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一样的术前讨论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等水的雨字数:4389更新时间:22/06/27 00:53:54
“我也是刚到,山原师兄。就看看明天要手术的病人的检查。”陆成准备让出电脑的位置给山原齐木,毕竟他才是这里真正需要做事情的人,而自己才是刚来,最多也就是先看看而已。
山原齐木坐到了其他位置上,说:“你不用起来,我们来看看小雷克斯最后一次的ct。”
陆成就没再起身,就道:“ct检查的结果,显示雷克斯的肿瘤还是在8cm以上,似乎他对当前的化疗方案不太敏感,这样的情况,明天也会按照计划安排手术吗?”
这样的病人,术前的化疗没有效果,相当于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就是没有经过了化疗的病人,那么,他即便经过了手术,效果也是很差的。
而且,随着时间地走势,肿瘤也会发生转移。
虽然过去了好几天,但陆成还是记得剩下没有做手术的两个病人的名字分别叫雷克斯和狄克。
雷克斯在上周五的时候,陆成见过他,是个很帅气的小男孩,16岁,虽然看起来阳光,但眼圈却总是红的,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诊断,但是真的很害怕。
因为和妮可比,虽然同样都是骨肉瘤,但是他的骨肉瘤类型却对和妮可一样的化疗方案丝毫没效果。
所以现在妮可的安慰都好像有些没多大用了,而且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雷克斯就是米国本地人,知道在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他很有机会就是那些别人的失败病例而被凑数的。
陆成还记得他在上周五看着张兴教授又是期待,却又绝望的眼神,非常难受。
狄克的滑膜肉瘤的恶性程度相对骨肉瘤要稍微好点,而且也对化疗比较敏感,如果术后再辅助以放疗的话,基本上复发几率是很小的。
所以狄克的治疗方案其实早已经定了下来,术前地相关检查也都早已经完善,基本上就等着今天确定手术方案了。
……
山原齐木皱了皱眉头道:“张兴教授预约了很多的病人,每个病人的住院平均周期是有限制的,而且你也应该看到了,雷克斯其实最开始的化疗方案与现在的并不一样,已经经过了一次的修改。”
“当前比较流行,且对骨肉瘤疗效较好的化疗方案都对雷克斯没用。我觉得张兴教授是不会再尝试新的化疗方案的。”
化疗方案可以分成很多种,而且针对每一种肿瘤,不同的教授都会选择不一样的化疗方案,只有在化疗没有效果的时候,才会去改变用药,张兴教授已经针对雷克斯的改变过一次方案。
再次不敏感,所以再继续修改,可能意义并不是很大了。
现在骨肉瘤的化疗,一般都是以铂类、多柔比星为基础,变化也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变,并没有特别好的特效化疗药物。
而这两种药物,其实几乎在所有的肿瘤化疗中,都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严谨的用一句话来总结肿瘤的治疗,那就是相同药物在不同剂量下的化疗而已。
所以才急需要有那么一两种,靶向治疗的药物出世,有针对性的参与到骨肉瘤的化疗之中来。
山原齐木是跟着张兴教授很久的博士生了,所以肯定比较习惯张兴教授的脾气。
如果不继续给雷克斯进行下一步化疗方案的改变,那么就只剩下姑息性治疗这一条路了,姑息性的手术之后,术后的化疗方案也对他几乎无效,他的生命已经完全变得可以预见。
不用多久,他的肿瘤就有很大的几率转移,只有很小的机会,得到上天的怜惜,才可能把这个时间拖到五年。
然后就是肿瘤继续疯涨,造成恶病质或是转移到其他地方破坏其他的地方,那就是雷克斯肿瘤终结的时候了。
并且,陆成知道,像雷克斯这样对化疗不敏感的人,并不在少数。
而山原齐木话里面的轻描淡写,也肯定不止是在这一个地方发生。
不敏感就是不敏感,谁都没办法,不是说花了钱就得有效果,医生只是人,又不是神,根本就没办法控制哪一种药物对哪一个人敏感,就像是医生也没办法改变一个人对一种东西过敏一样。
有的人喜欢吃芒果喜欢吃的不行,有的人就是不能碰。
有的人对海鲜情有独钟,有的人吃了就可能喉头水肿而死。
这能怨谁呢?
