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祖辈们的时代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念笯娇字数:2138更新时间:22/08/27 13:16:51
“团圆之夜,我们玩个游戏。现在,大家轮流一个个给家里打电话,其他人就安安静静坐一旁听。”苏曈忽然提建议。

顿时。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

“好,我先打!”柳眉第一个响应。

随后,她拿起桌上的手机,给家里打电话。

“妈,吃饭了没呀?月饼吃了吗?”柳眉笑嘻嘻跟妈妈打电话:“我在学校和同学过节呢,在天台上,头上是一轮明月,身边是一群好同学。当然有男生啦,酒喝了点,没事吧?钱够用,我挣钱也很厉害的……”

大家默默看着柳眉跟妈妈打电话,最后她还跟爸爸和弟弟也说了一会儿话。

小时候总骗爸妈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没事还有钱。小时候在外面买了东西回家,总是把价钱给爸妈往高了报;现在买了东西回家,总是把价钱给爸妈说得很低;小时候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总是在爸妈面前哭着说;现在受了委屈回家要想着办法在爸妈面前保持笑……

因为我们都长大了,可爸妈却变老了。

柳眉打完电话,另外的一个女生也接着给家里打电话。

“妈妈,在干嘛呢?”这位女生也跟妈妈旁若无人地聊起来。

大家坐一旁笑着不说话。

第三个是兰特。

“妈,咱家小妹呢?”兰特一打电话就打听妹妹的去向,打的是视频电话。

“在呢,在呢。”视频里探出一颗脑袋,快和兰妈的脑袋挤一块了:“哥,南方那边出月亮吗?有没有比俺们这旮沓圆?”

一家人唠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坐一旁的苏曈忍不住把脑袋探过去看。

那边的兰妹妹看到苏曈一愣:“你瞅啥?”

“瞅你咋地?”苏曈坐了回去,还是个七八岁的小萝莉,挺可爱的。

兰特打完电话,接下来是王乔巴。

这家伙很闷,能动手绝不动口。

迟疑了一阵子,他才拨出电话。

良久,那边接通。

但没说话。

大家愣了愣。

王乔巴举着手机,也一句话都不说,半晌挂断电话。

“好,到我和小羽了。”苏曈也不多问,笑着拿起旁边小羽的手机。

小羽接过手机,把椅子挪离苏曈近一点,然后打通家里的视频电话。

“妈妈,中秋节快乐!”电话接通,小羽笑着对那边说道。

“中秋节快乐!你们在哪里的呀,光线这么暗?”苏妈伸长脖子打量苏曈和小羽身后的背景。

“妈,我在赏花赏月赏秋香呢。”苏曈笑道。

“哪个秋香?在哪,我看看!”苏妈惊喜道。

“我旁边这个不就是吗?比秋香还好看。”苏曈揉了揉小羽的秀发。

小羽对苏妈问道:“妈妈,我跟哥哥寄的月饼吃了没,好吃吗?”

世界各个航道都很闭塞,基地市与基地市之间的出行极为困难。

但邮政却自旧时代运行到现在,不曾倒闭。

旧时代,民营快递业那么发达,邮政都没有被打倒,现在也没有。

“嗯,很好吃。邮政真是我们的好中央企业啊。”苏妈有很多话跟儿女唠叨:“我一直记得,以前我从学校往家里寄衣服,对时间要求不高,咨询了很多快递,从10块到16不等,续费也很贵,而且每年都在上涨。最后用了邮政小包寄,按公斤算,每公斤3.5,用时一星期,比快递慢了三天左右,对我而言无所谓,寄的衣服不是什么关紧东西。从此以后,凡是不要紧又量大的东西,我都用邮政。后来邮政开发出了省内五块省外八块的快递,用来寄文件什么的很方便。在我大学去支教的那一年,只有邮政叔叔会到达我那个地方,也只有邮政设有网点。私企是单纯追求效益,国企才承担了部分民生功能而不考虑利益……”

众人坐一旁默不作声,听着苏妈说话。

柳眉忽然觉得很辛酸,爷爷也曾跟她这样说过:

“某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号,我从临安往江城家里寄被褥,所有的快递都停了准备过年,转了一下午有人告诉我说某快递还在收件,于是拉着东西去,称重之后报出价格300多块钱。屁嘞,还不如扔掉算了。我拉着袋子往外走找垃圾箱的时候,有个捡纸箱子的老人说可以去邮政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就去了。被褥太大,值班的小姐姐拿两个麻袋口对口缝在一起才装下我的东西。缝好麻袋往称上扛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还是个孕妇,赶紧自己动手,称完一算,15块钱。整个过程她一直跟我强调说过年期间会比较慢,得有心理准备,我心说你不帮我寄我就打算扔掉了,我一个人拿不了那么多行李,出远门不丢被褥,这是老人的讲究,不然也不会这么麻烦。后来正月初八的时候提前回到家的我收到包裹,缝的麻袋一点都没破,袋子还是防水的,袋子外头她写的‘被褥,注意防水’还清晰可见。”

兰特低着头,他也想起父辈们的话:

“我所支教的小乡村,一切快递都只能望山兴叹,只有邮政——一个老大爷,勤勤恳恳,每天骑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在小镇上送着报纸与包裹。当你没有接触到时,是无法体会那份感动与震撼的。对于路况极复杂,人口极少,成本极高的现实情况下,有哪一个民企可以这样,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收益甚微的地方?”

国家邮政承担的是使命,是责任。

哪怕是贴钱,国家也要让它存在。

在偏远的彊域,有些地方沒通车,但依然有邮政所设立。

信件、包裹靠马帮邮路,溜索邮路传递。

哪怕大雪封山,连日阴雨,为了送出一封信,一个包裹,邮递员依然冒着生命危险艰辛地跋涉在路上。就算是这样,很多偏远邮政局所一年的业务收入可能只有数百上千元。

只要有村落,有政府行政的地方,必然有邮政。

邮政之所在,主权之所在。

……

啊,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新时代的一群年轻战士,坐在天台上,脑海想象着祖辈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