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灾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狡兔死良狗烹字数:2174更新时间:22/07/06 04:39:55
“否则后人必损人口,财丁破败,灾劫连连。”
“好了,既然是这样那就按照高大师说的做,免得误了时辰。”
等到傅家起棺下葬完已是戌时,高玄山带着妻子回到府中,却不料引动肚中胎气,腹中肚痛难忍,将要临盆。
高玄山忙派下人去请产婆,及至亥时胎儿还未产下,高玄山焦急不安。
终于一声啼哭之声打破了高玄山的不安,孩子生下来了。
产婆抱出来告诉高玄山是个男孩的时候,高玄山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来不及看襁褓中的孩子便走进房中先看妻子。
这一看不要紧,高玄山整个人都觉得天旋地转,日月无光,自己的妻子躺在床上已经一动不动,面无红色,双眼紧闭。
“夫人,夫人。”
连喊了两声,妻子都不曾回答,高玄山整个人顿时一怔,跪倒在地,仰天悲泣。
“为什么……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不是祸及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妻子,我高玄山扪心自问不曾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为什么要让我家破人亡,难道真的是怪我泄露天机太多吗,如果要怪罪就怪在我的头上吧,求上天把我的妻子还回来吧……”
高玄山泪流满面,难掩悲痛。
自此高玄山彻底封山,再也不为人算命卜卦,看相测字,堪舆点穴,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
眨眼间便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二十年的时间早将人的悲痛洗刷干净,二十年的时间早让人麻木不已。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飞龙在天穴的影响,自傅家点穴十年之后,傅少华便被提拔去了神都。
而同样丧妻的何枣因感念高玄山救妻便在高府做了一名管家。
高玄山则是悉心将孩子抚养长大,不知为何心念所致取名高哲。
已经是花甲之年的高玄山日夜督促高哲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将来光宗耀祖。
这一日高哲又在被自己的父亲训诫,虽然高玄山很不情愿,但父母教需敬听。
“我告诉你多少遍了,以后不许看这些有关风水玄学的书,你不听还偏学,我真是要被你气死了。”
“我就不明白了,风水玄学的书它也是书啊,再说我也有兴趣,为什么不能看?”
“我说不准看就不准看,看这些有什么好处,弄不好只会害人害己。”
高哲越发来劲了,说道:“风水玄学可以教人趋吉避凶,遇难呈祥,我听枣叔说爹你以前是风水大师,子承父业很合理啊,爹不如你教教我吧。”
“混账!”高玄山怒道:“我叫你用功读书,是想叫你考取个功名,将来好光宗耀祖,可你倒好整天不思长进,老看这些书,我告诉你绝对不可能,我不会同意你学这些的,明天我就把书烧了,我叫你看。”
“爹,你这么就这么固执呢。”
一旁的何枣也劝道:“少爷,你就听老爷的话吧,他也是为了你好。”
“你这么想学,跟着枣叔学武吧,你从小身体虚弱,练武也能强身健体,至于风水玄学你还是死心吧。”
等高玄山离开后,何枣顺手扶起了高哲,说道:“少爷,老爷也是有苦难言,他不让你学是为了你好,你还是不要违背老爷的意愿了。”
高哲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置气。
“老爷。”何枣端进去一杯香茶放到桌上,却看到高玄山手里拿着一张纸,在那里唉声叹气。
何枣看到那纸上写的竟是高哲的八字,细看之下居然是高玄山幼年之时为高哲批的命书。
高哲,命中灾劫相随,一生多灾多难,六亲缘薄,祖业无荫,虽有官运却遭小人权柄,到老无子嗣送终,一生孤寡无伴,可享寿元六十有九。
诗云:
亡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
凶祸频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
高玄山看着手中的命书,除了无奈的叹息依旧是无奈的叹息。
“老爷,少爷他年轻气盛不懂事,你千万不要跟他计较,消消气,时间一长我想他会明白你的苦心的。”
“哲这孩子固执而又自大,八字一生多灾,身弱而杀重,七岁那年风寒入侵,邪热不退,险些丧命,全靠那人参续命吊气这才得以活到今日,如今已经是二十光景,我怕这次的灾劫哲闯不过去啊。”
“少爷吉人自有天相,即便有灾相信也能闯过,定然可以化险为夷。”
高玄山看了两眼手中的命书,叹道:“你也不必安慰我,命乃天注定,半点不由人,我叫哲多读书是希望他能多接近接近文昌,希望能化解七杀,可是他整天想着风水玄学的书,我真的担心他这一关闯不过去。”
“老爷,想那么多也无济于事,明天开始我就教少爷功夫,让他强身健体有个好身子。”
“那就辛苦你了,希望这孩子能听得进去。”
两人的对话高哲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依旧在生自己父亲的闷气,始终想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让自己学风水玄学,同时高哲在心中彻底的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个老顽固,十分的固执。
不知不觉高哲已经来到了读书的地方,四周三面环山,层峦叠翠,前有江河,碧波荡漾,名山美水,前依后托。
清风书院兴建于三十几年前,昔日灵应庙镇多出武职带兵之将,鲜有文印治吏之士,一个名叫安道的儒门弟子来此地兴办书院,在灵应庙镇中大开文风,开院教授。
安道效仿先圣孔夫子,有教无类,不论富贵人家还是贫穷百姓,一律同视,都可以来书院读书学习圣贤之道理,因此一时上下灵应庙镇百姓纷纷叫好,不少家中贫穷的孩子得以进入书院听课或是学习。
院前有二山分峙两旁,俨若天然门户,书院前后有渡河、柳堤、梅堤、归桥、翠微亭相伴。书院的前门、大门、二门、讲堂、依次而建。书院后面则是先贤祠、礼圣堂,南北两侧则各是学斋、水泉轩、园林、碑廊分建。
整个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
站在这书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