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郭家村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罗三观字数:2161更新时间:22/06/27 05:17:33
除了单纯的无聊以外,孙立恩倒也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其他理由让两个外国专家这么积极。其实一开始他对于“拉上帕斯卡尔博士一起去”还是挺有信心的。毕竟这是个以前就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来中国义诊了好几次的人。帕斯卡尔博士对于义诊巡诊经验丰富,孙立恩自然会把主意打到他头上去——没有这种熟人带着,他对于巡诊其实是有些发憷的。
急诊工作和巡诊工作不同。急诊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危急重症,并且要求医生们马上就行动起来。比起完美的临床诊断,急诊更看重的是能不能迅速把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然后转交给对症的科室进行治疗。重点在于“稳定生命体征并且转交其他科室”,而不是“完美正确的诊断”。虽然有了孙立恩的状态栏和诊断能力,有的放矢之下抢救成功率更高,但没有完美诊断,也不至于无法施救。
对于急诊抢救来说,诊断属于锦上添花的附属物,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必需品。
也正是因为这样,孙立恩的诊断压力其实一直很大,如果不能马上做出精确诊断,那他的诊断有和没有其实并无区别——已经被宣布死亡的患者,是不需要临床诊断的。尽管已经在急诊门诊上锻炼了两个月,但孙立恩的临床经验还是太少。光凭他自己一个人,去给那些需要在门诊上进行多次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问诊,孙立恩自己心里肯定是没底的。
既然心里没底,那就得想办法给自己兜个底。几乎没有犹豫,孙立恩就决定把正在楼下赢的自家爹娘面色大变的帕斯卡尔“赚上山来”。而老帕也很给面子,连一丝犹豫都没有,就决定一起同行。
不过布鲁恩就属于意外之喜了。反正是义诊,而且又是有现成队伍的那种,再多一个美国专家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有两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后备和指导,那么在工作时就不用太担心自己会不会漏诊误诊,甚至可以稍微放开一下自我。
虽说同样是在常宁,但巡诊的地方可离孙立恩家所在有些距离。开着自己的沃尔沃,孙立恩在山路上开了足足两个小时,才抵达了今天巡诊的地方——郭家村。
郭家村是这附近最大的一个自然村,位置偏远,一直以来交通不便。要不是前些年为了扶贫搞的村村通工程,按照原有的条件,学院的义诊团队根本进不了村——原来的土路几乎没有像样的维护,一到冬天就滑的连步行都困难。在通路之前,郭家村每年冬季都有差不多两个月断绝交通。如果真有什么大事儿要出村,那就只能走崖壁之间开凿出的山路——道路之狭窄,甚至连头驴都过不去。只能勉强供一人通行。
而这几年修好了水泥路后,贫穷的郭家村情况迅速好转。各式各样的山货可以及时送往市场销售,而且村民往来交通也方便了不少。低矮的黄泥房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水泥房。不少村民甚至自己买了小皮卡代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但医疗情况仍然不太乐观。也许是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所致,郭家村以及周边几个自然村上了些年纪的村民,绝大多数都对医院有着一种莫名其妙而且有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在他们看来,人上了年纪之后,有个小病小灾的就最好自己挨着。熬过去了就没事儿了,熬不过去,那就赶紧操办后事。虽说现在不让土葬,但能在家里提前剃了头穿好衣服再离世,似乎比去医院看病更加重要。
镇上派来的工作人员和村里有些见识的年轻人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现象和思想仍然普遍存在于现在的郭家村。尤其是在那些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身上格外严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地有关部门才不得不请求卫生部门定期为郭家村进行巡诊。总不能放着不管,让那些需要去看病的老人家自生自灭吧?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是真的很辛苦。
尽管山路已经铺成了漂亮的水泥路,但坡度仍然存在,而且驾驶视线也相当不好。等孙立恩把车开到了地方,他已经觉得自己有些累了。
挺好挺好。孙立恩一脸傻笑的下了车,在有些寒冷的空气中伸了伸腰。精神上稍微有些疲倦,这才是平时的工作状态。要是精神满满的去给人看病,他自己还有些不习惯。
“您就是孙医生吧?”一个穿着有些老派村干部感觉的老头就站在孙立恩停车的地方不远处——这里也是进村的唯一一条道路。他看到孙立恩下车后,很热情的走了过来握手道,“您好您好,我是村里的支书。”
孙立恩很热情的和他握了握手,“您好您好。”一边握着手,孙立恩一边介绍道,“这两位是美国来的专家……”
“美国来的专家啊!”老头很配合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松开孙立恩的手之后,又和两个美国专家使劲握了握,并且发出了发自内心的感叹,“美国来的专家啊!”
郭家村外有一个相当大的停车场。说是停车场,其实就是一片比较大的平整的土地。这片空地之前是道路施工单位为了停放施工机械专门平整出的一片土地。现在正好用来停放村民们的“私家车”以及前来义诊的医疗队大巴。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三人很快就来到了医疗队正在接诊的地方。一溜看上去最少有三十岁的桌子上面铺着有些发黄的白色布单,单子上面简单放着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和听诊器。不过,先进的设备也不是没有。孙立恩就在现场看到了两个帐篷,其中一个里面放着b超机,另一个里面则是用来进行眼科检查的基础设备。
“孙立恩?”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响了起来,孙立恩扭头一看,发现了一个熟人。四院呼吸内科主任黄文慧快步朝他走了过来,“你怎么来了?”
还没等孙立恩回答,她就一脸恍然大悟道,“今天上午宋院长打电话说的那个来支援的内科医生就是你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