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急回关中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字数:3820更新时间:22/07/10 02:33:52
延津城的战斗结束了,结局没有一点点意外,就像王旭和上齐城五家的谈判一样。

渊盖苏文二十五万大军,与五万唐军鏖战至半夜,被随后赶来的张公瑾部袭击了后路,最终,带着十余万残部,逃往新城,他的十几万辎重部队,被张公瑾部斩首三万余,俘获了十万余,而拿下了辽东城的侯君集大军,快速的攻破了周边县城,要寨,在新城之下,与李世民的东路军会师,合兵十万,对于新城内的二十多万高句丽大军,保持进攻姿势。

之所以两军相合,也只有十万,那是因为李世民将延津一战的伤兵,以及失去了家园的延津城百姓,一起交由程处默送往河北道境内,后续,水路会有船,将这些人送到洛阳,关中安置。

而辽东城,侯君集也留了五万兵力给李道宗,让他固守城防的同时,切断高句丽军向建安,积石城方向的补个,延津和辽东两个口子被撕开,唐军想要攻击高句丽本土城池,就到处都是路了,现在,李世民反而不急着攻城略地了,只想集中兵力追着渊盖苏文打,因为,他接受了李靖新的战略建议,放归一部分高句丽俘虏,让他们在高句丽本土宣扬渊盖苏文火烧延津的恶迹,当然,也顺道宣传宣传李世民的仁德大方,这样,唐军只需要拿下渊盖苏文,就能借助高德的名头,一举解放整个高句丽了。

这是目前来说,拿下东北地区最省力的策略,同时,李世民还派张公瑾为使,将渊盖苏文坑害倭国,新罗,百济士兵,以及统兵将领,试图在战后,吃下他们几国的意图,告知了诸国。

当然,张公瑾此行,也不只是告知,而是逼他们做最后的表态,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还不彻底向大唐称臣,那么,大唐的军队在拿下渊盖苏文之后,接下来就是他们了,到时候是被请到长安城喝茶看戏,还是吃牢饭,就看他们现在的选择了。

然而,战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却并没有让后方收到了战报的孙享福的心情有一丝愉悦。

赵龙不仅带来了高句丽战场的战报,还为他带来了王铭的口供。

“王浩果然在高句丽有手段,所以,长安这边,也肯定会出事,召集所有护卫,一人三马,咱们火速启程,赶往长安”

孙享福甚至都没来的急跟褚遂良和李承乾当面交待什么,只是急匆匆的给他们留了几封让他们暂且主持东征后勤工作的信件,以及代为向李世民说明情况,就急匆匆的随着从东北战场上回来的一批老护卫,以及他时常带在身边的两百多护卫,快马向关中奔去。

蜀中,剑南道大总管府,萧失了魂一般的瘫坐在了地上。

就在刚才,属下的官员急报,吐蕃二十多万骑兵,突然来袭,对松州城围而不打,一路往汉中方向而去。

和柴绍商定了出兵事宜的他,太知道蜀中这一路通往长安各处关口的防御情况了,绝对没有那一处,能够抵挡住二十多万吐蕃骑兵突进的,也就是说,如无意外的话,这二十多万吐蕃骑兵,能在十几天之后,抵达长安城下,而此时,长安城的守军,还不到两万,比武德九年颉利二十万骑兵突进关中的时候,还要薄弱的多。

首都陷落。

想到这四个字,萧就感觉天塌地陷了一般。

“大总管,咱们现在立刻以飞鸽传书通知长安,或许,能让长安有所准备。”

“对,对,飞鸽传书,把鸽子都放出去,长安有那么多人口,只要同心协力,早做准备,未必能让吐蕃人破城,快,写信”

益州距离长安的直线距离并不是很远,信鸽,快的话五六天,慢的话,七八天左右,就能抵达,而蜀中出川的道路,却不那么好走,即便吐蕃人是全骑兵双马配置,赶往关中,也要十多天时间,有几天的时间差,长安方面,就能做很多准备了。

此时,萧才知道,自己可能落入了一个圈套之中,云南这边的叛乱,跟吐蕃的突然出兵,一定有关系,只是,他现在就算去信将柴绍调回,也是枉然,因为,柴绍就算收到了信,不顾云南的战事,率军赶回蜀中,再去到关中,起码都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对于战事,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现在,他只能期待关中留守的诸位大臣最终能守住,所以,他的信中,言词极为恳切,甚至,他都想到了,就算长安渡过了此次危机,他这个剑南道大总管的下场也不会太好的结果,因为是他,导致了首都陷入如此危机。

用火烧死延津城数十万百姓以及大部份唐军这样的计策都想的出来,王浩简直就是个疯子,孙享福已经不在心里咒骂他了,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杀死他,因为,一个没有人性的阴谋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可怕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对不对还两说呢!也不能因为怕别人有异心,就把所有人都杀光啊!你就能担保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汉民族了,汉民族内部就不会爆发战争吗?到时候怎么打,死的都是自己人,你又怎么说?

