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疯狂进步的黎明前夕(下)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煌煌华夏字数:3801更新时间:22/07/01 23:43:05
在议定三五计划之前的这段日子里,朱允炆自己都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甚至自己都一度怀疑。
比起许不忌来,到底谁是穿越者?
这也太激进了吧。
其实朱允炆自己知道,许不忌压根不是什么穿越者,因为像他这种思想激进和满脑子狂想的官员,在眼下的大明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大多数都集中在中下层,但这可都是在后备的储备干部梯队当中。
“既然眼下我大明的基础已经夯实好了,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按部就班又哪里来的今日的大明?”
许不忌为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多娇机一台顶的上传统三十个妇女的手工产量,现在科学院在考虑能否将蒸汽机与纺纱机相结合,如果可行,出纱的效率甚至还会提高五到八倍。
按部就班、按部就班,生产的速度已经注定,人力早晚会被机械力取代,社会的财富和获取财富的方式都在转移,继续固守眼前的一摊完全没有必要。
既然朝廷有钱也不怕花钱,那三五计划中部分计划不妨大胆点,五年计划也不全是光定大目标,也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控,等下一个五年,对错合适还可以拨乱反正的微调。
错了搭点钱和资源,对了就是大发展、大进步。”
内阁向大会进行三五计划的前瞻汇报,随后就是各部各衙门纷纷上台发表各自的看法观点、支持否定的态度。
这里面支持力度最大的,便是刚刚履新大明银行总行行长的格里安奇。
扶正一个洋鬼子做经济领域的一把手,朱允炆那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即使后者现在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拿着大明的户碟,思想上完全精明话。
甚至多次公开宣扬。
“希望大明的王师抵进地中海,吊死威尼斯总督!”
格鲁吉亚的慈父都可以做苏联领袖,好比让一个交趾、乐浪人窃取了明联皇帝宝座,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在大明出现,不过念在格里安奇确实为大明的经济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任命,朱允炆还是力主定了下来。
而且现在他户碟上的名字叫葛安。
葛安操着一口纯正的官话,在会台上滔滔不绝的支持着内阁做出的三五计划前瞻汇报。
“五年计划是大方向的制定,是按照国家发展过程中制定的阶段性政策,而在五年计划中,部分需要国家侧重的点要有倾斜政策的扶持。
哪些区域的发展快了,超出了其他区域块的身位多,导致链接断裂或供销悬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来保证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稳定国家和国民的经济发展。
自退耕以来,朝廷陆续推出了多项侧重政策,包括中央采购、刺激生产、多奖少补等多条扶持民间转产的行为,保障了百姓在初始离开土地,离开传统农耕生产的初期不会出现饿肚子、没钱赚等严重影响生活活计的大问题。
稳定了粮价、物价、果蔬、日耗、衣物、煤铁资源等各区块之间价格的平衡与稳定,并仍在逐步实现低廉化。
这就是适当财政刺激的优势和重要性所在,户部做赤字财政计划的目的,就在于部分经济领域不景气的时候,通过加大国家财政支出进行针对性扶持来保持该领域迅速发展并与其他领域之间的悬差消失,重新实现稳定。
在国家的各领域趋近稳定后,我们需要加大发展速度、提高生产水平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科学院出新技术来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的是由朝廷出面,并由朝廷管控下的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生产回报,使国家内的生产单位有利可图而去参与进该生产领域中。
由资本和需求刺激该领域的迅速发展,从而实现提高生产质量、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三大要求。
三五计划的宏观政策是否真的现实与可行,就在于未来五年中,中枢与地方负责把控的朝廷机构及其官员是否真的吃透侧给政策的精髓,从而时刻进行微观调控。
实现三五主计划的主力不是内阁、诸部司衙、地方省府、国家官员,而是侧给下影响到到的每一个百姓,也就是劳动力和生产力,以及将他们组织在一起参与工作的劳动单位、生产单位。
这些生产力是基础、从事生产的单位是场所、生产所需的技术是手段,而资金和政策就是将这三大块整合到一起的粘合剂。
所以我认为,内阁做出的三五计划前瞻汇报是有希望实现的,大明银行会全程提供资金支持并进行严格管控,剩下的政策支持,就需要各部司衙、地方各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政策支持了。”
会场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即使很多各省的官员听的云里雾里,不明白葛安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仍旧觉得葛安很厉害的样子。
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葛安向着台下的朱允炆鞠躬致意,随后便昂首挺胸的走下讲台,那副神气的样子倒是颇有现在大明官员的几分德行了。
负责主持这次大会的是王雨森这位应天府尹,他等到葛安下台后才问道。
“还有想要发表意见的吗。”
好在这个会场不大,只有几百号人,要是乌泱泱坐个大几千的正大礼堂,估计王雨森的调门还得提高几个度。
会场内一片安静,在葛安发表完这一大篇支持的长谈阔论后,大家伙也没有几个愿意走上舞台去发表反对意见的。
毕竟就算持反对意见,也得能说出葛安这番高水平的对质理论才行。
总不能跑台上撒泼打滚耍无赖不是。
这个时候,一直坐着的朱允炆站了起来,他一起身,所有人都下意识跟着站起来。
几百道目光跟着朱允炆一直到其移步讲台之上。
王雨森恭谨的躬身致礼,随后快步退到一旁,让自己躲出所有人的视线范围内。
“既然没人说,那就朕说两句吧。”
朱允炆面向会场众人,两手做了一个下压的手势:“都坐下。”
皇帝站着却让百官落座这种事,也就朱允炆能做出来了。
等所有人躬身还礼惶恐坐下后,朱允炆才开口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五计划目前还没出台,内阁今天做的是前瞻报告,说实话,这份报告,朕今天也是第一次得知,所以朕跟你们一样,被内阁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开口,朱允炆先拿内阁打了个趣,让台下杨士奇等人都一阵心慌,连连告罪,也让会场内气氛遽然轻松下来。
“杨阁老做了前瞻汇报,许不忌附充了一下,大致讲了讲他们内阁打算制定的三五计划大概路线,总的来说呢就是两个字概括。
激进!