……
早查房之后,因为明天就要再次安排手术,所以,今天在病房的流程,与上周五的查房又不一样。
上周五因为是周末,所以在查完房之后就直接离开了病房去实验室。
但是今天不行,
张兴教授把明天要手术的三个病人的资料,都细致地整理在了一起。
接着,就再由张兴教授下面的两个医师来分别把这些病例的资料,详细地从主诉到相关的检查,再到专科检查的结果,通过语言、图片等各种方式展示在了众人的面前。
三个病人分别就是雷克斯,狄克和莱恩。
而张兴教授下面的奥斯汀,则是除了布朗医师之外的另外一个医师,而他也和布朗医师一样,虽然在临床上跟着张兴教授,但其实并不是张兴教授实验室的人,虽然主攻的研究方向也是骨肉瘤。
莱恩是奥斯汀负责的病人,他先展示之后,也同时喊他组下的另外一个博士生,莱斯利·朱迪思负责把当前病例涉及的前沿研究都给找出来,然后要一一细致地进行比对,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
奥斯汀和布朗两个人分管的病人完全不一样,而且两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也不多。
所以陆成参与的那次手术,也就是奥斯汀出现在了手术室一会儿,在第一台威利的手术结束之后,就离开了手术室,完全交给陆成、山原齐木与布朗接管。
陆成对他们的病人莱恩,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病例和病人。
在奥斯汀做介绍之前是,但是,在奥斯汀事无巨细地做完了介绍之后,还同时放出来了病人肿瘤的大体观的录像,体查的录像,影像学检查的录像后。
陆成就大致地对莱恩的病情有了较为详细地了解。
短时间内,相同的内容,通过视觉观看动作的效果,要远远比看文字的效果更好而且深刻。
在奥斯汀介绍完后,莱斯利就主动地把话题接了过去,首先自然而然地就说了病人的疾病诊断,以及肿瘤的分子分型与当前化疗的方案。
化疗之后的效果,病人化疗期间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药物的剂量。
再之后,他又一次地展示了滑膜肉瘤的相关文献研究,当然,只仅限于当前所有的关于临床手术方面的研究。
在展示完这些之后,他才总结道:“因为有研究表明,经过了3d打印模型而进行的手术方案,术后病人的复发几率及术中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都有相对地优势。”
“因此,奥斯汀医师指导进行了3d打印的模型,这是模型的大体观。”
“模型上的绿色线条是传统的手术方案建议进行的切除范围。红色线条则是根据3d打印的相关研究,模拟出来的切除范围。”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灰色区域,将是3d打印的导板放置的区域。”
“……”
只是奥斯汀和莱斯利两人的介绍,陆成就真的明白了,为何米国医生如何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他们会把几乎每一个遇到的病人,都像是在高中时候教材上遇到的例题一样进行剖析,并且将其剪碎,然后再进行吸收和总结。
所以,即便他们遇到的病人并不是特别多,而且参与的手术可能还是和国内的大部分医生一样,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总体的把握,还要更强一些的原因。
这么细致的学习,想要不学到点东西都很难,除非你从一开始就不听。
否则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你疲惫,到你厌烦,到你甚至厌恶这种模式,但是它还是在继续,哪怕它的继续一年,十年只给你一丁点的进步,那也绝对是会大力地对你推进了一把。
当然,这样的模式,首先在国内的推广,就很有限制。
国内一天的门诊量至少是五十以上,每个医生要接触的病人都是十个以上,而且每天都有新病人和旧病人,即便累死了,也无法做到这样的程度。
不要休息和生活了,人不死吗?
病人太多,就像是题海战术一样,有效果,但肯定没那么明显。
……
接下来就到了张兴教授地总结环节,因为这个病人是属于奥斯汀和莱斯利的,陆成对他们的病人不太了解,所以就根本没有问陆成等人的意见。
而且,接下来布朗医师和山原齐木与奥斯汀和斯莱利完成了一样的步骤之后,张兴教授也没有再继续让陆成发表意见。
因为如此细致的解析,几乎已经把所有能够说的已经说到了,继续深入,无非是研究上的理论性的问题。
理论性的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根本不可能,它只能是代表了一种方向而已。
在术前讨论结束之后,时间赫然已经来到了十一点多,快要吃午饭的时候了。
张兴教授就喊了外卖,也就是披萨给众人吃,吃过之后,全部都散去了实验室。
陆成也不意外地跟在了张兴教授的后面,今天山原齐木没有跟来,因为他请假了,他在周末连续做了三十多个小时的实验,所以今天在实验室里没有特别多的安排。
在路上,张兴教授一边走着一边随意地问陆成道:“今天的这个术前讨论,你有什么看法没有?”
陆成就才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张教授,如果说这边的每一台手术,都会这么进行术前讨论的话,那么我感觉华国的医疗水平要完全与米国的顶尖水平平齐的话。”
“除非剑走偏锋一条路,否则至少还需要五十年的时间。”
“可能还有保守了,因为都在进步,而且还都在很快地进步。”
陆成这么说的时候,心里只是补充道:是啊,国内可能就只有林尤这样被戴上了‘学究’帽子的人,才会闲得蛋疼地去在做手术之前查一下文献。
其他的很多教授,估计就只是把以前的经验往自己遇到的病人身上一套,然后再把它传承下去,继承者然后再稍微结合创新,再这么一套。
一步走几年,走了就停下一辈子。
很有可能永远都追不上,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就算文献上记载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九没有用,但是最终出现推动的那百分之一,绝对是首先来自于文献的记载之中。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规律,至少现在这个规律还没有打破。
张兴已经很久没回国内的医院看看了,更多的时候还都是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在会议上,他听到的很多教授的意见,都是很先进的,都是与国际接轨的,但是,张兴教授也情愿这些教授和同道在带来这些病例的时候,是他们的常规,而不是一两个特殊的病例秀。
不过现在听陆成讲来,可能陆成所说的,才是最终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限制,张兴教授无能为力,林尤也无能为力,谁都无能为力。
张兴教授点了点头,说:“那就先从自己地改变开始,多看看文献,多看看新鲜的东西,或多或少你也能学到点新东西,学到的东西多了,再加上手上功夫的积累,就自然而然地完成质变了。”
“可能你在国内看到的现实,和现在的你看到的差距太大。”
“但是你也要考虑到,咱们华国的现代医学起步,才六十年时间,现在有人在与外面接轨了,就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华国人,从来都不缺天赋的,总能赶上来的。”
张兴教授这么说着,又回忆起了很多的往事。
比如说,当时的关节镜,在国内属于新东西,先引进来再说。
比如说,骨肿瘤的切除,在国内属于绝对顶尖的东西,但是现在几乎每个省会都有很多的大型医院有实力开展了,这样的成长速度,张兴教授已经够满意了。
慢慢来的,不可能指望这一代人的天赋和努力,去换取人家三百多年的积累和别人的努力。
华国人很聪明,很努力。但是国外也从来都不缺努力和聪明的人……
比来比去,争得终究只是一个名誉,老老实实地发展了起来,那才是造福一方的功德,无量的功德,属于一辈人的无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