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归降,围攻大顺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遥远之矢字数:4271更新时间:22/07/09 23:12:27
莫长宋见二人这般郑重地看着自已,不觉莫名想笑,他轻叹了一声,缓缓道:“二位莫忧,我唐军收降纳叛,向有条例。决不会只凭一时兴起,便加以差别对待。你部若就此投降归来,我部首先便会对你部投降兵马,加以区别对待。”
见二人听得专注,莫长荣继续道:“我军会以互相检举的方式,让但凡过去有劣迹斑斑者,虽可让其保留性命,但是皆会立即从军中除名,强制发派到边远地区服苦役,视其情节严重与否,决定劳役的地点与时间,最后役期满后,让其成为当地的普通居民,准允其与家人在当地安稳定居。”
“至于未犯大罪的普通投降军兵,则是先看其状态,是否能胜任继续当兵。若是老弱病残,则发给遣散费,准允其回乡定居,或是由朝廷指定海外地域安家。而留下来的精壮士卒,则看其态度,不愿继续当兵,或自已另有想法者,亦发给遣散费,准其自去。而愿意继续留下来者,则我军视情况,安排到各个需要的部队中去,先从辅兵干起,待其熟悉我唐军的规章制度后,再分别安排到战兵队伍中去。”
听莫长荣这般解释,卢光祖与李国英二人心下,顿是大为释然。他二人还未开口,莫长荣又笑道:“至于各名将领,我军亦是先如士卒一般,看其自身态度。愿留于军中者,则在改造后,可为我军效力。若愿留去,亦可发予遣散费用,着其自去便是。只不过,现在你军及时来归,唐王大人对你部兵马,尤其是你们二位,却是甚是看重呢。”
“哦?唐王大人,竟然对我二人亦有了解?”闻得此言,卢光祖与李国英皆是一脸惊喜。
“是啊,你们以为,我军的安全司密探是吃干饭的么?”莫长荣一脸得意地说道:“更何况,对于你们的状况,我第十一镇副镇长王德仁,以及丙营营长金声桓,皆是左部旧将,对你们的将领人选颇为了解。所以,唐军在信中说,如果你部来降,只要你二人愿意,可对卢李二位将军,委以重任。”
听莫长荣说到这里,卢光祖与李国英眼中都是光采奕奕,一脸喜不自尽的表情。
二人立即齐声表态:“请大人放心,我二人绝对愿意为贵军效力!唐王若能对我二人量材为用,我二人自当拼死报效,以酬唐王厚待之恩!”
莫长荣对二人的表态十分满意,随后便又对二人慰勉鼓励了几句,便亲笔回信一封,打发他们回去报信。
卢光祖李国英二人返回山上寨堡,立即向左梦庚通报,把面见莫长荣的情况,对左梦庚全盘说出。
左梦庚听完二人禀报,又仔细看过了莫长荣的信件后,终于彻底打消了疑虑,遂亲自率领山上所有士卒与家属,一齐下山,向唐军投降。
莫长荣十分热请地接待了他们,随后,便按先前与卢李二人所说的那般,对左部投降的八万兵马,先进行一番甄选。
其中四千余人,被以互相检举的方式,指认为罪行昭彰之徒,全部就地关押,并派人监送北上,前去武昌。准备在那里,再安排他们去东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服劳役再定居。
剩下的七万五千余人里,又淘汰了一万五千余名老弱病残,以及愿意拿遣散费回家之人,总共得选五万余名精壮士卒得以保留。
士卒甄选完,接下来便是投降的将领,约有四分之一的将领,愿意拿钱遣散,唐军亦遵守承诺,给予钱财,放其离去。
见唐军对降兵甄选得这般有序又有效率,左梦庚心下暗叹不已。
他暗想道具,从唐军在这样甄选士卒的小事上,都做事如此认真的角度来看,足可想见唐军强悍的战斗力。自已没有选择与唐军对抗到底,实在是最为明智之举。
看到莫长荣向自已走来,左梦庚一声长叹,抢先对莫长荣说道:“莫将军,在下已想明白了。在下不愿再于军中效力,也愿意与那些被遣的士卒一样,离开军伍,自谋出路去也。”
他这番表态,让莫长荣顿是一愣。
不过,他迅速地想明白了。左梦庚在心下,还是不能释怀唐军杀其父亲一事,故而他实在没脸面再去为杀父仇人效力,亦是人之常情呢。
莫长荣叹道:“左将军不愿留在军中,我等自然不能强勉,却不知道,将军打算接下来,前往何方定居安住?”
