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努尔哈赤亲自追击】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轩樟字数:4217更新时间:22/07/02 22:53:35
皇太极没有同胞兄弟,而母族叶赫同建州势同水火,没有先天形成的帮衬势力。

尽管这样,在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皇太极已经是君临天下的姿态。

在夺位暗战中展现出的手段和隐忍是当时建州独一档,无人可比。

皇太极的整体实力更胜过多尔衮许多,皇太极德行、谋略、军事素养、大局观等没有明显的短板。

同时,皇太极还培养出了接班人。

皇太极如果不意外去世,豪格的即位条件会进一步增强。

反正怎么样都轮不到多尔衮上位。

皇太极意外早死,为了一个女人伤心过度,也算是情种。

倒是害了豪格,豪格与多尔衮斗不过,多尔衮用了中立手段,扶持了更小的福临上台,趁机把持了权力。

皇太极对比多尔衮的表现,高下立判。

皇太极在韦爵爷看来,甚至在整个华夏历史的所有皇帝当中,也是能排入前五名的,至少前五名的存在。

只是因为不是汉族,不容易被汉人认可。

在韦爵爷看来,皇太极一辈子几乎就没有做过一项错误的决定,精明的如同一个重生穿越巨,似乎完全知道历史轨迹怎么走一样。

皇太极不被广泛认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是没有入关的。

在很多人看来,不算皇帝,尽管皇太极自己称帝了,但大家都不认账。

华夏认的是统一了全国的大一统皇帝。

甚至连满人自己也没有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看成皇帝。

几乎所有人都认可福临是第一个清朝皇帝。

因为同时代还有万历天启崇祯,他们才是皇帝,才是正朔。皇帝者,治地万里,百姓兆亿,天下承认。

奴尔哈赤和皇太极治地不过千里,百姓不过一两百万,只能算是军事割据反叛势力,未取得全国统治权,只能是割据僭越称帝,关内一亿多汉人不答应啊,史学家也不答应啊。

满族本身是个人造民族,努尔哈赤部族原本是明朝边防军,后来造了反。后备儿孙知道自家祖宗怎么回事儿啊。

体制内反的,跟农民起义反的,见识一样的,满清念念不忘的入住中原,不就是边防军造反以后要干掉皇帝,自己当皇帝吗?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没完成这一任务,自然跟后边几位正统皇帝不一样了。

入关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清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入关才使得清朝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顺治作为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代帝王,其地位自然非同凡响。

“把皇太极拖下去!”努尔哈赤本来不想处置皇太极的,但是看见皇太极跪在那里磕头就来气,觉得皇太极扰乱军心了,所以想先把皇太极拉出去,免得自己冲动之下杀了皇太极。

但皇太极的支持者们给皇太极惹麻烦了,不少人跪下为皇太极求情。

“大汗,派人截杀内喀尔喀诸部没错,若是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叛逃,我们不闻不问,的确有损大金国的威风。但派出万把人,恐怕效果不大,还有可能给宝军以机会,本来我们与宝军相持,就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四贝勒的主意也不无道理。”范文程觉得皇太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若不是皇太极,自己现在还只是文馆一名普通书吏而已,所以在这个时候,果断的帮皇太极求情。

努尔哈赤本来就在气头上,又最烦汉人这种说话拐弯抹角,说了一大篇,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的说话方式,怒道:“范文程,你到底要说什么?那依着你说,到底要不要派兵拦截内喀尔喀诸部?”

“要的,要的,只是无须派上万人,要么就数万大军倾巢而出,放弃与宝军对峙,要么就派一两千人象征性的追一追就算了,能抢回来一些牛羊,便抢一些牛羊。”范文程急忙道。

皇太极连忙磕头道:“父汗,儿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儿没有范先生说的这么清楚。”

努尔哈赤的气消了一些,摸了摸胡子,刚才他是在气头上,其实努尔哈赤自己也知道内喀尔喀近十万之众,虽然不如林丹汗那么强大,而且由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凑在一起,战斗力也不是很强。

但是凑出两三万敢战的兵士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在拼命的时候,己方倾巢而出则有一定的胜算,派万把人去的话,不但不一定能对对方造成多大的打击,还很有可能要吃亏。

可就此放弃辽东,不与宝军对峙,努尔哈赤又难以消气,感觉以后在韦宝面前也难以抬头,私下谈判嫁妆多寡的时候,也没有了底气!

这都是努尔哈赤不甘心的!

努尔哈赤此时非常为难,背着手在大帐中走来走去。

大帐内一时之间又重新安静了下来。

努尔哈赤走了几个来回,脑子乱糟糟的,遂对着范文程问道:“那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范文程看了眼宁完我和马国柱等人,他的资历是轮不到顺便发言的,宁完我他们才是主要谋士。

“别看旁人,我现在在问你。”努尔哈赤不耐烦的催促道。

虽然努尔哈赤已经比较认可范文程的水平,但是不管是对哪一个汉人谋士,努尔哈赤都是不会客气的。

在努尔哈赤眼里,这些汉人,包括这些地位比较高的模式,就是一群狗,一群想靠大金国吃饭的狗。

“只派小股人马追一追即可,以拦截牛羊为主。否则既然明知道无法敌的过对方为数众多的勇士,便无谓自取伤亡了。还有一点大汗也需要提防,现在就怕科尔沁诸部也生了异心,若是连科尔沁诸部也与韦宝的人暗中勾结,麻烦就大了。”范文程越说越小声,生怕再次触怒努尔哈赤。

其他人屏住呼吸,也很担心努尔哈赤再次突然发作,如果只是象征性的拦截,这显然不符合大汗的一贯作为,大汗可是很狠的,可是有仇必报的人,像内喀尔喀这一次大规模叛逃,已经触怒了努尔哈赤的底线。

