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目的达成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摇摇-欲坠字数:3296更新时间:22/08/27 11:23:10
与此同时,约纳斯与斯柯达的合作还有多项备注条款,其中就包括了霍夫曼投行拥有斯柯达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约纳斯也不会担心因为霍夫曼投行的加入,壮大了斯柯达的实力。

为什么要成立合资公司,就是因为约纳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华夏工厂上面。

从捷克斯柯达工厂吸血,然后充实华夏工厂,两三年下来,就能用高薪和出国补助将大部分技术工人吸引到合资工厂。

等到东欧剧变的时候,再把半死不活的斯柯达工厂全部拿下,那个时候,再好好发展捷克工厂也不晚。

而他利用斯柯达这个杠杆,也能撬动西方的汽车联盟,得到他一直想要的欧宝。

即便到时候斯柯达因为获得约纳斯的资金,发展起来了,约纳斯也能把他们的股份卖个好价钱。

反正不管怎么算,他都不会亏。

86年一月,新年假期刚过,在其他国家和公司以为霍夫曼投行与斯柯达会经过漫长的谈判才能达成合作的时候,在一月十五日,霍夫曼投行就与捷克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场合作可以说是雷厉风行,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两家的谈判就已经结束了。

合约的签订,也在欧洲各国之间引发了强烈的轰动,特别是对德国厂商。

一直以来,奥地利的汽车产业基地都是德国有意控制,离开了德国,奥地利的汽配厂商就无法生存。

他们利用自己的终端实力,牢牢控制住了奥地利汽配厂家的发展,利用奥地利的便宜人工,赚取高额利润。

举例来说,奥地利厂家给德国汽车厂供应发动机,德国厂商给他们的只有少数利润空间。

他们从奥地利采购发动机三千马克一台,但是奥地利的厂商只能卖给他们,到了他们手里,组装的时候就变成了三千五一台成本,但是向外卖,最低六千一台。

因为奥地利厂家只是加工商,他们不能把发动机对外销售,否则他们就会中断从这个厂家采购。

奥地利的厂家是他们剥削的对象,离开他们无法生存,可是现在,约纳斯已经整合了不少厂家,现在又获得了一整个汽车体系和品牌。

虽然现在不可能德国汽车厂商的地位,但是已经已经在这个封闭的生态圈打开了一个缺口。

更麻烦的是,约纳斯同时还是德国汽车厂商的大股东,不管是奔驰,宝马,还是大众,约纳斯都具有直接进入董事会的资格。

而二战以后,德国一直不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他们的政府并不具备直接干涉的权力。

西德现在的政府没有国防,军事权,外交,经济权力也都受到阿美尼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制约。

这样一个瘸腿的政府,影响力非常有限。

约纳斯一切计划都是按照正规的商业手段,在约纳斯已经成为三家大型汽车公司大股东的这个时候,想阻拦也非常困难。

而依靠这三家汽车公司,他们的脖子被约纳斯卡住,如何反抗?

到了这个时候,意大利的贾尼和玛丽拉才知道约纳斯当初为何拒绝阿涅利家族的善意,为何坚持要在华夏的投资计划里占据控股。

当初他们还笑话约纳斯有些不自量力,但是现在,他们看到约纳斯已经搅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风云。

这绝对是菲亚特汽车公司给不了约纳斯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放弃控股权。

一月十七日,捷克政府与奥地利政府签订了两国之间汽车产业配件统一出口退税协议,两国的汽配厂家相互合作,在终端之外,配件统一出口税。

简单来说,就是组装的配件,将会自由流通,只收一次税。只有在终端市场上卖的配件,两国之间才会收税。

这是科勒的功劳,他说服了苏共,在东方阵营内以汽配行业为典型,摸索一条跟西方阵营竞争的道路。

西方各国都已经统一了出口税,而东方各国却相互收税,额外增加了成本。

这个条约的签订,也就意味着奥地利的配件厂商,成为了斯柯达汽车厂的供应商,还不会增加成本。

而奥地利的配件生产,一直是紧跟西方的加工水平的,这等于直接提高了斯柯达的工艺水平。

一月十八日,德国工业部联络上了在奥地利北部城市林茨进行谈判的约纳斯,邀请约纳斯前往首都波恩进行商务会谈,与会的对象还包括了德国四大汽车厂商。

约纳斯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当天下午又丢出了一个炸弹。

林茨这个上奥地利的首府城市是奥地利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奥地利最大的钢铁基地和化工基地。

