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八章 变化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布袋外的麦芒字数:2171更新时间:22/07/03 02:47:44
五万叛军的家眷,低于车轮高的男童,加上妇人,总计也差不多五万人呢。朝廷算是大出血了,几乎全部安置在京畿道,并且还是以汴梁为主。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有很大的风险,甚至在内阁也有这样的说法。赵曦把这事给定了,要求全部安置在京畿道。
没有谁比赵曦更了解中原文化的同化力,即便是成种族的族群来到中原,最终也是中原人,更何况还是妇孺?
契丹人对待亲人的离去,更中原完全是两回事。对他们而言,生存才是第一需求。
况且,北辽叛军就是娃样子,也不对,应该说北辽叛军的家眷就是娃样子,是做给那些吐蕃、党项、回鹘等辅助番骑看的。
唯有杀敌建功,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平灭西夏时,西夏可没有叛军,收复整个西夏后,原西夏的降兵,是纯粹的降兵,纳入国朝之治理后,虽然生活有所改观,可终归还是有对比的。
凡事就怕对比。
“番骑有点争先恐后了,就连原本西夏的那些所谓贵族,都在找朝臣请托,希望自家的子侄也有做番骑的机会······”
“西夏收复后,朝廷给的是赏爵,没有世袭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一代去世后,他们只是平民。至于科考,谁相信西夏人能通过国朝的科考?一个落第的士子,在西夏都能做到执宰,西夏人又能有什么文华?”
“为长远计,西夏人也知道国朝最终要收复燕云,在战场上搏赏爵,是这些想继续享受贵族待遇的唯一方法。”
“耶律乙辛的叛军所为,倒是为国朝番骑的招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官家所虑深远啊!”
在大宋的内阁这样随意的谈论原本心头大患那些人的命运,这感觉还真的不错。诸位内阁心里的那种畅快,真的是难以形容。
都是整个过程的经历者,也就都有了这样的感悟······真的不同了。
“国朝番骑,都是以那些平民为主,贵族番骑······朝廷还真没考虑过。招募原来的西夏贵族,对于国朝番骑的管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麻烦。”
“国朝番骑,唯能力论,不论出身,以能力定职衔。若招募西夏贵族,在尊卑问题上,很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
韩缜有些担忧,毕竟,不管是西夏还是国朝,贵族还是平民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
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应该维护的界限。
“这是大宋朝堂!大宋武将的擢升体系,难不成会因为西夏那些所谓的落魄贵族而改变?”
章惇这话也对也不对。国朝武将也有世袭的,高家、曹家、市家,包括折家、种家,甚至狄青的儿子也都是世袭的武将勋爵。
即便在新军中,也不是完全靠能力的,只不过,世袭的武将,会因为能力问题,担任一些非战斗序列,或者辅助性队伍的职衔。
至于番骑队,倒是完全执行了唯能力者居上的原则。毕竟,国朝选择番骑勇士,首先是会在那些外族平民中遴选。
这些人对大宋,相对而言是没有仇恨的,也容易被教化。
奴仆、工匠,甚至牧民,从待遇上,肯定无法与骑兵相比。
从新军开始,国朝在武备上,是很重视军卒待遇的……现在的朝廷不缺钱。
“官家当初定下的原则,是以党项、土蕃等平民为番骑兵源。可如今西夏那些遗老遗少的理由也很充分。”
“看看这些折子……朝廷应该一视同仁,乃是王道的基础和表现……”
这都是参政议政向朝廷递交的奏折,是准备交于今年大朝会商议的。
内阁是没办法避开的。
“好了伤疤忘了疼!为了些蝇头小利,就忘记自己立场了!”
“议案在大朝会上提到,会不会通过很难确定…~”
有几年了,被降伏的西夏贵族似乎很熟悉了国朝的制度,也懂得如何借用制度。
不说西北那些原本就跟党项人有勾连的参政议政,就是如今汴梁的朝官,立场都不好确定。
就是荆湖、西南的大理道,为地方安靖计,也会在这个议题上有所表达。
“国朝兼容已经成为大势,这不是内阁可以阻碍的。现在是西北、西南以及荆湖,等将来收复燕云,以及进一步扩张疆域,朝廷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北辽的部落贵族,可不仅仅是契丹族,奚、室韦,以及原来渤海国等,都将会有诉求。或许,朝廷该对此类情况拿一个章程了。”
这样的章程不是内阁可以决定的。
内阁做事,是官家授权的,三级决策制如此规定了。内阁的权限仅限于在官家授权的范围内,处理日常朝政。遇到特殊时期,官家需要再次授权。
况且,所有的奏章以及内阁议定的事项,都需要呈报官家批阅。
而外族如何安置的问题,是官家早期拟定的,现在内阁要想为将来拿章程,自然需要向官家奏明。
“有大宋户籍,为大宋纳税,那就是大宋人。既然有心为大宋开疆拓土,朝廷不应该拒绝。至于功爵的问题······朕前段时间提过军功爵的想法,内阁可以尝试着完善一下。”
“北辽地域之广,是众所周知的,而燕山阴山以北还是适合放牧。内阁可以尝试将北辽的辖地分类划分,将耕田和牧区划分了,制定一定的标准,对建功者予以赏赐。”
“至于番骑,国朝对辽作战,骑兵总是不够的,战车在平原上作战的缺陷,必须用骑兵作为补充。如此,才能避免国朝北上后,陷入骑兵的避重就轻的作战方式。”
“对于国朝而言,收复燕云,甚至进一步扩大大宋的疆域,这将是接下来朝廷的重心所在。钱粮和那些挂名的勋爵、贵族的名分,朕以为朝廷可以做些让步······”
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赵曦觉得内阁应该能明白他说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别把那些虚名太当回事······大战是需要炮灰的。
如今在大宋,那些所谓的贵族名分,真的还不如一个里长参政有价值。一些遥领的名头,跟早年羁縻州的封赏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