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五章转正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纯吸尼古丁字数:2060更新时间:22/07/06 02:00:09
终于到了京城,曾易回头看了看那个,自从那些黑衣人失败之后,就一直闭着眼睛的老家伙,“呵呵,侯爷,京城到了,不在看一眼这帝国的国都的城门了吗?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
老东西睁开眼睛,看了一眼,京城宏伟的城门,叹了口气,小声道:“多少年了,没回过京城,再次回来,却已经......”
一如京城,曾易等人就看到了郭巨侠带着四大神捕,正等着他们呢,“诸位凯旋归来,可喜可贺啊!”
“郭巨侠言重了,不过是尽责罢了。”
郭巨侠和撼天客气了两句,便开口说道:“老王爷,已经在府邸等着了,带着他个跟我来吧。”
北方军队那些意图叛乱的军官全部被带走了,这些人基本上已经完了,叛乱之罪,历朝历代都是最大的罪,不被株连九族,已经算是善终了。
曾易等人带着那位侯爷,来到了老王爷的王府,老王爷看了看曾易两人,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了,低着头的那位侯爷。
“抬起头来。”
先前还很横的老东西,抬头看了看老王爷,“王,王叔。”
“当年,就看得出你,野心不小,皇上念在你有功之臣的份儿上,封你为侯,这么多年来,你也远离朝堂,却没有想到,最终也是没能躲过权利的诱惑。”
那位侯爵,再次低下了头,有些不敢看老王爷。
“其实,你争权夺利,我们根本不在乎,皇室成员,如果连这点魄力,这点野心都没有,也就称不上皇室成员了。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勾结外敌!”正如老王爷说的,争权夺利,从来都是皇家的日常,这本没什么,哪怕最后失败了,凭着皇室成员的身份,混个荣华富贵,肯定是没有问题。可是不该勾结外敌,这已经完全触碰了朝廷的底线。朝廷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人的。
说了几句,那位侯爵,就被六扇门的人带走了,老王爷见他的目的,也就是想见一见,勾结外敌造反的罪刑,别说他一个侯爵了,就是王爷哪怕太子也是死路一条。
老家伙被待下去,老王爷看着曾易两人,脸伤上换上了微笑,“都作罢,这次你们非常不错,具体的情况,这几天我们也都了解了,如果没有你们,这次北方之事,还不知要发展到哪一步呢,平定北方之乱,你们是头功。”
“王爷言重了,我等不敢居功,这都是亲军都尉府兄弟们,浴血奋战的结果。”
“对,王爷您太客气了,在怎么说,我们也算半个朝廷之人,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再说了光是我们两个,啥也干不成,如果说有功的话,也应该是血衣卫我那些兄弟们。”看到撼天光是吹捧亲军都尉府,曾易就不愿意了,亲军都尉府出力不少,血衣卫可也没闲着啊!
“你们也不用妄自菲薄,你们的功劳,朝廷都记着。”
撼天笑了笑,“我们都是公主殿下的家臣,一切都是为了公主殿下,王爷真的不用客气的。”
撼天说的不用客气,却着重的强调了一下公主殿下,其实意思很明显,就是提醒老王爷等人,亲军都尉府这次之所以这么努力,一切都是因为小公主,如果朝廷真的能记住这些功劳,就应该记在小公主名下,奖励,也应该是奖励小公主的。
“如今北方之乱,顺利解决,天下从归太平,可是陛下依然不见好转,国不可一日无君,王爷您年级也大了,毕竟经历有限,也该考虑,找个帮您处理国务的人了。”相对撼天,曾易就要直白很多了,现在三个世子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小公主一个继承人了,这么长时间了,曾易就是想,赶紧让小公主登上皇位,哪怕先确定皇储的位置。
兴许是有别的考虑,兴许也是还想再等等,老王爷很明显还有些拿不定主意,看了看两人,开口说道:“陛下还在治疗,有些事,老夫也没有权利来弄,而且天下虽然重归太平,可是草原西夏吐蕃波斯等国,虎视眈眈,随时都有爆发战乱的危险,当前朝廷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这上面。”
虽然没能让朝廷直接立小公主为皇储,不过这次北方之乱,亲军都尉府出力确实很大,老王爷以其他理由,赐给了小公主一套同王府一个级别的府邸,这其实已经间接的承认了,小公主是继承人的事实。
曾易两人其实有些不满意,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只有小公主一个继承人,还是不能直接立为皇储,甚至曾易都有些怀疑,那皇帝老二,是不是真的还有私生子。
也许是看出两人有些不满意,一旁的诸葛神侯,笑了笑说道:“此次北方之乱,亲军都尉府是头功,不过到现在为止,亲军都尉府严格来说,其实还只是一个民间组织,依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以我之见,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将亲军都尉府的事情确定下来,不如就以锦衣卫的级别来办!”
停到诸葛神侯的话,老王爷沉默了下来,好一会,点点头“亲军都尉府,如此大的功劳,又有撼天尼少侠这样的人才,确实应该明确身份了,就以神侯的意思来吧。”说着,老王爷看向了撼天,“撼天,这几日你,拟定一个名单,亲军都尉府,确实该有个官方身份了。
撼天很激动,不管怎么说,对于撼天他们这些人来说,一个官方身份,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曾易同样很激动,明朝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