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北美有史以来最大的版权侵权案(6更,2万+)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黑色贝斯字数:4400更新时间:22/07/03 14:33:13
时间进入到五月份,乐坛发生了一件大事。
去年的时候,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家叫做“纳斯普特”的音乐网站。
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软件,将cd中的歌曲转码成mp3格式,然后上传到网站上,供其他歌迷下载。
网站的本意,是为那些没有发行渠道的独立歌手,提供一个发布作品的渠道。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纳斯普特的注册用户就超过了一亿。
如果是在互联网泡沫崩盘之前,纳斯普特的创始人可以选择将公司上市,然后获得数以百亿美元计的财富。
即使是现在,这家网站在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估值,也超过了十亿美元。
然而,纳斯普特网站上上传的作品,大多是没有版权的。
也就是盗版。
以五大唱片公司为首,北美超过一百家唱片公司,联合将纳斯普特告上了法庭。
仅从涉案金额的角度来讲,这是北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起版权侵权案件。
控方律师称,在过去的六个月中,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从纳斯普特网站上下载的歌曲超过二十亿次。
这为整个唱片行业带来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这个数字当然是夸大了无数倍的说法,不愿意花钱的人,即使没有盗版,也不会有多少人选择付费正版。
不过玩弄文字游戏,从来都是律师所擅长的。
在各大唱片巨头的影响下,律师的这番话出现在北美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以及庭审。
在五月初,加州法院裁定,纳斯普特网站对唱片行业构成了“著作权侵权”,要求立刻关闭网站、停业整顿,并开出了一张天价罚单。
纳斯普特当然不肯认输,当场提出上诉。
这起官司看起来还要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对整个唱片行业,乃至于整个乐坛,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就像一场波及整个行业的地震。
甚至有媒体宣称,数字化唱片的时代已经到来,实体唱片必然会被淘汰。
在这篇文章中,大量列举了纳斯普特网站上的下载数据,以及北美唱片业协会公开的销量数据。
前者远远超过了后者,差距高达十倍以上。
媒体试图以这些数据来证明,数字唱片将会彻底取代实体唱片。
虽然乐队在闭关录歌,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起官司的影响。
在私下的讨论中,乐队也聊起了这件事。
“数字唱片确实很方便,不过现在好像没有什么有效的防盗版手段。”
安妮摆弄着一个mp3播放器,这是爱立信公司的新产品。
不过由于没有多少唱片公司发行了正版mp3格式的数字唱片,安妮的播放器里下载的也几乎全是盗版。
“数字唱片是未来的趋势。”
这一点,在罗杰的前世已经得到了证明。
大约也是在2000年后的一两年里,苹果公司首先推出了itunes,支持各种正版数字唱片的下载和在线播放,几乎所有的主流唱片公司都加入了这一计划。
不过罗杰不清楚前世的苹果公司,是用什么方式来防止盗版的。
没有接触过相关的行业,一般人也不会对此有什么了解。
想了一会,罗杰继续说道:“现在的问题不是防盗版措施不完善,而是版权法上对数字版权规定的不完善。数字盗版就和实体的盗版唱片一样,只有从法律上来打击,效果才是最好的。”
“数字唱片真的能取代传统唱片?”
理查森表示怀疑,这家伙是个坚定的“新技术反对者”。
年龄大的人,总是比较守旧。
虽然理查森才三十岁出头,但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迹象。
心态上的未老先衰,说的就是这个胖子。
“我觉得mp3很方便啊,比cd方便多了。”
安妮举起手中的播放器晃了晃,说道:“cd那么大,兜里都装不下,还得背个包,麻烦死了。”
cd播放器,哪怕是随身的小型播放设备,体积也不算太小。
小一点的衣兜肯定是装不下的,使用磁带的随身听要好一些,但是也没小到哪去。
相比之下,mp3播放器的体积只有cd播放器的几分之一,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携带cd光盘或者磁带。
从便利性的角度来讲,小型化,必然是未来的驱使。
cd和磁带,在这一点上先天就处于劣势。
“最重要的是选择性更自由。”
罗杰开口道:“比如说我只想听《不想长大》,实体唱片的话,我得买一整张《青春》专辑。如果是数字唱片,我只要单独下载这一首歌就可以了,不用额外去购买我不喜欢的单曲。”
这才是未来数字唱片能够蓬勃发展,彻底压死实体唱片的最大优势。
当然,相较于实体唱片而言,数字唱片的价格更便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比如说,现在购买一支单曲cd,北美零售店里的价格通常在3-5美元之间,即使便宜也便宜不了太多。
而罗杰记得,前世itunes上的正版数字单曲,没有超过2美元的价格,最贵也不过是1.99美元。
太平洋对岸的云村、企鹅等音乐网站,购买和下载正版数字歌曲的价格还要更加的便宜,只要1,2块钱人民币。
一首歌差几美元,看起来不多,但数量累计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在北美,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歌迷,每年购买上百首甚至更多的歌,是很正常的事情。
算下来,数字唱片能省下一大笔钱。
而对于歌手、唱片公司来说,数字唱片的出现也是一件好事。
虽然出售的单价降低了,但成本,尤其是发行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分钱的人更少了。
少了实体唱片的刻录成本,以及零售商分去的利润。
考虑到销量的增长,赚的钱反而是更多了。
唯一受到打击的,可能就是cd、磁带的灌录工厂,以及做唱片零售的商人。
不过这也是一个产业不断发展,必然产生的问题。
总有跟不上市场进步,必然要被淘汰掉的人。
“但是mp3的音质比cd差远了,更不要说跟黑胶比。”
理查森反驳道:“顶级的音质享受,这是数字唱片无法带来的。”
这确实是无法反驳的一个论点,也是支持实体唱片会继续繁荣下去的人最主要的理由。
至少在这个年代的技术上,数字唱片的局限性很大。
“技术发展的很快,这个问题要不了几年就会被解决。我不是很懂技术方面的东西,不过你想想看,五年前的mp3音频,和现在最新的mp3音频,音质差了多少?”
