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直钩钓鱼,失败。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吾谁与归字数:2329更新时间:22/07/09 23:39:12
李纲闭目思忖良久,最终没有制止官家这个杀人诛心的决定。
赵桓的仁善是有目共睹的,杜充的死,并没有祸及家人,甚至连他远在临安的家人,都未曾告知前来收尸。
当然,就是朝堂统治了家属,大概杜充的家人也不会过来收敛。
而杜充之害,的确值得史书大书特书,让其遗臭百年。
李纲一直希望官家是个强势的皇帝,这好不容易才迈出了一步,自然不会跟官家别这个苗头。
“官家,金石学社到了。”赵英小声的提醒着官家,今天的目的地到了。
赵桓摆驾下了车驾,进门之时,就见到了意想不到的人。潘承毅。
“太子左卫率副率潘承毅拜见陛下,陛下万安。”潘承毅见面就是一个大礼。
赵桓眉头紧蹙的看着潘承毅,非常平静的说道:“平身。”
表面的平静不代表赵桓内心毫无波澜,赵桓这次前来金石学社,就是抱着直钩钓鱼的想法而来,堂而皇之,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了金石学社,掉出幕后黑手,却没想到钓了个潘承毅出来。
“这金石学社,是你办得?”赵桓笑着问道,已经做了这么些年的皇帝,他也学会了什么叫做不喜色言表,心里的有些顾虑,但是依旧没有表现出来。
“是臣办的,这里面也有李大家的份儿。”潘承毅起身扶着官家,脸上挂着极为恭敬的笑容。
“李大家,李宫正吗?”赵桓疑惑的问道。
潘承毅点头说道:“正是,李宫正深蕴此道,不过人比较难请,平日里,基本不在学社里,错非极其重要的金石之物出现,李大家才会露面品鉴,乃是我金石学社鉴金石学之大家也。”
名誉教授……
赵桓瞬间明白了李清照在金石学社的作用和地位。
李清照喜欢金石学,赵桓自然清楚,他不动声色的走进了这金石学社的阁楼里。
进门的大牌额上写着挥云厅,一进门就听到了震耳的喧嚣声,入目即是人影憧憧,好不热闹,四处都是隔间,这里涉及的极为精巧。
“今日扑买的神龙本,不在这挥云厅,而是在旁边的揽秀轩,官家请这边来。”潘承毅引着官家来到了揽秀轩。
进门就是一片花团锦簇的场面,赵桓看着摆满各种花色的走廊,也是哑然失笑。
有点小时候学校迎检,校长带着大家摆花盆那味儿了。
“官家,这是特别为官家设的专厢,神龙本已经准备妥当,请官家御览。”潘承毅打开了房门,看到巨大的书架之前,站着一个妙影。
“拜见官家。”李清照俏生生的行了个礼。
赵桓有点懵,自己是来钓鱼的,又不是来泡妞的,怎么李清照也在这里?
他一头雾水的踏入了这处厢房,疑惑的问道:“听潘承毅说这金石学社,你也有份?”
李清照笑着说道:“臣妾甚喜金石学,只是朝堂身份使然,这等鱼龙混杂的地方,自然不能太过深入,平日里只有重宝,才会前来一观,这神龙本,自然是重宝,自然赶来看看。”
赵桓点头,坐在主座上,盯着那摆好的神龙本发呆。
自己钓鱼看来是钓鱼失败了。
潘承毅是潘美后人,严格来说,潘家在上次八门入京之事中,牵连甚广,基本上都被李纲给剁了。
潘承毅之所以逃过了一劫,因为潘承毅的祖上,其实是潘美的养子,潘惟吉。
潘惟吉成为潘美的养子,改姓潘之前,姓柴。
潘惟吉是柴荣之子。
所以,潘承毅其实是柴荣后人。
当初陈桥驿兵变之时,赵匡胤回到宫中,看到一个嫔妃抱着一个孩子,就询问宫人是谁的后人。
宫人坦言,乃是周世宗柴荣之子。
当时赵匡胤就询问赵普此子应当如何处置?赵普的回答是:除掉他。
而潘美当时在赵匡胤的身后,紧紧的抓着柱子不松手,赵匡胤又询问潘美,这个孩子该怎么处置,潘美没有做声。
赵匡胤看着潘美的脸色,自然知道他的想法,也是坦然说道:“我即位于周世宗,如果杀了他的儿子,不忍心这么做。”
潘美此时才松了一口气,回答道:“臣和陛下都曾经是周世宗的臣子,劝说陛下杀掉孩子,则辜负了周世宗;劝说陛下不杀,陛下必然对我生疑。”
自此之后,潘美就多了个从子。
而当时的侍御史将这一切记录在宫廷的档案之中,起居录中详表此事,而赵匡胤得知之后,怒而斥责,严令删掉这段记载。
侍御史不从,与赵匡胤辩驳了几句,赵匡胤自然大怒,一拳锤掉了这名侍御史的两颗牙齿!
史官纹丝不动的捡起了两颗牙齿,面色极为淡然的放在了袖子里。
赵匡胤自然不解,问史官:“你收起来这牙齿,还要拿牙齿当证据,告朕的状不成?”
史官不慌不忙的说道:“臣子自然不能告自己的君主,但是自然会有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然后这名史官就把赵匡胤打掉他两颗牙的事,记了下来。
赵匡胤气的牙痒痒,又无可奈何,最后给这名侍御史赔礼道歉,并且赐予金帛慰问。
然后跟侍御史商量,能把能把这段删了?
侍御史又把赵匡胤赔礼道歉和金帛数量记了下来……
这就是大宋朝当时史官的气节,奈何现在的侍御史就是个应声虫,赵英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
在赵桓眼中,唐宗宋祖,在历史上,都是超一线的皇帝!
就这样的皇帝,在史官的记载中,也是鼻子不是鼻子,嘴巴不是嘴巴,糗事一箩筐又一箩筐。
而周世宗柴荣,在这些脊梁骨很硬的史官UU小说,是完美帝王。
【薛居正《旧五代史》,说他“乃一代之英主”,欧阳修《新五代史》,称赞他是“雄杰”“贤主”,司马光《资治通鉴》,说他是“仁君”,“明君”。】
而且还不是迫于政治压力的书写,而是这个柴荣,的确称得上完美帝王。
虽然他在位仅五六之数。
五六,就是五年六个月,但是这五年六个月,他做了超一线帝王一辈子做的事。
【区区五六之数,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
这就是潘承毅的在八门进京之后,依旧保有他这个太子左卫率副率的职位,并且逃脱干系的原因。
因为潘承毅虽然名义上姓潘,其实是柴荣的后人,与潘家的瓜葛很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