皇太极则偷偷瞟了范文程一眼,虽然范文程说的不错,但是怀疑科尔沁,这对他是有一些影响的,因为皇太极的正妻和侧福晋都出自科尔沁草原。

范文程的余光看见了皇太极在看自己,知道皇太极因为自己的话不高兴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啊,该说的话肯定要说,否则努尔哈赤更加看不起他了,只有话有道理,才能引起重视。

努尔哈赤手握刀柄,沉吟不语。

“你说说。”努尔哈赤指着宁完我道。

“我觉得大汗是对的,出动上万人追击是最起码的!我大军只要不主动进攻宝军,少了上万人,韦宝也不敢怎么样。既能打击内喀尔喀的人,也能告诉韦宝,我们根本就没有把宝军放在眼里,说抽调走一万人就抽调走一万人。”宁完我道。

宁完我的话,引得很多建奴大将和贝子点头,不是说宁完我的话多有道理,主要因为宁完我的话是顺着努尔哈赤说的,赞同宁完我,就等于赞同大汗。

而且谁都爱听好话,大家都觉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八旗大军在宝军面前连番吃亏,太窝囊了,听宁完我说没有将宝军放在眼里,这让大家听着感觉很舒服。

范中过秀才,可是在大明混的不好,抚顺被攻破后,和他哥哥一起投奔皇太极。

主动的帮助皇太极建立朝廷,以及收拾袁崇焕。

后来进攻明朝各种出谋划策,可以说是个大汉奸。

汉奸就汉奸吧,划划水得了,还干的特认真,据说后来的剃头令也是他怂恿的。

对于满清来说他是开国功臣,对于大明他就是彻彻底底的汉奸。

在那个时代叫他是汉奸一点没错。

像宁完我,马国柱等一帮汉人谋士,就不如范文程这么喜欢争取表现。

其实不能说大家都比不上范文程,也不能说这些人的汉奸属性就输给范文程,只是大家都是混日子的人。

“你说呢?”努尔哈赤又问范文程。

范文程脑门渗出汗了。

其实范文程也觉得抽调走一万人马,其实对于辽东战局影响不是很大,只是觉得毫无必要,派人去与正在逃走的内喀尔喀诸部拼命,那是白白损失人马,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范文程看了眼皇太极,又看了眼努尔哈赤,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而且,该说的,他刚才已经说过了,自己是不赞成派上万大军追击的,这怎么又问自己一次?

“说啊,本汗问你话,你没有听见吗?”努尔哈赤皱了皱眉头道。

“是。”范文程只得硬着头皮,将刚才的话再重复了一遍,得罪人就得罪人吧,刚说的话就反悔,更会让人瞧不起。

努尔哈赤哼了一声,便走出大帐,放声喊道:“召集兵马,本汗要亲自追击,莽古尔泰,你带上本部万人随我来!”

“是,父汗!”莽古尔泰当即答道。

皇太极和范文程闻言,都皱起了眉头,怎么说了半天,又回到老路上去了,这还是要派上万人马追击啊?而且这回还是大汗亲自要去追。

皇太极现在不知道还要不要出声反对,范文程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立有大功。

因为国家肯定了清朝,所有他算!此人上不了教科书,即便日后真上了教科书在总结那篇里也会带一句满洲人在当时作为边疆的少数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对明王朝和汉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于大节有亏。

他会受到每一个汉族青年的的唾骂,也会受到满族青年的鄙视,永永远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投奔清朝之前范文程一直只是个秀才,明朝当时“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他连翰林都当不了。

差了好多等级,举人、进士。

韦爵爷就是堂堂正正的进士及第,并且金榜题名的探花郎,比范文程高档的太多。

一个秀才在大明的体制是不可能重用,怎么可能直接封为兵部侍郎。

要真发生这种事,六部给事中也不用干了,回家种红薯吧!

但这并不妨碍有才华的范文程在满人那边很受重用。

明末投清诸臣中,为什么洪承畴和李永芳被列入《贰臣传》,范文程和吴三桂却没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很简单。

乾隆帝钦定了《贰臣传》的标准,只包括在明朝有官职的人,不包括在明朝只有科名而无官职的人。

《清高宗实录》卷1375,乾隆五十六年三月甲午,载有一则上谕:张元锡服官本朝,并无劣迹,虽系明季庶吉士,未经授职,与曾任前明清要、靦颜改节者不同。非但不应列入贰臣乙编,并不应列入贰臣传内。乃国史馆臣不加详审,辄与冯铨、龚鼎孳诸人一例编辑,该总裁亦不免存偏袒附和之见。著饬行。该馆从前所办诸臣列传,有身事本朝而在胜国时仅登科第、未列仕版者,均著查明改正,毋庸概列贰臣,以昭信史。

这一判据后来在《贰臣传》中得到体现。

清初入关时投靠清朝诸臣,若在明朝已有职位,则属于“贰臣”;若仅有科名,并未得官,则不计在内。故而李永芳(在明朝为游击)、洪承畴都因此而成为“贰臣”。

而范文程在明末仅为诸生,便不属“贰臣”。

不过即使没有这个判据,范文程也肯定不会算成“贰臣”。

他早已被清朝统治者接纳为开国史叙事的一部分了。

事实上,在上述判据正式提出十多年以前,乾隆四十一年《贰臣传》刚刚开馆时,乾隆帝就在上谕中点名范文程、李光地二人,认定此二人均系“纯一无疵者”。

皇太极和范文程互相看了一眼,眼睁睁看着努尔哈赤和莽古尔泰出了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