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无才不足以济奸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吾谁与归字数:2210更新时间:22/07/09 23:35:58
“臣的外甥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可是臣问他,他说得到了临安,再告诉官家,他现在正在来到临安的路上。”汪博彦对着赵构说道。

“不过秦桧有两条妙策安天下,臣也有两条妙策以按天下。”

“臣这第一条就是募群盗能并灭贼众者官之。以此来分化这些造反军队。”

“这些造反的军队,也不是全部都想着造反,很多人都是被乡邻裹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招募他们为军卒,凡是能够献出政策灭掉一部分叛军者为官。”

汪博彦献出了第一条安天下的妙计。

招募群盗灭贼。

这一招他认为极为精明,用敌人来消灭敌人,还不用自己出人,也不用自己出粮草。则可以消灭叛军。

这就是他的想法,汪博彦详细的论述了他的招安册,赵构听了连连点头。

“此策甚妙。”赵构点头。

虽然气不过,但是这就是他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手中的兵马都是一群废物不堪的东西,官船、车船被渔船给打的大败而归。

他能怎么办?

问题总归是要解决的。

汪博彦看赵构听进去了自己的劝谏,继续说道:“臣这第二条就是收缩盐政。应稍微恢复一些过去的官制官卖法了。现在这样的扑买,大宋朝廷损耗巨大。”

“下四州产盐,带盐亭户收盐四文一斤,若是运到汴京,则可四十文一斤贩售。但是国库每斤盐的扑买价只有十文。损耗太多了。”

“太宗皇帝的时候,就有一例可以参考,私自制备贩售两斤盐,则将罪犯押解归京。以及明知私盐商贩而不告官者,则墨刑押送归京的做法,臣以为可以参考下。”

“墨刑归京?是不是太过严苛了?毕竟仁宗一朝因为数万人制备私盐,仁宗皇帝也热不愿意这数万人受到刑罚。朕如此做的话,是不是太过严苛了?”

赵构一愣,然后问道。

对于钱袋子,赵构可是专门研究过的,就是光着盐一事上,他以每斤十文的价格,每年都能从下四州,收五百万贯。

汪博彦痛心疾首的说道:“官家,他们在窃国为私啊!不管是带盐亭户,还是扑买员外,都在其中上下其手,贪墨甚众。”

“臣以为,稍复太宗皇帝之策,官制官卖法,最为上乘。”

赵构想了想说道:“那汪太宰,这事就有劳你了。把这官制官卖督办起来。要是盐政推行顺利,那矾、铁都依照你所言的官制官卖法。增加国库收入。”

赵构这个决定,绝对不是因为汪博彦的劝谏,而是他自己在自己还未称吴王的时候,就已经和乡绅和员外的那些话事人,说过此事。

而他之前也一直思虑何时才能把官制官卖法,彻底实施下去。

而汪博彦的这个提议,正中下怀。

官制官卖法,可大幅增加朝廷的营收,但是却并不会涉及到与民争利。

因为官制盐,官卖盐都需要人去调度,去押解运送。到时候卖多少钱,朝堂一言而定就是,只要能够大幅增加朝堂收入即可。

现在赵构的手里虽然有些乡绅们献的钱,但还是太少了些。

至于他向汴京多次上书,会送到汴京应有的税赋,其实也就是那么一说而已。

他只是想要来自大宋的册封而已,他一直在思考是正统性的问题,现在赵构的这个小朝廷完全没有合法性。

所以,赵构决定登基称帝,接受来自金国的册封,就表示他有了合法性。

管他是哪个皇帝册封呢,反正他又不打算向对方押解税赋。

赵构忧心忡忡,他这个小朝廷,太缺少一个有才能的人了,别说李纲那种级别的名臣,就是有个蔡京之流,也可以啊!可是就是没有。

如果有,他现在就不用如此捉襟见肘了。

“你那个外甥秦桧,何时能到临安?”赵构问道。

他迫切的希望有一个能明白自己意思的大臣出来帮他。

“快了。官家,他已经从汴京城出发了。”汪博彦笑着说道。

他是秦桧的老师,也是秦桧的舅舅,有了荣华富贵,他自然要想着自己的外甥。

比如他拦到怀里的官制官卖法的盐政,都有数种手段从中捞到好处。

“那就好,那就好。”赵构如此说道。

而秦桧走的比赵构想的更快一些,原因就是,他在路上碰到了从宫中来的赵英。

他见了赵英之后,就跟见了鬼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南下。

他以为自己做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其实他并不清楚,皇城司的察子早就盯上他了。

甚至汪博彦给他的书信,皇城司的察子,比他秦桧还要早看到。

赵英见他,就送了他八个字:“为非作歹,天诛地灭。”

赵英说完这句就直接走了,但是吓得秦桧两股乱颤!

他见过官家一次,虽然没说几句话,但是他已经从官家的话里,感受到了森然的杀意!

而现在,他接受了汪博彦的招纳,就代表着他已经在大宋朝堂这里,辞了官位。

说好听点,这叫不满官家给他安排的马倌,他要辞官归乡。

毕竟秦桧本身虽然不是状元,但也是进士及第,安排马倌,实在是太羞辱了。

而且秦桧本身就是江宁人,也就是建康,也算是辞官归乡。

但是官家已经知道了他要去南边的小朝廷当官,这就是叛逃了!

性质变了,他害怕官家突然改变主意,在半路上,盗杀了他。

他一直以为童贯自杀、蔡京病死、蔡攸被盗杀,都是那个坐在宫中稳坐钓鱼台的官家安排的。

所以,他非常恐惧,星夜兼程的感到了临安。

他刚一落脚,就见到了他的舅舅,已经在南朝做了尚书左丞的汪博彦。

“娘舅。”秦桧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俗话说三亲不三亲,娘舅为大。

汪博彦发达了,还没忘记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汪博彦很满意秦桧的礼节周全,笑着说道:“甥男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一言难尽啊。说来话长。虽然是我猜的,但是我觉得官家,想要杀我。”秦桧皱着眉说道。

无才不足以济奸。

秦桧作为千古第一名奸,他要是没点东西,那怎么称之为奸臣呢?他非常敏感的感觉到了汴京皇帝,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