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托献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官笙字数:2362更新时间:22/08/27 04:08:12
文彦博,王存,苏轼都是历经宦海的人,眼见着赵煦不断偏离原话,情知要步入正题了。
没人会将今天,当做是官家在宫里无聊透顶,带着一家人来逛灯会。
大宋的晋身渠道非常多,有诸多的没有功名的人跻身朝廷,但科举已然是最大,最重要的一条。
增加寒门录取名额,那势必挤压世家的入仕数量!
王存瞥了眼老神在在的文彦博,神色从容的开口道:“官家,科举入仕,是读书人的追求,凡是能及第,无不是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寒窗苦读,朝廷若是刻意,有所偏向的录取,这对一些真才实学的人,有失公平,并且,也不合朝廷收拢人才的初衷,请官家三思。”
孟唐看向王存,心里不解。
朝廷要求对科举改革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大相公在政事堂会议上,再三要求增加寒门录取名额,这显然是官家与大相公共同的想法。
王存这么说,明显会惹官家不高兴,但他为什么还坚持呢?
“咦,这家点心不错,上次赵佶给我带了一些,咱们今天都尝尝,所有人带着别动,我去买。”
赵煦突然看到不远处一个摊子,上面是洁白如玉,热气腾腾的糕点。
众人一怔,不等他们有所反应,走了几步的赵煦又回来,看着孟皇后,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道:“我没带钱,你带了吗?”
孟皇后眨了眨眼,忽然转头看向孟唐,道:“慕古,你带了吧?”
赵煦是皇帝,没有带钱的习惯,孟皇后在宫里日久,也没这个。
孟唐几乎是下意识的一只手掏褡裢,拿出一把铜钱。
赵煦一把抢过来,道:“待会儿回宫,让你姐还你。”
赵煦说着,就转身去买糕点了。
身后的暗卫悄然动作,跟在赵煦身后。
赵煦挑挑拣拣,选了七八块,付了钱回来,在众人面前打开,笑呵呵的道:“来,尝尝,微动很不错的。”
王存深知他刚才的话惹赵煦不高兴,是以没敢动。
文彦博自然不会第一个出手,拄着拐没动。
苏轼表情有些晦涩,不负刚才潇洒,仿佛心事重重。
孟唐就更不会了。
倒是孟皇后,先拿过一块,然后又拿过一块,递给孟唐,笑着道:“给你一块糕点,钱就不还了。”
孟唐还是有些懵,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伸手接过来,目光隐晦的向他姐姐露出探寻。
孟皇后没解释,给权哥理了理衣服。
赵煦手里的糕点转向王存,道:“王卿家,吃一块吧,想朕在大街上请糕点,第二次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王存恭谨的躬身,伸手拿出一块,没敢放入嘴里,就那么站着。
赵煦笑着,转向文彦博。
文彦博从容自如,道:“谢官家。”
说着,他拿起来,慢慢放到嘴里,咬了一点,轻轻尝着,一脸笑容说道:“确实好吃,难怪官家喜欢。”
赵煦右手拿了一块,左手托着向苏轼,却问话向文彦博,道:“文卿家,你觉得王卿家的话是否有理?”
文彦博将嘴里的咽下,神情认真起来,道:“官家,科举失衡的问题,其实在仁宗朝就出现了,江南江北的差异十分突兀,到了元丰七年,江南录的八,江北录的二,如此失衡之下,臣恐出现大问题。”
文彦博说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南方文化昌盛,历年的中举人数比列节节攀升,已经到了八比二的地步!
长此以往,江北怕是都未必还能有及第的人!
这确实一个可怕的问题!
赵煦微微点头,道:“卿家所言有理,苏卿家怎么看?”
赵煦突然看向已经拿过一块糕点在手里的苏轼。
苏轼曾经做过礼部尚书,也做过科举主考官,瞥了眼文彦博与王存,道:“官家,刻意区别录取,恐会造成人才落第,朝廷失民心。朝廷要做的,应当是鼓舞北方教化,以南北均衡。”
王存,文彦博,苏轼,都刻意回避了录取寒门比列的话题。
赵煦吃着糕点,忽然觉得有口干,道:“圣人,将权哥的水给我喝一口。皮皮,给几位卿家找杯茶。”
孟皇后拿出权哥水壶的时候,陈皮已经应着去安排了。
赵煦喝了口水,就看到权哥在挥舞小手,小脸有些不高兴模样。
赵煦笑了,拿出小碗,倒了一小杯,给权哥喂去,道:“慢点喝,慢点喝……这科举问题重重,要改革,看来大家都有共识,这就可以了。现在具体就是怎么改了,改革方向,方式方法,有争议也正常。这样,咱们先支持大相公的改革方案,如果有问题,朕出面与大相公说,该废就废,该改就改,三位卿家觉得如何?”
要是先帝,文彦博,王存就撸起脖子上去喷了。
可是赵煦,他们不敢,当然也知道,他们喷了也没用。
眼前这位官家,与先帝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士林,少了那种敬畏之心。
没有敬畏之心,那就意味着他不会在乎,更不会顾忌。对于这样一位官家,再用老方法,那就是早死,给家族招祸。
王存沉色不语,科举的改革,他们几乎插不上话。
这些方案,全都是章惇等人捣鼓出来,他们提出了反对,遭到了无视。
在他看来,政事堂七人,‘新党’占据了五个,有绝对话语权,他与文彦博,哪怕声音再大,在‘在内争议,对外团结’的要求下,也只能在政事堂吼吼。
文彦博默默一阵,道:“对于今年恩科的录取,是否是以礼部为主?”
今年恩科的大小主考官,赵煦早就定下了,礼部尚书李清臣,国子监祭酒沈括。
按照规矩,科举进士名单,由翰林院审阅,大小主考官定夺。
赵煦站在大街上,吃着糕点,偶尔还喝权哥的水,毫无官家该有的威严与肃穆,边吃边喝的点头,含混的道:“应当是这样,文卿家有想法?”
文彦博道:“官家,臣以为,如果出现争议,应当由政事堂一致决定,如果出现不一致,国之大事,须朝议而决。”
王存神情微变,不应该是官家来决断吗?怎么是朝议?
文彦博不怕触怒官家?
苏轼也目露疑色。
“可以。”
赵煦随口就应下了,道:“那科举的事,就这么定了。说说田亩的事,田亩改革。现在有两个争议,一个是朝廷出资,每年从士绅手里回购田亩,交给百姓,有声音说,这是朝廷抢劫,有失朝廷仁德,朝廷应当采取自愿原则,不愿意卖的不能强迫。第二,就是针对于托献于士人以避税的打击,有人说,这难以辨别,恐伤士林之心,弊大于利。第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