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我的祖国》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巴赫不爱练琴字数:2527更新时间:22/06/27 00:50:25
一只长笛的独奏,带着呲啦呲啦的电流声,在布满红色祥云的舞台上吹响了柔美的旋律。

旋律一出,‘一条大河’一瞬充斥在了每一个听众的心头

清澈无比,即便夹杂着电流声。

不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差别。

这电流声仿佛在这将每一个上年龄的人都拉回到了记忆中的三十年前。

画面一闪,电视屏幕上两页字幕出现。

《我的祖国》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音乐总监:秦键

舞台编导:马鹏、杨希

舞蹈编导:林保国

手语:杨项天、茕露

指挥:李风华

钢琴:方宗尧

演唱:郭蓝英、王颖、李春兰、林菲儿、刘红

舞蹈、合唱:燕京歌舞剧团

乐团:华国国家交响乐团

——

一个个属于国家队的个人或团体出现在字母的每一个位置。

这庞大的组合已经预示了这必将是一台不寻常的节目。

人们来不及感慨,在充斥着电流声的弦乐组轻柔伴奏下。

祥云舞台背景的正中间,大屏幕上,一带着红色围巾、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

他看着镜头说道。

“我的祖国,这首歌词,是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创作的,当时我们的国家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这么多年来,祖国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台下掌声响起。

音乐不变,舞台两侧飘出了两队红霞,她们伸展着手臂手臂上挂着红色的霓裳,交汇在舞台,美轮美奂。

大屏幕上,画面一闪。

一个短发的老奶奶出现了,她操着一口晋省口音对着镜头说道。

“我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全家福。”

画面再闪,一个笑容满满的老爷爷。

“我的祖国,是飞向未来的创新轨道。”

一个又一个被人所熟知敬仰的老人,或沧桑,或严肃,或带着肩章,或穿着白大褂、或躺卧在床,他们依次出现,说着各自的方言。

每一张面庞,都足够令人动容。

在此刻的背景音乐下,更是揪住了无数华夏儿女的心。

就在这时。

一段瑰丽无比的钢琴旋律再次副奏起‘一条大河’的主旋律,与现场带着电流声的乐团协奏相融,如同来自两个时代的对话。

舞台左侧,一架黑色钢琴缓缓地从地下升起。

黑色钢琴前的青年面色严肃,身体上升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影响到他。

他如幻的十指,勾勒出了一条条伟大流域的精美轮廓。

“我的祖国,是千千万英雄的化身。”

“我的祖国,托起本色人生。”

“我的祖国,就像一个种子,年年结出幸福的果实。”

“我的祖国,是神圣的召唤。”

“我的祖国,是爱,她爱每一个生命。”

...

舞台上除了舞蹈演员和钢琴外,位于整个舞台最后一排的乐团依旧纹丝不动。

只是大多观众们都沉浸在浓浓的情绪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舞台大屏幕上,一位位国士们的讲话画面渐渐重叠在一起,最后化成了一面红旗。

当飘扬的红旗一点点将屏幕填满。

这一刻,不论是身处在一号厅后台的马鹏林保国杨希,还是身处舞台右侧升降机下的李风华,包括正一眼不眨盯着电视屏幕的秦键。

五个人都不由的捏着把汗,身为主创,他们知道下一幕决定着这台节目的最终呈现出的效果。

这时,钢琴前的方宗尧停了下来,舞蹈演员们将动作定格,她们用红色霓裳拼成了一副红色丝绸的障壁。

舞台上呈现出了一副禁止的画面。

只有背景音乐下,带着电流声的乐团依旧还在演奏着。

终于,人们逐渐发现现场的乐团从头到尾好像都没有动过。

忽然,大屏幕上一片雪花闪过。

一个复古的舞台出现,舞台上是一支乐团的特写,他们衣着简单,拉琴的拉琴,吹号的吹号,他们在演奏着。

似是在演奏着此时耳边的音乐,舞台镜头拉远,84年春晚的红色横幅标语出现了在了画中画中。

“哗————————”

现场一瞬刮起了洪亮的掌声!

画面指挥台上,由傅华亲自执棒在的1984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国家交响乐团版《我的祖国》重新在32年后的2016年春晚舞台被奏响在每一处土壤。

在今天的万家灯火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咚咚咚咚!!!!————”

忽然,现场舞台上的定音鼓忽然被奏响。

舞台右侧,李风华从升降机升起,他挥动着指挥棒,与傅华的影像身影用这如出一辙的身法手型

密集的惊雷滚奏如同在华夏大地鸣响的惊雷,愈发快,愈发猛列的融入到了视频画面中正在演奏的旋律**部分。

舞台灯也在这一刻骤然亮起,祥云幻化。

整个现场乐团同时齐奏,加入到音乐当中。

两个不同交响版的《我的祖国》进行了完美融合!

“这是美——丽——的——祖——国!!”

合唱团齐声唱响这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声。

“是我生长的地方!”

热情!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澎湃!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激昂!

“哗——————————————”

现场的掌声再也压不住了!

旋律伴着歌词,就是此时此刻每个人最真挚的表达。

掌声随着舞蹈演员再度动身而落下。

红色霓裳组成的障壁在这一秒向观众们接示,只见四名歌唱艺术家从中走出。

乐团音量压下。

舞台镜头特写给到了前台。

四名女歌唱家用华美的歌喉分句拉开了主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乐团转调再起。

合唱团加入。

乐团再次转调。

雄壮的管乐将舞台气氛再推。

每一次转调都是一层情绪的叠加。

一连三次转调,舞台起舞,合唱团放声,钢琴的音符纷飞,一时间不论身处何地观看此刻舞台的人们都已将胸口的情绪拉至顶点。

四名歌唱家在齐舞与绚烂的舞台灯光下后移到大屏幕下。

这一刻,两个舞台画面仿佛重合。

音乐渐渐息止。

舞台归于平静。

只见那渐渐暗下的屏幕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话筒像是从屏幕中走出。

钢琴起。

“好山好水。“

她苍老的颤抖声音早已不复当年那般平稳,但却更加让人无法平静。

“哗————————————”

“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里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温暖的阳光。”

曲终之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跟着老人发声或默唱了这最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