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莘城客栈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满格的信号字数:2212更新时间:22/07/09 21:44:02
杨志伪装成从长安城来的纨绔子弟模样,交了路引之后,兴奋的进入了莘城。

和长安城的繁华相比,莘城显得有些冷清,虽然街道两旁也有店铺与住宿之地,但是生意并不好。

不过杨志看着有别于长安的城池,却格外的兴奋,迫不及待带着自己的侍卫在城中闲逛起来。

对于第一次离开长安的他来说,看什么都是新鲜的,而且没了杨浩与王宫条条框框的约束,杨志展现了他小孩子原本该有的天性。

“楚辛!觉得此物如何?”

杨志那些一个拨浪鼓晃了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大王子!”

“嗯!”

杨志皱了皱眉。

楚辛反应过来后,连忙改口道:“公子!恕属下直言,此物乃幼儿之玩物,于公子身份不合。”

杨志闻言有些不悦,自他记事起,就是整天的在学习,更本没体验过一天普通的人生活,拨浪鼓这玩意,他在长安城也见过。

只不过他若是敢玩,女娇非得拔了他一层皮不可。

看了手中的拨浪鼓,杨志气恼的将其放回到摊位上。

轻哼一声道:“本公子累了,去找个客栈!”

楚辛苦笑道:“是!”

客栈这东西在齐国广泛分布着,一开始的用途是为官员的出行停供休息的地方,后来随着齐国商业与流动人口的增多,慢慢的演变成民用之地。

不过齐国的客栈是国营企业,客栈的收入归于户部管辖。

杨志在莘城的入住的客栈就是如此。

只不过此时的客栈,却聚集了许多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杨志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人是荆州今年的考生。

杨志算了算时间,距离今年的科举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齐国的教育有了质的飞跃。

书本成了每所学堂的必备之物。

而齐国的教育制度,也在这些年中发生了改变。

从原本不分年龄,不分知识掌握程度的混乱模式,演变成了,初等与中等模式。

而只有通过中等考试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到最后的鲤鱼跃龙门的考试中来。

杨浩如此做是为了防止官员数量过多,毕竟他提倡的是三年义务教育。

而这三年只是起步而已,想要更进一步,剩下的除了学生的天赋,更与毅力和能力分不开。

初等学府的三年,只是为他们打下了一些基础,做到了知识的普及。

识字算数这些技能,只要不是傻子,三年的时间总不会太差。

能够考上中等学府便相当于有一半的几率能够进入到科举大军之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上中等学府的就与科举无缘了。

齐国的教育并没有年龄的限制,也没有出身份限制,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自学,能够通过科举钱的州府考试,也是能够加入到科举大军中来的。

杨浩觉得这很人性化,能够为齐国最大程度的招揽真正的人才。

只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参与科举的人,还是中等学府出来的考生。

杨浩对这种情况并不意外,齐国刚成了十几年,想要出现头悬梁锥刺股,自学成才的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客栈的大厅内,年轻的考生们热烈的交流着学习份心得,还有一些让人颇为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讨论到历年出现科举中出现的经典问题,更是众人讨论的对象。

杨志随便点了吃食,饶有兴趣的听着这些考生们的讨论。

杨志虽然年轻,但他从小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而且杨浩为时不时的辅导一二,这让他在学识上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

放听到有人因为某一个问题而吵的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他便会露出自得的笑容。

这些题目,他在宫中已经不知道做过多少遍了,他只是一听便知道谁对谁错。

比如,此时难道了大多数考生的题目。

有一水池注满水需要五个时辰,放光全部水要八个时辰,问!如同时注水和放水,多久水池会满?

这道题是某一年的科举试题,只不过他们不知道,之所以这道题目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是出于杨浩的满满的恶趣味。

那一年的科举,只有极少数的考生能给出正确份答案。

杨志知道这是一道一元一次方程题,这道题有两种解法。

一种是用方程,一种是不用方程。

听着他们讨论的半天,为说不出个所以然,少年心性的杨志便忍不住站了出来。

“诸位,可否听我一言!”

堂中的考生见一个小屁孩打断了自己思路,顿时有些不快。

其中一名长相清秀的考生道:“你这幼童怎的如此无礼?”

一旁的楚辛闻言,眉毛一挑,正准备教训这人一番。

杨志轻咳咳一声,看了他一眼。

楚莘见此只得作罢,只不过目光还是有些不善的看着那人。

众人也不是看不清形势之人,方才没注意到杨志身边的几个彪形大汉,此时一见,便知道眼前这小鬼身份可能非同小可,顿时少了轻视之心。

因为在齐国颇有身份之家,定然是有着官身的,而大多数官宦人家,在学习上的资源远比他们这些寒门子弟要好上许多。

“不知这位小兄弟如何称呼,可是对此题有着自己的看法?”

一名头带方巾的黑脸青年,拱了拱手道。

杨志看了看此人,只觉得这家伙不想个读书人,到像是军中厮杀的大汉,即便是军中大汉,有些也没眼前这家伙壮硕。

心中暗道一声,此人不去当兵有着可惜了。

便拱了拱手道:“小弟姓王名安!刚才听诸位谈论此题,某不才倒是有些想法。”

众人闻言,都有些意外的看着杨志,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由于缺少资源的缘故,大多数的考生都很难接触到历年来的科举真题。

只有像莘城这样的州府大城中才有可能见到一二。

此时的齐国学习氛围纯粹的多,对于大多数份考生而言,他们也许回看重一个人的出身,但更让他们的看重的是对方的学识。

听到杨志能做出这倒题,考生们更本不在乎对方的年龄,也不在乎杨志可能尊贵的身份。

只是因为知识,让他们把杨志当成了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