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对军方的惯性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粉蔷薇字数:2126更新时间:22/07/05 01:05:30
朝臣对于军方高层的弹劾,历来都极其有度量,严重的方面绝对不敢随便弹劾。

他们弹劾的历来都是那些位高权重,又是对于咸阳朝臣有着不满情绪的存在。

当然凡是坐上帝国三军元帅位置的军方高层,出于各方面的思量,他们都会象征性的弹劾些。

而这些年过来,凡是坐上南军元帅位置的帝国元帅,基本上都毫无疑问会牵扯大部分朝臣弹劾的方向。

项信在位时期的弹劾奏疏,可以与李立青在任南军元帅时候的弹劾奏疏基本持平。

在出身方面,项信基本上没有什么硬伤,虽说帝国世家如同天空的繁星那般稠密。

可是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高层,朝臣历来都是讲究拉拢,实在拉拢不过来,就会选择不得罪,同样不与他们亲近。

只有那些真正位高权重的寒门,他们没有办法拉拢,又是掌握着让他们恐惧的东西,朝臣才会选择弹劾。

项信出身寒门,基本上没有世家背景,又是出身学宫,和太常卿仝致远交好。

本来这些因素足以让朝臣们不对项信下弹劾奏疏,可是项信毕竟是帝国南军元帅,又是在南境岭南道和江南道行事霸道几分。

帝国三军当中正副两位元帅,就他项信在位南军元帅的时候特殊些,偏偏不设立南军副元帅。

言之凿凿要求政令通达,对于朝臣而言,他们虽然没办法往南军当中安插属于自己的南军副元帅,可是却看不惯项信这般态度。

因而十几年来,时刻不停的弹劾项信,力求把项信在咸阳朝堂的名声彻底搞臭。

即便项信好友乃是太常卿仝致远,仝致远又是两朝帝师,三朝元老,位高权重。

可是项信惹恼大部分朝臣,仍旧是完整无保留的被弹劾,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这也是后来项信要出任帝国太尉,大部分朝臣反对的更加真实的意味。

他们之前疯狂弹劾项信,把项信在咸阳的名声想要搞臭,没想到项信现在走到更高的位置,直接出任帝国太尉,让朝臣们简直寝食难安。

因而才是想要继续疯狂一波的弹劾项信,好在皇帝陛下丢出御史台的肥缺,让朝臣们的目光纷纷转移到御史台上面去。

与项信行事霸道不同,李立青则是出身的问题严重,如同把柄一般始终被朝臣们拿捏。

李立青虽然在学宫里面学习过,可以过滤一部分来自陇西道世家的关系。

但是朝臣们想要用这点来攻讦弹劾李立青,倒是可以随便拿来用,没办法,陇西道世家势力庞大,却是没办法插手帝国政务。

那些身居朝堂高位的官员们却是不害怕陇西道世家的威仪,毕竟帝国到底还是赵家的帝国。

要是陇西道世家敢在咸阳朝堂撒野,那便是不把皇室赵家放在眼里,势必引起皇帝陛下的忌惮。

千年来,陇西道世家安分守己,就是想要绵延这种富贵荣华,而赵家皇室不敢下手,又是顾念开国的功劳。

只是历来前面的皇帝疑心重,对于陇西道世家都有着担忧,害怕赵家皇室被颠覆。

直到桃源始祖更迭世宗皇帝之位,进行简单的世系调整之后,让皇帝对陇西道世家的忌惮开始减弱。

不过朝臣却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依旧保持着敌视的态度面对陇西道世家。

李立青有着陇西道世家李家的出身,又是李家的嫡系,对于朝臣而言,这样的人掌兵到底有着危险。

哪怕李立青在先帝力排众议让他出任南军元帅,李立青做事谨小慎微,害怕的就是朝臣的口诛笔伐。

可是他的谨小慎微没有换来朝臣们的收敛,反而肆无忌惮起来,开始对李立青弹劾。

刚开始的时候李立青倒是有些不习惯,有些无比愤怒,只是到了后来,渐渐便没有了那样的愤怒。

如同看待咸阳里面跳动的蚂蚁般看着那些朝臣的弹劾,只要他忠心耿耿,皇帝陛下自然对他信任。

何况别人不知道,皇帝陛下却是知道,李立青有着桃源的背景,曾经在桃源学习过数月。

只不过那时候是相邀而去,那时候的桃源里面,没有别人,仅有那位大先生书青。

朝臣弹劾只是耳朵里面有嗡嗡嗡的响音,对真正位高权重的李立青和项信而言,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皇帝陛下的信任,足以胜过朝臣们千万道弹劾奏疏,以及那些数不清的万语千言。

好在朝臣都不是蠢笨的存在,在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还是拥有着极其准确的度量。

例如十几年前那场西方诸国入侵的战争,李立青临危受命成为三军总指挥,兼任南军元帅。

在李立青对抗西方诸国的时候,朝臣们即便对李立青的行军策略有所不满,都是没有上过一道弹劾奏疏到勤政殿。

因为他们明白,在危难的时候,李立青率领的帝国三军将是保护帝国统治的最尖锐的武器。

在这样的时候,对外要选择团结一致,不可以出现半点分歧,否则必然前功尽弃。

正是来自咸阳朝堂的支持,让李立青面对西方诸国的指挥游刃有余,没有任何阻碍的军令,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不过当时朝臣们心中仍旧有着忌惮,毕竟李立青若是战胜西方诸国,以他南军元帅,三军总指挥,帝**部尚书的身份。

将是面临封无可封的境地,唯有那道帝国太尉的位置可以坐一坐。

这些朝臣是绝对不能允许陇西道世家出身的军方高层坐上帝国太尉的,不是偏见,是保险,连是皇帝都不可能允许。

好在战争结束,帝国行了灭国之战,李立青一战封神,成为名传世间的大秦军神。

战争结束之前,朝臣们都是写好阻碍皇帝陛下加任李立青出任帝国太尉的弹劾奏疏。

没想到弹劾没有成功,以李立青乞骸骨归来落幕。倒是让朝臣们松了口气,总比他们弹劾要好。

毕竟李立青战胜西方诸国入侵,是帝国功臣,结束就弹劾人家,落入小人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