罗杰很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而且大部分歌迷对音质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尤其那些听歌只为了打发时间的歌迷,只要音质过得去,他们更在意的因素还是价格。而且很多人也没那个条件,去为了一个爱好砸下大笔的美元,这个世界上收入低的人还是占多数的。”
如果追求最顶级的听觉享受,那花的钱,一般的小富豪都不一定吃得消。
比如说一套最顶级的环绕式音响,加上相应的黑胶播放器,价格通常会达到六位数。
一般的人哪玩的起这个?
能花上几千美元,买一个上档次的高保真耳机,就已经算是狂热的发烧友了。
“不用担心那么多,数字唱片真正发展起来还得几年的时间。”
罗杰站起身,在理查森的肩膀上拍了拍,说道:“而且就算数字唱片取代实体唱片,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那是唱片公司需要考虑的事。”
等到数字唱片发展起来,乐队的地位早已经稳定了下来。
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大量独立音乐人崛起,对流行乐坛造成的巨大冲击。
影响肯定是有的,数字唱片时代,各种各样的独立音乐人有了网络这个价值惊人的发行渠道,唱片公司就很难再牢牢把持着市场。
只要花上几千,最多几万美元,谁都可以做一张质量相对粗制滥造一些的“独立专辑”,拿到互联网上来发行。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会导致新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但对于名气早就打响,地位稳固的大牌来说,影响多少会有一些,但却只能算是小风小浪。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数字唱片的法律完善起来,网络盗版得到控制。”
安妮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着说道:“我们的《摇滚圣经》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发行数字版?”
这个女孩,还是觉得让《摇滚圣经》躺在银行的保险柜里,太过于奢侈了些。
安妮属于那种有什么好东西,一定要拿出来对别人炫耀的性格。
不喜欢藏着。
“没那么快的,等数字唱片发展起来,我们的合约也差不多快到期了。”
罗杰回忆了一下前世的情况,继续说道:“我们没有必要做第一批先行者,数字唱片的利益确实很大,但是我们没有技术,吃不下这块蛋糕。等别人把市场摸索清楚了,我们跟着喝汤就行。”
什么抢在苹果之前弄出itunes、智能手机之类的想法确实很有趣,“理论上”看起来,也有很大的可行性。
但是没有最为重要的技术,如何确保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别说这些高科技产业了,就算是某宝、企鹅这样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想要做起来,也不是光有一个想法就行的。
比如说脸书,在脸书发展起来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北美类似的网站、公司大大小小不下百家。
最后发展起来的只有一个,其它的全部破产倒闭。
除了业内人士,外人很难了解到脸书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的真正关键在哪里。
甚至就连大多数业内人士都不清楚。
任何一个空白的市场,先行者或许能够吃下最大的一块蛋糕,甚至做到近乎垄断。
但更大的可能,是被后来者拍死在沙滩上。
对于自己不了解、没有优势的领域,罗杰不打算贸然参与进去。
等别人摸索透了,市场的规则逐步完善、建立起来,再利用手中的作品,跟着进去喝口汤就够了。
有野心是好事,但野心与能力不匹配,带来的只会是灾难。
…………
纳斯普特的官司还在继续,不过乐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
除了偶尔私下里聊聊关于数字唱片的想法之外,更多的精力还是用在了工作上。
除了新专辑之外,二十世纪娱乐还通过了另一项决策。
将联合巡演中,属于乐队的那部分剥离出来,挑选热门的歌曲、场次,发行一张live精选专辑。
这是在唱片合约中规定的,属于二十世纪娱乐的权利,乐队没有否决权,也没有打算反对。
仅仅只是参与到了歌曲的挑选中,提了一些意见。
反正无论唱片卖出去多少,乐队的那份收入一分钱都不会少。
声源和录像,直接用演出现场录制的就行了,没有必要单独再录。
live专辑,本来就是给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到现场,却又想感受现场气氛歌迷准备的。
如果想要追求音质的歌迷,直接去购买录音室专辑就是了,live专辑本来就不是为他们而准备的。
通常而言,live专辑的单价要比录音室专辑更便宜,销量也不会太高,只是额外增加一笔收入,唱片公司不会对live专辑报以厚望。
二十世纪娱乐认为,这张live专辑的盈利数字,大约也就是在一两百万美元左右。
甚至没有去找任何的发行方,而是直接自己发行。
二十世纪娱乐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发行渠道,只不过效果不怎么好。
很鸡肋,起不了什么大用,又舍不得扔,只能发行一些有粉丝基础,不用花大力气宣传,但又卖不出太多数量的作品。
比如这张包含了十五首歌的live精选专辑。
对于二十世纪娱乐拿乐队的作品,拓展自己发行渠道的行为,乐队连抗议都懒得提。
这本来就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在对乐队利益没有太大影响的前提下,睁只眼闭只眼,不要太较真,才是明智的做法。
当然,也仅限于赚不了多少钱的live精选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