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一言为定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鹰狐字数:4490更新时间:22/07/02 17:15:11
李易的“宽容”让孙夫人非常感激,连忙对着李易说道:“多谢襄侯,妾身一切都依襄侯的!”

李易摆摆手,又补充道:“夫人先不要着急,此计固然可行,但在我看来却是下策,程普三位将军一旦如此行事,今后与孙策之间怕是就有了隔阂,唉,以他们与孙将军之间关系,如此岂不是不美?”

孙夫人微微沉吟,在她看来,那些都属细枝末节,她本人是不怎么在乎的,可李易都开口了,她也不好坚持,只能问道:“那敢问襄侯,应当如何行事?”

李易笑道:“我以为夫人在给三位将军去信的同时,可先行规劝孙策,万一孙策应允,一切自然皆大欢喜,也免了三位将军为难,若是孙策当真不愿,再让三位将军动手也不迟啊。”

孙夫人顺着李易的话一想,觉得确实有道理,而且李易如此为孙策着想,也让她心中感动,再次谢道:“多谢襄侯,还是襄侯考虑周全。”

李易呵呵两声,心中唏嘘,因为他感觉自己越来越腹黑了。

对于程普黄盖这些人,李易没有亲自接触过,摸不准他们的性格,但根据原本的历史来看,孙坚孙策两人先后离世,孙家两度危机,可他们那些人却始终对孙家不离不弃,不但没有做出以下克上的举动,反而两次扶持幼主,如此便足够证明他们都是忠义之士了。

所以,李易很难想象出,他们把孙策给绑了的画面。

不管其中理由是为了孙家,还是为了孙策。

在孙夫人眼中,孙策的性命乃是头等大事,可在孙策,还有程普那些人看来,还有许多东西比生命更加宝贵。

甚至,李易觉得程普他们能一直忠于孙家,是因为孙坚,孙策他们是大丈夫,是当世豪杰,值得他们追随,相反,如果孙策是个怂包,扶不起来的那种,程普他们还能围绕在孙策的身边?

所以,孙策是不会低头的,程普他们了解孙策,自然也不会让孙策去干那让他生不如死之事,所谓绑了孙策送给李易,自然也就不可能了。

可是,这并不代表这李易就没有操作的空间了。

因为人心这东西太复杂了,别说孙策和程普等人名义上之事主从关系,哪怕就是亲如父子兄弟,夫妻儿女,许多时候也经不起试探和误会的折腾。

试想一下,富春的事情传到孙策那里,他们每个人都收到了孙夫人的“劝降信”,即便他们所有人心智坚定,没有丝毫动摇,可是,这封信他们会怎么处理?

有人脑子比较直,大概会将信拿出来,但有的心思多些的,很可能就会把信给按下了,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就是隐患了,一旦孙策有所察觉,根本解释不清,哪怕双方表面上都说的“没事”,但疑心肯定会有,而疑心多了,也就距离离心不远了。

更不要说,这件事的主动权可是掌握在李易手里,李易还准备给孙策来个时间差,让孙策最先收到信函,甚是将血书也给送过去,只要孙策应对稍有不当,等之后程普他们也收到“劝降信”的时候,孙策就要很尴尬了。

而为了不让孙策尴尬,又会有多少人隐瞒书信?

想到这里,李易得意之余,也在心中对着一脸感激的孙夫人说了声抱歉,他的手段确实阴险了一些,却也不能全怪他,世道如此,李易自问他的手段已经是对孙家伤害最小的方式了。

孙夫人关心则乱,现在还李易是真心为她着想,但孙静却是明白,知道李易是在给孙策拆台,不过作为参与者,孙静自然不会去提醒孙夫人,而是岔开话题,笑道:“嫂嫂,伯符那边应当可以安心了,不过,兄长嘱托的另外一件事,是否也在今日定下来?”

孙夫人之前满心都是孙策的事,楞了一会方才明白孙静所指,然后脸色变了几变,似忧似喜,看着李易时的目光非常复杂,似乎想要答应,但又有顾忌,眉宇中隐隐还有透着一丝警惕跟防备。

李易被孙夫人看的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干咳一声,赶忙说道:“当时孙将军所说之事,有些草率了,也并非我本意,所以做不得真的。”

孙夫人闻言脸色稍缓,但孙静却是眼睛微微睁大,大声道:“襄侯此言差矣,此乃我家兄长临终托付,襄侯若是回绝,岂不让他九泉之下不能瞑目?”