这里距离捷克的工业基地,斯洛伐克的矿产基地不远,紧邻着多瑙河,也能将工业产品直接通过船只运到黑海。

约纳斯投资五千万美元,收购了林茨钢铁厂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并且共同出资两千万美元,扩大林茨的港口。

这也意味着,约纳斯完全可以不通过西方国家,直接将汽车出口到东欧,中亚,甚至远东。

当然,这一切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真要这样做,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从多瑙河出口路途遥远,在罗马尼亚的喀尔巴阡山口运量大减,有很大瓶颈,也会增加巨大成本。

最方便的还是从波兰到波罗的海,或者通过火车到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出口。

而且,现在最大的市场还是欧洲和美洲,这样做是自绝于西方。

所以,约纳斯现在的投资只是布局,只是对西方的恐吓,最终目的还是跟西方国家和厂家坐下来谈。

这世界上这么多汽车厂家,多我一家又怎么了?

一月二十日,约纳斯应邀来到了西德与比利时交界的波恩。

这个小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西德的首都。

约纳斯此行并没有见到乔安娜夫人,这种谈判式的会议,不到紧要关头,或者是有利突破性进展,重量级人物不会出现。

约纳斯亲自过来是因为他现在属于挑衅者,而且,也的确没有人能代替他过来。

乌尔苏拉是唯一能全权代表约纳斯的,但是她比约纳斯还要忙。

约纳斯不管到了哪里,都只是做意向性的指导意见,其后一屁股乱账,都要乌尔苏拉来扫尾。

就像跟斯柯达的合作,可不是简单地签订协议就够了。

两亿美元如何分配使用,厂家研究新车,以后的发展方向,合资公司的人员调配,重新梳理供应商体系等等,都需要乌尔苏拉来操办。

约纳斯现在面对的最大压力其实不是汽车厂商,也不是欧洲各国政府,而是阿美尼亚商务部。

他们对瑞士支持约纳斯在东方阵营发展工业非常不满,严格要求瑞士政府遵守巴统协议,不能向捷克出口任何敏感技术。

约纳斯据理力争,阐述了自己想要进入汽车产业,却遭到各大汽车厂商一致阻碍的实情。

他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被迫害者,不得已才与东方阵营进行合作。

而其他汽车厂商却把约纳斯比喻成一个左手举着钞票,右手举着枪的强盗,他的出现是在破坏整个世界汽车行业格局。

第一天的见面,就在约纳斯跟德国四大汽车厂商的吵架中结束。

主持会议的阿美尼亚商务部的官员,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头疼不已。

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吵,如果寻找不到一个契合点,很容易导致谈判破裂。

第二天,瑞士商务部专门派出了官员前来为约纳斯撑腰,在这种时候,越是小国家的官员,越是尽心。

但是谈判依旧艰难,包括法国两大汽车公司在内的汽车厂站在了约纳斯的对立面。

第三天,通用公司的代表出现在了会场,在会议上提出了约纳斯利用资金优势进行的产业革命,将会直接影响西方对东方的技术封锁。

这一点的确是约纳斯的死穴。

他想打开华夏市场,就必须比其他汽车公司做的更多,何况他的心也是黄色的。

如果不能拿出先进的技术帮助华夏整体工业升级,他何苦进入汽车这个利润微薄的行业。

石油和金融都比汽车行业赚钱的多,更别说后面还有暴利的互联网。

通用公司的说法直接影响了阿美尼亚商务部的态度,他们更换了一种方式,不再让约纳斯直接与其他厂家对簿公堂,而是要先给约纳斯套上一个枷锁。

阿美尼亚商务部与约纳斯的谈判持续了三天,获得了一个双方都还算满意的结果。

首先,阿美尼亚商务部愿意出面帮约纳斯在西方获得一家汽车厂的控制权,这是和谈的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约纳斯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阿美尼亚与欧洲各国签订的协议。

其中包括了不能向东方阵营输送超出限定范围内的先进技术,而且阿美尼亚有权定期检查约纳斯控制下的各家企业的技术输出。

阿美尼亚商务部将会派出一个审核团,对约纳斯名下的各家企业进行技术分级,每个等级的技术输出都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否则将会受到严厉制裁。

约纳斯签订了这个协议之后,其他汽车厂商也知道了约纳斯这个搅局者现在赶不走了。

现在,他又变成了一个香馍馍,那些厂家都来寻求跟他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