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开考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爱吃鱼的胖子字数:3935更新时间:22/07/10 02:33:11
次日,早朝上果然就出使的问题,展开了大范围的讨论,发起者孙正明成为了大家提问的中心,其实这个时期的国事访问非常的简单,因为大唐是强者方,所以,展现大唐强大的一面就可以了,那些以强者为尊的蛮夷小国,自然而然的会依附过来,历史上的李世民都能做天可汗,何况是现在。
孙享福首先提的第一点,就是使团护卫的规模。
人数不能太多,太多了出使的成本就会很大,也会让那些小国害怕,从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一千人左右足足以,但是这一千人的战斗力一定要精悍,所选之士,要身材高大魁梧,所用装备要看上去彪悍,通过这小小的一角,向各国展示大唐的精神面貌。
第二点,使团要有大唐社会各界人士,农,工,商,医甚至庞大的乐师团队,缺一不可,要在各个方面,给外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点,是出使的大臣,要有与外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权力,得到了大唐承认的国家,以后,有大唐国籍的商人,在这个国家需要得到什么样的保护,得到什么的优惠,甚至免税政策,等等。
这需要使臣具体去跟国王谈,要知道,很多西域胡商都在善阳上了户籍,一旦大唐跟西域诸国都签订类似的框架协议,那么,他们手上的户籍,作用就大了,即便是大唐什么都不做,在西域诸国,也一定会常年都有一帮自称唐国的商人,在市面上活动。
这种手段,会无形之中,让各国的子民,或者统治者,对大唐都不再陌生,也算是文化宣传初期的一种手段。
第四点,当然是给弱小国家一些经济,物资上面的援助,并且,邀请有条件的国家,参加三年后在定襄城举行的天下第一大比,对于大比的项目,规则,以及邀请函,需要刊印成册,由使臣择情发出。
然后就是农,工,商,医,乐等各界人士,在西域各国自由发挥了,相信,他们能够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点。
比如农,孙享福就打算派孙二力去,将西域各国各种能够食用,或者使用的作物的种子弄回来,尝试培植,让大唐百姓的食物更加丰富,能用的资源更多。
工,则是可以将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直接在当地建工厂,组织当地的百姓生产,用当地的资源,当地的劳动力产出,赚当地百姓的钱,这是后世比较普遍的发展模式,科技发达的国家,将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比较需要人力的生产制造放在一些贫穷国家,只需要放一两个人在那边主管,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
商,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多了,考察他们有什么商品需求,以及我们对他们的商品天然资源的需求,有了这些数据,今后的针对他们需求,和咱们自己的需求来做生意,就更加好做了。
如果有大的贸易项目的话,可以通过使臣,在国家层面,跟当地的国王签订协议,比如生产镔铁矿的国家,大唐可以直接跟他们签订供矿协议,每年你给我多少矿,我给你多少粮食,丝绸,瓷器,等等等,直接针对两国的需求来,拒绝中间商赚差价。
再说医,以目前大唐的医疗水平,应该能甩西域诸国几十条街的,太医署会派甄氏的新生代名医甄权,甄斌等人,善阳医学院,则是派医术仅次于孙思邈的王友道,罗素等人带着一帮原本底子就不错的成人医学生出使,做一些高深的医学技术展示。
乐师,除了宫廷的乐师之外,就是以望江楼为首的民间乐师团队,他们会向西域诸国的人民展示大唐演奏会级别的乐曲,以及各种有民族特征的歌舞,主要是做文化宣传展示。
当然,这些还是主体框架而已,真正去多少人,带多少物资去,还需要慢慢遴选斟酌,但无疑,这将朝堂由于改革带来的一些矛盾化解了不少,大家的心思,都转移到了如何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出使,获取名声,争夺利益,如无意外,这次出使的情况,肯定会被大篇幅的记录进史册的。
十月十八,贞观朝的首次科举终于开始,孙享福化身监考老师,很快,就在国子监的门口让孔颖达见识到了这个时期读书人的素质。
“正明,为何咱们已经明文规定了不可以带书籍小抄之类的进考场,这些书生却是不听?”
萧看着门口堆积如山的书籍和小抄纸,不解的问道。
“书本里的东西,都是理想的,现实却不是理想的世界,自汉以来,那么多人学习儒家经典,熟读孔圣人的论语,春秋,您可曾见到有谁真正的做成了圣人?”