孙静心中已经想的非常明白了,既然放弃孙策,选择站到李易这边,那就必须要将孙家跟李易的牢牢绑在一起,至于如何绑在一起,当然就是孙坚交代的事情了。

虽然那事有点让人无语,也有点早,但只要李易提前把这件事认了,然后他再给宣扬出去,将来李易就算想赖都不行,旁人念及这层关系,也会对孙家忌惮一二,不然因为孙策的事情,将来恐怕会有人打他孙家的主意,甚至以此来讨好李易。

对于孙静的想法,李易自然是明白的,因为这本就是他为了安抚人心的安排,但李易多少还算留了点节操,这种事你叫他怎么好意思摆到明面上去讲?

不提别的,单单是孙夫人那眼神,明显就有了把他当“坏人”来看的意思,要不是孙策的事情还在这挡着,怕是已经要赶人了。

纠结了一会,李易叹道:“这样吧,既然是孙将军的嘱托,我自然不敢推辞,但是……”

顿了顿,李易又道:“但李某行事,从来不强人所难,不如这样,十年之后,待孙姑娘长大成人,此事成与不成,全凭她一言而决,两位觉得如何?”

孙夫人闻言顿时松了口气,她真怕李易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癖好,不过现在看来,这人应该还是可以的。

而孙静对李易这个回答也不失望,而且他也隐约察觉到,李易应当是乐意的,只是抹不开面子罢了。

至于说什么十年后叫小姑娘自己决定,这话也就是听听就行了,不能当真,因为今时今日李易便有如此成就,十年之后如何,更是不可估量,天下谁敢触他霉头,这件事只要稍稍露出一丝口风,孙家的姑娘除了李易,谁敢动心思,那不是找死么?

孙静可是听说过,李易纳蔡邕之女为妾,人家原本是与河东卫家有婚约的,结果李易愣是横插一手,可那又如何,卫家还不是一声不吭,就仿佛这件事没发生过一样。

而且,像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培养儿女,供他们锦衣玉食,让他们生来就高人一等,可那些儿女生来也背负了振兴家族责任,联姻婚嫁都要以家族利益为先,将来孙夫人的女儿长大,若是任性胡来,别说李易,首先孙家这一关就过不去。

想到此,孙静不等孙夫人开口,便抢先说道:“那就一言为定了!”

看着孙静那干劲满满的样子,李易也笑道:“一言为定!”

见李易和孙静如此,孙夫人压下稍稍有些怪异的心思,也附和道:“妾身也无异议。”

至此,李易来孙家的目的算是圆满达成,双方也化敌为友,之前的一切防备,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了。

当即,孙静便下令撤了城头青壮,迎李易兵马入城,宣告富春县城正式易主。

李易也不客气,让手下人接管城防,收编了城中原有兵马,孙家对此全免配合,城中其他世家见状,不甘示弱,以徐真为首,或是出人,或是出钱,也给李易送上了不少好处。

这些世家们识趣,李易自然要有所表示,再加上为了安抚人心,李易便从中选了几个有才干的人到军中听用,比如孙贲,徐琨等。

不过对于这些人,李易并没有将他们留在身边,而是修书一封,让他们去寿春城下,找徐晃报道。

说到底李易还是不放心,孙贲徐琨他们虽然得了自家的长辈交代,隐约知道孙策已被放弃,但他们毕竟都是年轻人,容易热血冲动,李易怕他们坏事,或者不识趣问一些让自己下不来台的话,索性把他们打发到徐晃那里,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就算有想法,影响也非常有限。

就算是万一闯出祸事,被徐晃惩处,也不至于直接影响李易与他们父辈之间的关系。

而且李易已经想好了,等孙策事了,就把他们送去荆州的书院里面“深造”,到时候李易看顺眼的自然成绩优异,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要是对孙策之事有异议的,呵呵,先复读个三年再说其他吧。

