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行事周全无缺漏(第一更)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农家一锅出字数:2233更新时间:22/07/01 10:54:02
“要不是有了好的钢材,做不成,要求的动力其实很高,好处在于需要处理的粮食越多,越划算。”

李易说的套筒叫米筛筛网,说白了是脱壳、粉碎机。

以后有了玉米,用设备把玉米给打成小粒,叫苞米碴子。

说东北人说话一股大碴子味儿,就这个碴子。

网筛目的直径决定了出来后的东西大小,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更多的工具会被制造出来。

大家泡在温泉里,男池子,其他女子在隔壁。

李隆基脑袋露出水面,放松,一路上他累,终于回到了家,感觉浑身上下酸疼酸疼的。

“朝廷怎般得利?”毕构不关心技术,他只在乎钱。

“收使用费,先在京兆府、河南府,以及洛南应用。

李家庄子出东西,朝廷安排,当地的人操作,官府设点儿亦可。

我在报纸上说加工价格,允许百姓举报。

其他地方的百姓发现凡交税之地,皆能有更好的工具,对当地收税有促进作用。

官员那方便,已经有了,生孩子的补贴,税收的截留。”

李易非常清楚地方的事情,官员、富户、普通百姓。

所有人都支持收税,税收便不属于害民之法。

地方若反对,好事变坏事。

与地方的官员、大族、百姓讲道义绝对讲不通,利字当头,一切俱解。

“不可,若费用过高,没有百姓磨米,租赁设备之人将承受损失。”

宋璟想到弊端,设备租出去,租的人没有人上门来磨,利民变害民。

说出反对意见,宋璟心情莫名其妙地好了,再看李易,不那么有压力感。

宋璟以前面对李易有压力,李易太过厉害。

终于呀,你也有思虑不周之时,哈!

张九龄皱下眉头:“李易,还有其他收钱的办法?”

“要从实际情况考虑,不可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

苏颋同样长出口气,以后李易不再那么神奇。

毕构觉得能赚钱,提议:“给官府操作,用一次咱们分一次钱。”

毕构略微遗憾,感觉小易变笨了,他更希望李易始终不犯错。

不过犯错,才证明李易是个正常人。

李易诧异地看四个人,叹口气:“配件吧……有磨损。

某一个配件能够磨多少东西,多也多不了太多,少也少不了太少。

关键的配件能磨一万石,可能磨一万一千石,也可能磨九千石,咱们按照九千石来收钱。

坏了就换新的,交一次钱,不坏你一直用着。”

宋璟等人互相看看,要不是水有点烫,他们想把脑袋沉进去。

“呵呵呵呵~~”李旦笑出声。

宋璟感觉承受到了一万石的伤害,打出爆击效果了。

还是张九龄恢复得快:“如此无须在乎次数收费的情况,好!”

“有人如能磨两万石而不坏呢?”苏颋还想挣扎一下。

“奖励,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改进设备,传授给别人。”李易还是很诧异。

‘咕嘟咕嘟’苏颋脑袋下去了,热就热吧,一会儿上来,脸红就说烫的。

他晓得,自己犯了大错误,纠结某一个人使用得好,而不顾大局。

别人会使用、懂保养,难道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自己属于目有小利、心无大义,宰相肚量哪去了?

“易弟可是要把零件的质量调整下来?”

李隆基解个围,他就没指望宰辅们把事情思虑周全。

“往好了做,但是再好,依旧有使用寿命,在应用的时候,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将来要是能磨十万石,更好。”

李易在追求质量,而不是性价比。

有的时候,买个水龙头,用着用着坏了,发现外面的材料好,里面居然是铁的。

还有的是铅的,使用寿命短。

最简单的是塑料盆,有的塑料盆用十年,大盆,人还能站在里面,掉地上也不碎。

有的两年之后,一碰就变成渣渣。

关键不在乎使用寿命,而是以次充好。

李易自己曾经厌恶的,就不能拿来坑人。

“李家庄子出的东西,该如何就如何,写出来,叫人知道差别,大唐的律法,必须有此类。”

李易想着,对大家说,控制住。

八零粉就是八零粉,不可以说成是六零粉,不然逮到,保证叫对方倾家荡产。

李易对他那时的商品质量挺无奈的,网络平台买卖,地方上究竟能不能管?

实际上能管,只要商品在某一个地方生产或销售,就可以介入。

但地方为什么不管?因为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不好的影响。

地方造假,放到网络平台卖,官员看着制假的民众赚钱,同时物流也赚钱。

管了,赚不到钱,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啥?树立地方质量品质品牌?哈哈!别看玩笑,经济才重要,等地方钱赚得多了,自己就升官了。

更有甚者,说消费者购买东西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商品的价值,花五元钱能买到五十元的东西?

意思是消费者买的时候就认可了商家卖的东西质量不行、是假货,即便商家说是正品。

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是价值评估师,能够轻易分辨出商品价值。

但这话在出口的时候敢说吗?罚不死你。

李易认为大唐不应该有这等风气,要宣传正能量,诚信、守信。

“小易,你为何总是做一些付出很多,需要回报很少的事情?”

毕构想不通,凭借李易如今的地位,哪里还用这般付出,该得到的都得到了。

其他几个人一同看李易,想弄明白,李易简直是圣人。

李易被问住了,他想了又想,最后无奈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怎为凝眸垂珠泪,即是心许应无言。”张九龄给‘翻译’了一下。

李易:“……”

他觉得还不如不翻译,不过他只能点点头:“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小易,运输队伍早已出发,从长安送东西到黄河源头,以朝堂之名。”

毕构说一下情况,算是汇报工作,向李易汇报。

他不觉得丢人,钱是李易出的,办法是李易想的,目的是大家都想要达到的。

整个朝堂的文武官员皆明白,给边关送东西,送的不仅仅是东西,代表了意志,大唐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