的工程师。

而是先带着大家在厂区转了一圈,参观了一些可对外开放的项目。

而最让黄海滨吃惊的就是,他在一个生产车间里,居然看到了他在手术机器人上应用的那种机械手臂。

只不过这些机械手臂,可比他用在手术机器人身上的那些高级的多。

这些机械手臂,被固定在一个平台上面。

一共又四条手臂,其中两只机械手臂,固定着一只待加工的铁锭。

而另外一只机械手臂,则拿着铣刀,不断在铁锭上加工车铣。

而另外一只机械手臂,则拿着两根管子,不断往加工区域喷射液体,以保证加工区域能够有效的冷却和润滑。

而在加工过程中,两只固定用的机械手臂,会不断的调整手持铁锭的角度。

一来是方便负责车铣的那只机械手臂,在铁锭工作区域进行加工,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要负责缓冲加工带来的冲击……

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把现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大家都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开始静静欣赏这个加工过程起来。

因为这个加工过程里面,所蕴含的科技含量,现场的人都懂。

甚至有些人刚看到这里,就已经控制不住情绪了。

如果这种加工模式真的成功了,那么就意味着在机加工领域,我们终于不用再被欧美日卡脖子了。

甚至可以说,我们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完全打开了精加工的一个新领域。

众所周知,在机加工,尤其是精加工领域,我们国家一直是和世界顶级强国,有着不小的差距了。

而世界真正的工业强国,在机加工领域就只有三个。

首当其冲自然是米国,然后就是德国和日本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米国也算?米国的机床不都是进口德国和日本的吗?

事实上,如果你真这么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世界上说起机加工尤其是精密加工领域,最厉害的其实说是米国都一点不为过。

日本和德国,只是在日常用件方面精加工比较牛。

他们的机床,也确实在这方面是很有一套。

但如果说起大型零部件的精加工领域,那就必须地说米国了。

就比如米国的b2隐形轰炸机的机翼,和机身,那种一替成型的精加工技术,全世界也就米国能做到。

还有就是太空飞船,和火箭的某些大型零部件,也就只有米国人能够完成。

至于日本和德国,他们的机床,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机加工范畴,那确实是非常牛掰的。

日本的大畏重工,牧野,还有他们的王牌山崎马扎克,德国的德玛吉,西门子等等,这些都是机床领域的标杆企业。

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和这些世界强国,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我们国家的普通机床市场,基本都是被日德机床所垄断。

而且别看人家把机床卖给你,但你你想把这机床挪作他用,那也是不可能的。

就比如他们在机床上都装了定位系统,如果你想挪动机床,那就会被锁死。

另外机床也只能加工一些,他们认可的工件,如果你想加工一些涉及到军用的零部件,那也一样会被他们锁死。

所以在十多年前,我们的军用装备,一直呈现出一种大而不强的局面。

这种情况知道两千零几年的时候,才得到了缓解。

也是当时我们通过欧洲某中立国,搞到了一批顶级的五轴联动机床,这才得以缓解了我国在军用武器方面精加工上面的麻烦。

再加上后来也是因为在3d金属打印领域,我们有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

所以后来,才有了某20的诞生。

不过因为那些机床的数量实在有限,所以到现在我们某20的年产量,也依旧上不来。

和米国毛熊,随时可以暴兵的状态比起来,我们差的还是有些远。

而根子,就出在咱们的机床上面。

可能有些人会说了,不就是机床吗?

到国外网上,人家机床的图纸都在互联网上能找得到,有什么难的?

嘿!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人家真就敢把这些机床的图纸放到网上,但你就算有图纸,你也造不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材料上,咱们比人家落后太多。

另外一方面,就是技术工人这一块,咱们比人家差的真的又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首先就说材料,说句实话咱们国内这些搞机床的企业,有一说一,就连一个机床的台架和固定工件的夹具都做不好。

这一点,相信只要接触过机加工的企业,就都深有体会。

为什么连夹具和台架都做不好。

因为夹具和台架看似简单,但其实对材料的要求却非常高。

就比如台架,就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抗冲击能力,而且对硬度和韧性的要求也非常高。

最关键是,内部不能有太多的应力,因为如果应力比较高,那么在加工的过成功。

当刀具给工件上施加作用力的时候,传导到台架上,台架不但不能有效疏散这种作用力,反而还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返回到加工的工件上。

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

而日德等国的机床厂,在生产台架的时候,都会对于台架的金属材料,做各种消除应力的措施。

比如以前就是静置在自然环境中,不过后来又有了消磁,热处理等等技术手段,大大加快了这个速度。

所以他们的台架生产效率就会比较高。

另外一方面,就是夹具,看似非常普通的固定件,可实际上对强度和韧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而且和台架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需要去除内部应力的零部件。

而这两个部件,其实就已经是现代五轴联动机床里技术含量最低的零部件了。

可就是连这样的零部件,我们都做不好。

至于难度更高的加工刀具,滚珠丝杠轴承,以及伺服电机,还有数控系统等等,那就更不用说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你这都是扯,这都是几百年前的新闻了,现在我们早就已经追上来了。

呵呵,听到这里,像李文松还有黄海滨,这类经常接触一线生产的科研人员,真想呵呵这些傻b一脸。

这些人肯定是那啥看多了,满脑子都是浆糊。

事实上,如果你真正就接触过一线的工厂,接触过真正在一线生产的工人。

那你就知道,我们和日德在机床领域的差距又多大了。

国产的机床,看似和国外的机床差不多,但是人家能用十几年,都不坏。

而我们的机床,只要一个月,就每天事故不断,天天要找售后来维修。

看似价格确实比国外的设备便宜,但用起来是真的闹心,后期的维修保养,再加上耽误工期,绝对然任何一个业主都会对这些机床深恶痛绝。

其实差距,首先就体现在材料上面。

人家机床的台架,和夹具就不说了,说起刀具,还有滚珠丝杠轴承,这些方面我们在材料上差的就更远了。

说白了,我们其实和很多国外的企业,差就差在材料科学上。

而材料,其实就是所有现代科学最基础的地方。

可你看看我们国内,学习生化环材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是什么下场。

基本毕业就失业,这个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们国内根本就没有多少企业在认真搞材料研发。

因为材料研发是需要大手笔真金白银投入的!

不信,你看看我们国内又多少钢铁企业,可是现在我国每年需要的特种钢,居然都需要从日本进口。

那些造军舰,飞机的特种钢材就不说了,人家肯定不会卖给你。

就说盖高楼大厦,所需要的特种角钢,大梁,这些我们都需要从日本进口的。

因为我们国产的钢材,在抗拉伸能力,和耐腐蚀能力方面,比人家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

这就是材料方面的差距。

尤其是在钢铁领域,如果你想要研究特殊钢材,那你就需要真金白银的往里面投钱。

一炉一炉钢水的炼,一炉烧不出来,你就要再烧一炉。

而这一炉一炉的钢水,且不说使用的铁矿粉又多少,就是炼制过程中使用的电,焦炭,和各种催化剂,已经二种添加剂。

一炉下来,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内又有多少企业愿意往这里面砸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