这话说的萧身旁的孔颖达脸上火辣辣的,但是他无法反驳,因为除了进士科的考生,其它科目的考生,确实很少有夹带的,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考什么,还带来了锯子,斧头,算账的算筹过来。因为,此前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商人如何经商,教工人如何做工的典籍流传于世。
至于医科,也就汉朝时期有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还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算的上是医术,《神农本草经》算做是所有医师必看的药书,至于《难经》之类的先秦时期作品,早就已经不适用,因为医学在进步,简陋,过时的东西,就要淘汰。
然而,即便是这几本书,到了唐初的时候,也是残缺不全的,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只剩伤寒篇了,华佗的《麻沸散》以及各种外科治疗手法,全部都失传了。
所以,这个时期治病,主要是靠医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一位医师,能在一个方面,有效的治好几种常见病,已经是不错的水平了,大多数病,都是得不到治疗的。
你要考他们,其实也只能用一些常见的病症来考,弄的高深了,那就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今年的医科白开了,因为没有人能考的过。
“如此看来,今后的科举,都要严查这种夹带的行为了。”
萧如是说着,孙享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这次吃了教训,他们下次,还会用更加隐秘的手法夹带,所以,严查是必须的,然而,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的,不过,好在咱们还有实践的一关,即便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再好,在实际工作中不行,也只能说明他们是个废物,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萧反复默念了孙享福这句话几遍,才点头道,“正明此言说的好,但愿这些考生能体会到你的苦心,实习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多为国家和百姓做好事。”
“当官的,始终是统治阶级,让他们个个都为国家和百姓做好事,就像儒家一样,把理想套进了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只要少作恶,少欺压百姓,咱们这个国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即便是在文明程度远超古代的二十一世纪,又有几个官员是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呢!虚荣,贪婪,奢侈,等等,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情绪,谁也无法抹杀掉这些人类的情绪,只要大部分人身心是正的,不作恶多端,国家就还是能保持高速发展,不断富强。
“正明说的是,有能力当官的,也未必都是好官,所以,你我还任重道远啊!”
萧和孙享福,只是在闲聊而已,却是让一旁的孔颖达即将他们的对话听了个真切,内心里的感悟十分之多。
儒家学说,就是个万金油似的东西,他可以根据统治者的需求,改变自己的性质,只要他们一直把自己摆在服务统治者的位置,就肯定有统治者需要它。
而李唐王朝,看上去更加注重实践,那么,他以后讲课的时候,就应该着重叮嘱学生们,偏向实践,从而,让皇帝喜欢上他们儒家的这一套,从而改变朝廷上武夫横行,像孙正明这样的农家子弟都能当政的局面。
冬天大家衣服穿的都厚,八千人,光是搜捡一遍,耗时也不少,虽然提前了一个时辰就开始放学生进入考场,但开考的时间差点迟了,因为,考生还要在并不熟悉的考场内找找到自己的位置,八千多个无头苍蝇在里面乱拱的情况乱极了,而考场里只有三十几个监考的官员管理,弄了好半天,才理清次序,让所有的考生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到下午可能还要再来一遍,孙享福果断去给李世民,让他多调一营士兵过来,加开几倍的搜捡通道,并且,尽可能的多派一些监考官过来,虽然他知道朝廷现在很忙,由于编制太紧的原因,各个官员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可以让他们先帮忙把考试的事情忙完,晚上再回去加班干自己的事情嘛!
书信发出去后,孙享福才有空巡视考场,看到许多考生抓耳挠腮的想答案,有些却喜滋滋的不断书写,孙享福又不少欣慰,这就是他要的效果,而有些左顾右盼想要剽窃抄袭的人,最后无不是一脸懵逼的样子,这就让孙享福有些得意了。
想抄袭,基本没门,别看左边那人书写的很快,人家考的是工科,第一道题,就是照着试卷上的文字,简单的抄写一段千字文,只要不抄错,这一题就有满分拿。
别看右边那人不停的写写画画,人家考明算科的,有专门的草稿纸供其计算,你个考文科的,规规矩矩答自己的试卷吧,也就前面第一大题填空题,是好得分的题目,基本只要熟读四书五经,看到了前后的提示,都知道中间一句说的是什么。
从第二大题开始,就是默写整段经典了,这可不是一般的难。
而第三题,则是作诗,平时有创作储备的人,可以占点优势,没有的人,只怕这一题就有些难得分了。
第四题是作文题,写景,写人,写事,都可以。
第五题是策问,根据考卷上提出来的问题,回答解决的办法,已经这么做的原因。
三天六场,除最前面靠死记硬背就能得到一些分的题目之外,文科生要写六首诗,咏六种东西,写六篇文,表达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理解,还要争对朝廷碰到的六种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出自己的应对之法,不是真正脑子好使,或平时有诗词文章创作储备的人,很难在三个小时内,把题目解答完,而且,最后还有一题可答可不答的选答作文题《对家乡的畅想》
这让大部分看到考卷的文科生都邹起了眉头。
“正明,咱们进士科的考卷,是不是太难了?”
“应该不会吧!这可是您跟孔祭酒一起出的卷子,而且,陛下和房相等诸多大臣都看过了啊!”
“是啊!可是,一个半时辰的答题时间太短,即便是老夫自己提笔去答,也只能做到勉强答完。”萧有些愁眉苦脸的答道。
“矮子群里拔高个,反正整体分数低,也是从低分中取中高分者,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让他们答题的时候,也要想到取舍,要么先答高分题,要么先答有把握绝对可以拿分的题,要么,是真的有真才实学,文思如泉涌的人,可以快速解答所有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