要想这个世界完全没有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然有争斗,这是根本避免不了的,现在,孙享福就是担心王浩有什么比在高句丽更疯狂的计划,因为,计划不疯狂,就不足以逼疯李世民,不足以逼疯自己。

所以,他非常急切的从善阳往关中赶,可惜,他只是个正常人,所以,即便是一人三马,沿途替换,他最快每天也只能跑四百里左右,当他跑完一千八百多里,抵达关中地界的时候,已经是五天后了。

“看这边的景象,王浩的计划应该还没有发动,咱们今天先走到渭南,明天再去长安。”

连续五六天在马上颠,孙享福的骨头都快散架了,现在,已经快到十月天了,关中的天气已经很凉,一行二百多人到了渭南,也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吃口热乎饭了。

“咦,都十月了,渭南这边怎么还有这么多胡人没有走?”孙享福看到了渭南街头,比例不少的胡人,有些意外的问道。

“属下去找个治安署的人打听打听。”

赵龙虽然是孙享福的原班护卫,但真正跟在孙享福身边时间最长的还是张轲,他在岭南已经有几年了,现在看到关中景象的时候,其实跟当初回到了关中的程处默差不多。、

很快,张轲就从治安署巡丁那边知道了消息。

“都督,他们是选择定居在渭南的胡商的家人,听说,上个月的商品展销会,创下了七百多万贯的现金成交量,几乎让所有胡商都把身上的钱都掏光了,但是,许多胡商又想借贷咱们大唐的货物,在大唐落户籍,留下家人的话,可以借贷到更多的货物,所以”

很快,孙享福对于渭南上个月发生的事情便有了些了解,商品成交火爆,是孙享福预料之中的事情,这七百万贯的成交,可不仅仅是西域胡商创下的,本土商人也贡献了不少,比如各大寺庙,都花大量的钱财来琉璃厂定制了琉璃制佛像,道观也没落下,这些在前隋时期累积了大量财富的宗教组织,总算开始出血了。

倒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紧急出台的这个户籍管理政策,孙享福有些异议,不过,此后稍微调整一下就好,这里短期之内,不适合成为除大唐工人以外的其它任何国家子民的居住地,因为涉及到的技术太多了,很容易被传播出去,不过,当那些胡人对于大唐的归属感超过他们本国的时候,却是可以实行,民族融合嘛!管它什么种族,都融进来才好。

相比于今年借贷出去的价值过千万贯的货物,其实七百万贯的现金成交量并不算什么,自从长安第一年对于西域胡商采用这种借贷经营的手法之后,每年都存在上百万贯的货物借贷交易情况,许多商家和自己的老主顾已经十分有默契,放给他们的额度,也越来越高,这都是民间商业行为,朝廷没有必要干涉,商人想要卖出更多货物,以及借贷上面的利益,就得有承担风险的觉悟。

如果,所有的货物都需要胡商全额掏资金买下,那么不仅胡商们能从长安带走的货物会少很多,经营的风险全部都加在了他们的身上,这是不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商家对于老主顾,只需要付三四成的货款,就能将货物提走,来年过来的时候,把上一年的货款缴清,再付三四成的货款,又能贷走更多的货物。

其实,借贷货物给他们的大唐商人,并没有承担任何风险,因为,三四成的货款,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成本价格,胡商第二年给他们带来的货款,全部都是他们的盈利部分,还有一部分的利息钱。

像琉璃,瓷器这一类的货物,成本其实连售价的一成都不到,胡商也是按照市价,付三四成价格的货款才拿货,有暴利,自然也就有人愿意冒风险,谁叫他们卖的多,赚的多呢!

至于胡商在路上死了,或者货物搞砸了的情况,也有出现,不过是极少数,就算是在后世,也没有那国政府,能保证本国所有企业的经营安全。

况且,这些人若是出了意外,他们的继承人,或者为他们打工的人,会想把他们的生意继续做下去的。能够借贷到货物的路子,可比一年的货款要重要的多,这是一个每年都可以为他们带来巨额财富的路子,商人都精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而骗子,一般都活不长,因为他们一旦不守信用,就会成为大唐,和所有胡商的敌人,甚至是这些商人背后的国家的敌人,要想查谁骗贷了大量的货物,可并不难,因为他们总要出手的,大唐在西边驻守的军队,去逮捕他们归案,可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对于那些老牌大胡商,其实远征军那里,都有他们在本国的一些资料,也只有那些老牌胡商,贷货的额度会更高些。

总体来说,用七百万贯左右的现金,拿走渭南价值一千七百万贯的货物,在孙享福看来,这还算是合理,就算西域胡商明年集体不来,渭南这些工厂,实际上,也赚取了至少两三百万贯的利益。

所以,他见到渭南一干主官的时候,大大的夸奖了他们一番,然之后,他就第一时间去查看了冶炼厂的武库仓库。

由于此前特意留了一条生产线,这几个月下来,冶炼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可不少,因为,随着采矿业的逐渐发达,冶炼厂的矿产来源更加丰富了,工人们想多挣钱,自然是多生产了。

看到了库房里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孙享福这才有些安心,此前在李世民和虞秀儿的双重提议下,他才强忍着没有砍掉这条生产线的费用,现在看来,倒是起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