左梦庚惨然一笑,便道:“唉,我等归降之将,还能有何更好的选择么?此番离去,武昌这伤心之地,自是不会再去。在下打算,带着家眷一道前往江南松江府居住,在那里经商自营,合族安居,以为存身养家之策。”
莫长荣点点头:“左将军这般决策,倒亦是甚好。现在江南一带,自平定以来,已被唐王开辟成真正的粮米丝绸之地,极为丰腴富饶。将军资财丰厚,若在其地经商自谋,必可大获其利,更可重新振兴家族,。此番前去,必定大有作为矣。”
左梦庚拱手长揖:“谢莫将军之吉言,那在下就此道别,还望将军善待我之旧部,让他们皆能安下心来,好好地为唐军效力。”
莫长荣虚扶起他:“这是自然,左将军莫要担心。你此番离去,我自会派兵护送,让你等安全到达松江。”
接着,莫长荣便派出一队骑兵,将左梦庚与其家属,以及他们的全部财物,一齐装运上车,护送离去。
送走左梦庚后,莫长荣立即飞信禀奏唐王李啸,向他报告收收左梦庚部兵马一事。
三天后,李啸收到来信,亦是十分欣喜。在与其幕僚商量后,做出了收编左梦庚余部的具体安排。
那就是,将其部队伍,整编成唐军第十三镇兵马,其中,由在这次征伐云贵桂三省,以及征伐安南的战斗中出了大力,现在驻守于安南升龙城的原唐军第九镇副镇长翁之琪,担任唐军第十三镇主将。
第十三镇副镇长,则由原先在叙州城下,被唐军生俘的原大西军将领,张献忠手下四大义子之三的艾能奇担任。
原来,艾能奇在被唐军俘虏后,先于川东关押了数月,在平定左良玉之后,便沿着水路,一路被押送到了南京。
在川东关押的那些日子,日日都有监抚司的文官前来洗脑,原本心志坚强一心想要逃走的艾能奇,终于开始渐渐转变心意。
这样传销式的洗脑宣传,在这个时代,几乎无人可以抗拒。
他开始反省自已,跟着那个所谓的义父,一直为他尽效愚忠,是不是值得。
尤其是,那些监抚司文官,再把他与现在的唐军第三镇长李定国,唐军第十二镇镇长刘文秀,这两位他先前的兄长际遇,给艾能奇反复说述之后,艾能奇虽在表面犹是强硬,但在心下,却也有说不出的失落。
唉,自已如果继续追随张献忠,哪怕未被唐军俘虏,这将来的前景,亦是有限,局隅于那川西之地,就算自已再有才华,又如何有施展的余地。
若真的这般下去,自已这一身才能,其结局却也是可以想见的碌碌无为,岂可与李定国刘文秀这两位义兄,在唐军大展才能鹏程万里的势头相比啊。
在日夜的洗脑与和自我的煎熬中,艾能奇渡过难熬的几个月,心理早已崩溃的他,终于等到了唐军打败左良玉,打通了与川东的联系通道的消息。
随后,艾能奇一路乘水师船只,顺利到达南京,在这里,他被唐王李啸亲自接见。
见到这气宇轩昂气概非凡的唐王李啸,艾能奇心下,已然暗自折服。故在李啸劝说了数句话后,他终于郑重表态,从今之后,愿为唐军驱驰效力,随唐王安排便是。
艾能奇这番表态,令李啸十分满意。
考虑到他身为武将,自是不愿意离开军队,李啸先安排他去浙江,去曹变蛟的唐军第七镇兵马中担任裨将,以熟悉唐军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规定。
现在左部兵马来降,李啸一下子获得了充足的降兵,他决定立即以这些降兵为基础,从其他部队抽调骨干,组建唐军第十三镇兵马。
唐军第十三镇的主将,既已由原第九镇副镇长翁之琪担任,那第十三镇副镇长之职,李啸便决定,让艾能奇来担任。
艾能奇得到任命,心下亦十分欢喜,在向李啸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后,他立即领命而去,复从南京乘船前往武昌,快速赶去这第十三镇的整编之地。
第十三镇丙营营长,为表示唐军重用降人,李啸决定由左部降将李国英担任丙营营长。
