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严肃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官笙字数:2242更新时间:22/08/27 04:08:24
赵煦的诏书,一连下了十多道。
这些诏书,都是大政方针,少有具体内容,是‘绍圣新政’的大框架。
这是一些纲目性的内容,没有具体的政策与细节。
等陈皮诵念结束,赵煦道:“请大相公,给诸位介绍一下‘绍圣新政’的具体内容与方向,方式方法以及目标。”
章惇举起板笏,向赵煦躬身,而后侧身向朝臣,本就严肃的脸上,更是严肃的不能再严肃,朗声有力的道:“诸位同僚,朝廷拟定的‘绍圣新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改制。包括朝廷,军队,地方以及律法,纲纪等等。第二,是围绕田亩的改革,命名为‘均田法’,不言而喻,囊括了人口,田亩,户丁等等,相信诸位同僚早已知悉。第三,是以赋税为中心,涉及粮税,商税,盐,铁以及诸多杂税。”
“改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我朝的人浮于事,贪腐享乐成风,以至于国政败坏,民不聊生。是以,改革制度,明确责任与权力,以务实取代虚妄,是改制的本意。这一点,请诸位同僚相信,朝廷没有欺压士人,掠夺财产的一丝意图。”
“田亩,田亩是我大宋的根基所在,围绕田亩涉及的户丁,赋税,士绅,无不是要害的要害,是以,要痛下决心,刮骨疗毒,趋利避害,革除顽疾……”
“赋税,赋税,是我大宋的支柱,万分重要,再如何论都不为过,是以,一个合理,健康,长久的赋税制度。对农减税,对商调整,对其余税种,该免除免除,该削减削减……”
章惇举着板笏,神色严肃的面对朝臣,言简意赅的说着政事堂拟定的改革计划。
他说的也是相对笼统,实则上,对于各种改革大政,朝廷高层基本上都是知道的,这些计划,来来回回,磨合了近两年!
今天,在紫宸殿,官家与群臣面前,当众宣布,纵观大宋历史,没有比这更隆重的场合了。
朝臣们一个个身穿最为正式的官服,手持板笏,每个人几乎都是神色认真,揣摩着章惇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
章惇这些话都是有腹稿的,并不是随意而出,里面必然藏着一些真实想法,是平时无法知晓的。
章惇还在继续说,眸光炯炯,语气清朗。
“朝廷改制,恢复盛唐的‘三省六部制’,又因时制宜,做出调整,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细化。对于地方,朝廷设想是路府县三级,设一路巡抚,揽一路政务,下设参政,参议各二佐之。一路总督,负责日常兵务,统路府县兵丁,保一路安稳……”
“对于田亩,朝廷正在清丈田亩,登记户丁,摸清我大宋田亩,户丁情况,以回购田亩,开垦荒地,释放皇田等方式,五年内,争取七成以上的农民,耕者有其田,年终有富余……”
……
章惇不快不慢,说着‘绍圣新政’的一些设想,方式方法以及目标。
朝臣们渐渐各有神色,微微低头,藏匿表情。
读书人,每一个在入仕或者入仕不久,都有着宏伟抱负,期待着大展宏图,强国强民,建功立业,名留史册。
但在官场两三年,就没有几个还记得初心,在官场沉沉浮浮,飘飘荡荡。
章惇说的这些,绝大部分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做不到的,是‘大同世界’,存于圣人的口中,他们的梦中。
而今,章惇为代表的‘新党’,信誓旦旦,磨刀霍霍要实现这些‘妄想’,他们没有了当初的豪情,反而深知其中艰难以及带来的种种恶果。
——他们要阻止章惇以及‘新党’!
不少人低着头,脸上一片青色。
文彦博,苏轼等人,默默的举着板笏。
文彦博老脸上看不出什么,在赵煦的眼里,只是两鬓的白发微微颤抖着。
苏轼则面露挣扎,难受之色,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又强忍着。
还有不少人蠢蠢欲动,目光闪烁,左右对视。
没人敢冒头!
很明显,章惇在之前的准备工作奏效了,不稳定因素都被警告了。
赵煦一个个的看着,思索着。
今天是一个开始,是最轻松的时刻,也是最艰难时刻的开始。
可以清晰的预见,朝廷的邸报还没有出去,反对声必然如同潮水一般涌入汴京城。
同时,地方上的激烈反对会更加高涨,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
‘只要军队牢牢在手,以大宋百余年的根基,足以抵挡一次大的冲击……’
赵煦神情平静,心里默默的思忖。
他做好了应对最坏的准备,军队,政务两手抓,军队始终是第一,最用力的那一只手!
足足半个多时辰,章惇说到最后,声音都有些哑了。
“回禀官家,大致就是如此,臣宫廷个圣训。”
章惇说完,举着板笏,转头向赵煦。
赵煦点头,笑着道:“卿家说的有理有据,甚好。诸位卿家,可有什么想法,可与大相公当面讨教,朕久困宫中,汴京城都没出去过,朕很想听听诸位卿家不同的想法。”
朝臣们举着板笏,余光四扫,却没人敢说话。
赵煦瞥了眼章惇,这位大相公的手段与控制力是与日俱增。
他不动声色的微笑,看向章楶,道:“枢相,说说军改。”
章惇退了回去,章楶应言上前,先对赵煦行礼,而后侧对朝臣。
章楶与章惇是堂兄弟,两人面容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章惇一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章惇则饱经风霜,脸角坚毅。
章楶看了眼注视着他的朝臣,声音有些低沉的道:“在‘绍圣新政’之下,‘军改’目前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改革军事制度,效仿汉唐,强军,打造我大宋精兵强将。第二,就裁剪军队,以最合理的士兵数目以及支出,以平衡各方面。”
“改革制度,包括军队番名,俸禄,驻地,品阶,勋赏,抚恤等等。枢密院与兵部合议,我大宋最理想的士兵数量为五十万以内,暂设三大营以及十三路大军,三大营拱卫京畿,十三路大军驻扎地方,弹压震慑宵小……”
“裁剪军队,是自真宗皇帝始就要做的事情,却适得其反,军队数量不断膨胀,朝廷已不堪重负,能战之兵更是屈指可数,是以,裁剪军队,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