基础已经夯实好了,我们大明有吃不完的粮、花不完的钱,那下一步该怎么发展?
军方像燕王他们,就光想着打仗,觉得国家到了这一步,不打仗该干什么?”
会场内又是一片笑声。
是啊,国家繁荣富庶之后,不就是应该追求开疆辟土了。
打仗只是国家行为的一种,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种,如果朱允炆光想着打仗,从登基开始到今朝,就不会有明联,也不会有大明了。
以传统的步骑兵为主力,想要打到阿拉伯需要多久?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估计都得三四年,更别说遇到些许阻力了。
西北征察合台之战,打了四年连一寸土地都没拿下,再等灭掉帖木儿,快慢都得好几年,这么通算下来还得了?
而刺激国家的发展,把这几年的时间用在发展上,那就算是想打到东非、东欧都容易了太多。
“朕不喜欢激进的国家政策,但是许卿刚才说的话也有道理,激进与稳定是要看时代背景的,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政策温和就毫无疑问是兜头浇下一盆冷水。
慢是慢下来了,积极性和进步性也就没了,锐意进取和眼瞅就要腾飞的机会也失去了,利弊之间,咱们是管控者,要持之有度。
在这份前瞻报告中,杨阁老的想法是宏观上的,比如税赋、人口的数量以及要建多少工厂、实现多少种类物资的价格回落,实现钢铁产量的规模达到多少。
而许卿的想法呢,则是考虑侧重点的发展,比如提及的蒸汽纺纱、技术革命、产业转型,这就是微观政策。
两点相合,中央提出,地方落实,朕觉得还是有可实施性的,当然,最终呢还是要听听地方的意见,内阁也要做好事前的调研准备,这一点上也是每五年召开一次大会的原因。
不能贸然施政,也不能仓促行政。
朕的态度就是如此,下一个议项吧。”
朱允炆说完就径直走下会台,讲话虽然简短,但掌声可比之前每一次都热烈许多,直到朱允炆落了座,还在穹顶回响不绝。
虽然皇帝的讲话并没有明确的语言表态是支持还是反对,但大家心里都听出了一个大概。
朱允炆是肯定了内阁的前瞻报告,并且觉得具备一定的可实施性,下面需要的不过是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内阁在接下来制定三五计划的时候做出相应的政策微调而已。
凡是皇帝支持的,那当然是全大明所有人都要鼎力支持的。
皇帝的意志即国家意志,为国家的发展奋斗而付出一切即是为皇帝付出一切。
这可是新儒党和新学生会的纲领之一。
“下一个议项。”
王雨森打开手里的报告,看了一眼后说道:“经过调研,户部正式向内阁提出《关于大明国内若干物资物价根据不同地域生产水平力制定相关价格》的指导政策,下面由夏元吉阁老向与会众位同僚做报告,并由大理寺卿高肃随后汇报对于破坏指导物价、抬高或打压相应物资物价的处罚标准的相关法律条文。”
经过长期的调研和准备,指导价政策总算是准备妥当,可以火热出炉接管市场随性规律,从而尽到稳定市场经济和民生经济的责任。
朱允炆靠在自己专属的舒适椅背上,微微闭上双眼听着台上的滔滔不绝。
指导价政策的出台,算是在稳定的地基外再装上一圈防护栏,彻底打稳大明的国家基础,保证将来无论到什么时候,民间经济都会给中央以反馈,从而使得中央有足够的时间来介入接管,遏制民生经济的崩坏速度,稳定住不出现大的乱子。
有了这条政策的支持,大明就算是做好了飞跃式进步的所有准备。
用几十年完成人类文明五百年的进步!
想到这里,朱允炆也有些激动的睁开眼,看了一眼不远处聚精会神听着报告的许不忌随后又收回目光。
大踏步的前进吧。
朕的大明!
(后续就是新篇章了,同时着手补欠一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