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计划外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大茶碗字数:2357更新时间:22/07/05 20:47:12
“他们只想让中国成为市场,不会把真正好的生产工具交给我们,除非他们觉得这个我们派不上大的用场。”李一鸣低声说道。

“这就是你让东亚出面的原因,那他们的身份就不会引起疑心?”

李建国这才发现这里头依然是有这么多复杂的事,在和平他就已经听儿子谈起禁运的事了,没想到眼前这种电脑居然也有被禁运的风险。

“东亚可以做这件事,你可能没有留意到,黄丘生的发行方案上提到他们现在准备用在免计划上的那些电脑的品牌有两种,一种叫prime 一种叫leo。”

“这个......什么意思?”

“前一个是美国品牌,后一个这个leo是台湾的牌子。”李一鸣微微停顿了下,“如果资料没有错,那这个就是台塑老板王永庆的女儿王雪龄跟她爱人简明仁创立的大众电脑公司,而且......”

李建国一听是台湾的,立刻心中一紧:而且什么?

“台塑在台湾的地位很高,大众在台湾新竹科技园的地位也很高。商人之间,是用生意来表态的。所以采买一批电脑这种事,可以看出来他们和台湾那边有不浅的关系。”

李一鸣抬头看看这房间,慢慢捋着思路。香江原本就是诸多政治势力交锋之处,东亚是华资银行,也就是内地改革开放后才看中大陆市场,之前他们应该还是游走于国共之间,那些电脑就是明证。

“他们在美国又有分行,所以这种不是在名单上的东西应该能买到,至于更高级的,我也不能确定了......但我们可以通过组网的办法把这些普通电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只不过这种事,是绝对不能提前说出去的。”

李建国点点头:“不能汇报了?”

“不能,现在电脑技术这一块几乎都是依赖着美国和日本,你汇报上去,几个技术员很容易就泄密。”

李一鸣看看父亲,“如果是无意的回头怎么办?你知道就可以了。我现在让他们出目录,就是为了看哪一种要采购多少才不会引起太多注意。”

这些说起来很复杂,而且没有结论,李一鸣不想浪费父亲的脑细胞,他有很多事要让建国同志记,理念概念方法论这个配合着一些事例才会理解得更深刻。

很多事并非不知道,而是条件够不上,有时又会因为利益纠纷执行不下去,这就是现实,他就是想用自己能取得的资源来加速国家发展,没贡献...就没发言权,道理好简单!

可是很多东西想买也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好像是这自己想要做电教的事,一下买一百万台电视,美国人会不会也一下就警惕起来......

“怎么了?”李建国看儿子沉吟不语,轻声问道。

“不知道,我在想美国人的反应。电视机和普通电脑这种应该不难,但稍好点的电脑总感觉买多了都会有问题。”李一鸣抬起头活动了下脖子,“美日贸易纠纷,我得好好利用下。”

李建国关心的是另一个事:“你那个电教的事,需要...电视,大概准备要多少台?国内能生产吗?”

“现在电视的屏幕太小,每台只够三十个人看,又不能是全天都在放,......”李一鸣摸摸额头,“买一百万台,每台都得分配给一千人看,当然是越多越好,光国内的产能不够,而且好几家电视机厂也是曰资的,松下日立,给这些工厂订单反而会让他们有机会扩大生产线,然后跟当地政府要地皮扩建。”

李建国默然点头,居然还有这层考虑,还以为儿子只是出于民族情绪考虑。

“如果直接进口,一台按一千块的话......”李建国被算出的数字吓到了,按着儿子这个说法,他要在今年内,不,是这个月底前要搞到这些东西,这怎么能做到?

“十个亿人民币,如果主要向曰本进口,那接下来就得好好运作一下了,我至少在股票上赚回一大半。你不用担心,这事我能做到!但你回去之后先不要提我要怎么做,这些稿子我自己来编!”

李建国看看儿子:“大概怎么编也不能说?”

“不能!”李一鸣很严肃地看着李建国,“今天说,明天美国曰本那边就知道了。我必须提前布局好。”

“那你又有电教计划,别人也会想得到要配这么多电视。”李建国很为难。

“不会的,出政策一向是先试点。没有一口气全铺开的道理,等我把资金都备足,东西买到,这时候他们想反对已经来不及了。”

李一鸣说着轻轻拍拍额头,振奋精神:“现在我先把这个软件开发出来,以后字表更新就可以了。你看这个键盘也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我准备让人专门改装一种键盘,在内地用。”

“看起来是不方便。”李建国盯着那上面乱排的字母说道,又有些担心地看着儿子,“累就休息下。”

李一鸣看看父亲:“没事的,很快就好,中文常用汉字也就是三千五百多个,对应过去的外语也就乘以七,没什么大不了。”

“这么点?”

“不是,还有词语,这就更多了,不过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拼成词组也没有超过......一万五千个......而且我是反过来做的。”李一鸣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击打着。

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李一鸣来说,定规矩造工具做出示范的案例,都属于他的份内事。

“什么叫反过来?”李建国有些不明白。

“就是我这个编出来是为了把外文直译成中文,所以我不用讲究中文版本是不是很好,......”

只是李一鸣刻意回避了一点,那就是其实这个工作量比他嘴上说的要多一些,比如人的名字专业的词汇这种就会让字库爆炸,但说实话只会给建国同志增加心理负担,而且有些人名可以慢慢补,现在不一定需要,他也不知道很多名人的名字。

“为什么?”李建国稍有不解。

“凭什么要给那些外国作品翻译得那么好,那是敌特才做的事。”

李一鸣自顾自地打着键盘,“这是为了找资料来准备的,可以生硬但不能错,这是我的标准。我准备补一些形声字进去。以后这就是标准了。”

李建国对最后一句话不准备发表什么意见,儿子毕竟是带着三十年后的知识来做事。

“那以后国外的东西就用这个来翻?”李建国看看这电脑,也不知道儿子是不是准备把这台给搬回去。

“嗯,专门设一个机构,正好学校也不用特地开什么外语课,学烧菜都比这个好!”李一鸣淡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