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阴魂不散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木木无文字数:2126更新时间:22/07/02 09:34:43
没有了旁人在场,白薇说话也能方便些,她直接握住于天成的手,满眼泪光的说道:“这里的人有没有对你用刑?你有没有受伤?”
她深怕于天成会被严刑逼供,虽然从外表来看是完好无损,一切如常,但还是止不住的担忧!
于天成淡淡一笑,柔声着说道:“都没有,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嘛,怎么会受伤呢?”
“真的没有吗?”白薇还是放心不下,再次追问了一句。
于天成无奈着笑了笑,很确定的回答道:“真的,你要是再不信,就只能亲自检查一下了。”
说罢,于天成还直接张开双臂,做出了一副任你检查的样子。
逗得白薇立刻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
“不就是坐个天牢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担心。”于天成态度依旧,微笑着解释了一句。
把坐天牢说成了家常便饭似的,一点也不在意。
而白薇却是面露担忧!认真着说道:“我知道这次的事情有多严重,所以你也不用瞒我。”
她知道于天成是再宽慰自己,所以才故意表现的这样若无其事。
可他越是这样,白薇就越是担忧!
听到白薇这么说,于天成脸上的笑意顿时散去,他暗叹一声,静静的看着白薇,而后才略带忧色的说道:“这次的事情虽然严重,不过你也不要太过担心,王爷刚才也说过了,有他在,一切的问题都会解决的。”
于天成没有再隐瞒白薇,但也没有完全的据实以答。
对于他的报喜不报忧,白薇没有再辩驳什么?而是赞同着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对,有王爷在,一定会没事的。”
她也希望于天成的话能够应验,如若不然,那后果绝对不是她能够接受的
所以,白薇只能把全部都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最最信任,最最倚仗的赫连枭身上。
希望这一切都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再不要横生事端。
“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你不要太过挂念,也不要总来看我。毕竟这里是天牢重地,我又身负重罪,来多了,只怕对王爷不好。”于天成轻声的劝解着,希望白薇少来天牢,最好不来? 以免给赫连枭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白薇自然理解他的意思? 但却不愿照做。
于是就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 只是看了看周围的环境? 感慨着说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像是和天牢结上梁子了似的?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进天牢了?”
白薇已经算不清楚?这是第几次进天牢了?
不论是北盛的?还是齐国的?他们都进过。
起初是白薇被押入天牢过,之后是和于天成一起? 到现在,又轮到了于天成被单独关押进来。
仔细想想? 他们和天牢,还真是有着未解之缘的。
听了白薇的话后? 于天成也不由得笑了笑,无奈着说道:“是啊? 不论是北盛的,还是齐国的? 我们都进过了。
对于我们来说,进天牢就跟是家常便饭似的,而且每次都能平平安安的出去? 所以你不用担心,这次也一定不会例外的。”
他是在借此话题宽慰白薇? 劝她安下心来,不要为自己担忧。
白薇笑着点了点头,而后就轻轻的靠在于天成的怀里,叹息道:“但愿这是最后一次,以后不论你我,都不要再来天牢这种地方了。”
白薇真的是怕了,每次进来这里,都是因为重罪,一次次的洗刷冤屈,又一次次的险象环生,早已令她精疲力尽后怕连连!
以至于听到天牢这两个字去,都会不由的心惊胆战!
“对不起,都是我不好,又让你担惊受怕了!”于天成满怀愧疚的说着,真心感觉都怪自己,否则的话,白薇也不会如此焦虑不安。
他多想白薇能够平安一生,幸福一世,可似乎总是做不到。
这令于天成感到深深的自责,连道歉,都有些没底气了。
白薇立刻从他怀中离开,面对着他,认真的说道:“这怎么能怪你呢,谁会想到文王会查到过去的往事?并且大做文章!更加想不到的是?孟云霄人都已经不在了,却还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提起孟云霄,白薇真的是既愤恨又无奈!没想到她都不存在了?也依旧能够扰乱白薇和于天成的生活。
当真是阴魂不散,叫人防不胜防的!
于天成也是暗叹一声,淡淡的说道:“你放心,不论是谁?都无法影响我们。这次的事情,一定会平安过去的。”
于天成的话是在安慰白薇,也是心中所愿。
只不过连他自己都不确定?这一切是否真的能够如他所说、所想的那样顺利。
由于天牢重地不宜久留,赫连枭又在外面等着,所以白薇也不敢耽搁太久,把要说的和要嘱咐的话都道出之后,就依依不舍的和于天成告了别,跟着赫连枭离开了天牢。
在之后的几天里,白薇没有在去天牢看望过于天成。
一,是谨记着他的嘱托,不敢太过频繁的去天牢重地,以免给赫连枭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每天都能从赫连枭那里,了解到于天成一切安好的近况。
而三,则是她还没来得及再去,于天成成就已经出来了。
经过赫连枭坚持不懈的调查举证,以及求情加担保,终于令于天成通敌的大罪没有落实。
毕竟,那些弹劾于天成通敌的人,也只是通过他和孟云霄过去的夫妻关系,从而猜的出来的说法,并没有实质性得证据。
加上赫连枭如今正得圣心,要保下于天成的性命,自然不是难事。
但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毕竟他和南盛车骑将军的夫人关系非同一般,即便没有铁证将其定罪,也不可能轻易了事。
为了让他证明自己的清白,甚至是戴罪立功,于是皇帝就下令,将他发配到边关充军,以观后效。
至于发配的地方,则是战事最多,也是最不平静的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