除了那些人,将来要被李易送到荆州书院里面的,还有一个孙权。

最初李易的想法比较比干脆,打算将整个孙家都迁走,但孙静的表现非常配合,李易的吃相不好太难看,再加上李易也不想给程普他们一种,整个孙家人都被挟持了的感觉,所以并没有在这方面做的太过。

至于将孙权送到荆州,那也是孙策之事了结后的才会进行安排。

将富春的事情处理妥当,李易花了三天的时间,之后虽然孙静与徐真等人盛情挽留,但李易还是选择了告辞,除五百兵马留下守卫富春,其他人都随着李易转道北上,向着吴县进发。

按照道路方向,李易这次要经过严家兄弟的势力范围,李易碍于兵力有限,虽然不惧严家兄弟,却也不想跟他们硬碰,而严家兄弟那边似乎也对李易有所顾忌,所以并未为难李易,但也没有派使者来与李易相见,所以,路途上还算是太平,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倒是在李易快到吴县的时候,徐晃给李易送来了一封战报。

原来袁术那边探得李易离开大营,觉得有机可趁,便想要打一波反攻,放火烧李易大营,只是李易大营防守严密,而且围城的深沟壁垒一直都在不断加固,所以,袁术的那一波偷袭很快就被打了回去。

但徐晃为了报复袁术的偷营举动,之后连着两天,让投石车不断的往城中投掷引火之物,在城中引起了几处大火,虽然没有成为蔓延之势,但也让城中很是混乱了一阵。

根据徐晃推测,靠近城墙的房子应该烧了不少,至于城中士气,不用说,自然是更受打击。

对于这份战报,李易在口头上嘉奖了徐晃,也叮嘱他不可因为挫败了袁术的偷营就轻易大意,同时还让徐晃加强对庐江方向的消息探查,虽然孙策此时应该没有条件向李易动手,但李易却不得不防孙策在绝望之下孤注一掷。

同样的提醒李易也给张辽发了一份,或许这么做有些多虑,但李易坚信,小心无大过。

就在李易对着孙策心心念念的时候,孙策那边也终于收到了,李易将他老家给抄了的消息,让孙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仿佛抹不开的阴影。

因为,孙策在庐江受挫了,这个消息算是雪上加霜。

孙策自击败陆康,打下皖县之后,并没有想过闲着,他要一口气将庐江纳入掌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壮大自身,让自己有力量与李易相抗衡。

至于怎么壮大,无非就是三点,地盘,人才,兵马。

如今孙策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皖县,居巢以及襄安这一代地方,之前因为战事,当地许多百姓都逃走了,再加上孙策名望不足,征兵事情不算顺利,于是,孙策在整顿之后,便发兵六千奔着比较靠近的龙舒县去了,要将这里当做自己征服庐江的开始。

为了能够尽量的保全人口,孙策并没有直接动兵,而是让诸葛瑾为使者入城,劝龙舒县令投降。

龙舒县令不是个有多大本事的人,而且城中守军不过几百乡勇,城头上也无防备攻城的用具,诸葛瑾没用多大功夫,那县令便答应,等孙策大军到后,他就投降。

按说事情本该就这样结束了,但县令宴请诸葛瑾的时候,诸葛瑾问及县令,当地有什么出众的人物,县令知道,诸葛瑾是想为孙策引荐贤才,便说了一些当地人物,但县令又觉得那些人跟面前这位使者相比,有些拿不出手,于是,县令又举荐了一个外地来的名人——阜陵王刘延之后,刘晔!

当时诸葛瑾可谓是又惊又喜,他虽然不认识刘晔,却听过刘晔的名声,自忖彼此年龄仿佛,但对方才华却要胜过自己,再加上刘晔汉室宗亲的身份,如此人物,不正是孙策需要的人才么?

于是,诸葛瑾当晚就去拜访了刘晔,说自己对他如何钦佩,孙策对他如何仰慕,又许了种种好处,希望刘晔可以为孙策效力。

话虽如此,但诸葛瑾对于能够成功拉拢刘晔并无太多把握,然而结果却是出人预料,刘晔居然答应了,不但答应,而且与他相谈甚欢,最后还邀他同塌而眠。

对此诸葛瑾感觉非常高兴,也愿意和这位将来同僚搞好关系,当晚就留在刘晔暂居的宅院中,不料,这一睡,却是睡出了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