接替唐军第九镇副镇长一职,并兼管乙营兵马的将领,便是原唐军第九镇丙营营长刘良顺,其手下丙营,则是由左部降旧将卢光祖担任。同样是以此方式,表示唐军重用降将不拘一格之理。
至此,唐军总共组建了十三个军镇,其势力与风头,放眼中国一时无两,相比其他势力,已是堪称无比强大的存在。
所以,李啸心下决定,唐军的扩编任务,暂时到此为止,不再继续扩大。现在有了这十三个军镇,唐军已足以扫灭天下,称雄东亚了。
李啸认为,如果以后真的还要再组建一只军镇,以实现扫灭群雄,尽快一统天下的战略目的,那也不会再在南方组建,而是要在唐军的北方重镇金汤城,再组建唐军第十四镇兵马。
到了组建完唐军的第十四镇兵马,李啸认为,唐军的军队规模与强悍战力,,怕是整个世界范围内都皆无敌手了。自此之后,唐军编制稳定,当再不会有任何扩军的计划了。
而将来这新组建的第十四镇兵马,其目标当然首当其冲是李自成的大顺国,然后便是针对满清。再接下来,便是要扫灭尚不臣服唐军的蒙古诸部,最后兵锋北进,直攻入西西伯利亚。
也许,这支部队,将与唐军的第五镇、第十二镇兵马一道,将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全部占据,实现中国自元朝以来的最大化疆域。
到了这个地步,李啸的领土野望,就算是全部达成了,这般伟业,就连当年的铁木真,都要望法莫及吧。
那么接下来,这新组建的第十三镇在武昌整编,而在平定广西之后,唐军接下来,又要开始对谁发动进攻呢?
是先攻灭张献忠的大西国?还是先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国?抑或再保守一些,他处不动,继续调兵攻打安南尚未臣服的阮氏呢?
李啸与其手下幕僚经过仔细研究商讨,最终决定,调集大军北上,摆出对大西国的佯攻之势,实际上,却是要以李自成的大顺国为主要攻击目标。
之所以这般行动,这是因为,李自成有十五万大军驻屯汉中,与大西国呈互为犄角之势,从而确保唐军若来进攻的话,他们便可立即发兵救援,使唐军在进攻川西时,难有兵力优势,最终不得不因为战事拖延粮草难继而从此处撤走。
而唐军若是佯攻大西,主攻大顺的话,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许多战略优势,让自已在运兵作战时,更加灵活而主动。
因为李啸的打算是,现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既定,那就让唐军第九镇兵马的三营兵马,分驻云南、安南、广西三地。
再从南方战场上,抽调第二镇兵马安和尚部重新进入川东,让第十一镇兵马莫长荣部入驻鄂西。
然后让唐军第八镇刘泽涵部兵马,分驻江西与浙江,以防备南边的郑芝龙。这样一来,便可顺利抽调唐军第七镇兵马曹变蛟部,北上到庐州一带。
而原本散布南直隶的唐军第六镇兵马刘国能部,亦全部集中在凤阳一带。与南边庐州的第六镇兵马,形成互为拱卫之势。
与此同时,唐军北面,让新组建的第十二镇兵马刘文秀部,留驻原地,负责拱卫宣府北路,并保卫横贯草原的从山海关至金汤城运输线,而让唐军第四镇段时部兵马,南下到宣府北路南部边境一带。
至此,唐军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调兵运作,有如张开了一张四面大网,终于完成了对整个大顺国的彻底包围。
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大战役,亦将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