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宗室格格

类别:其他 作者:jingY8字数:3262更新时间:22/07/10 10:55:51
柳心在京城枪伤郑国公的消息,十月传到了河南,同时克鲁的信儿也传来了。

徐老夫人看着信,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哼,郑国公,郑贵妃那老妖妇的侄孙,就敢欺负我的外孙媳妇,这京城我也得去一趟了,他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回去折腾折腾,这些年了,难道我们景恭王府,就是个软柿子?”

徐老夫人收拾收拾,从河南启程了。

十一月的京城凉飕飕的,宗人令朱由浩正在府里端着茶杯,慢慢地品茶。正想着快过年了,得到各家走一走。这宗人令平时也没什么大事儿,但一到年节,各种事就多了,有点像后世的领导,到春节前就要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

宗室也不时谁家的日子都过得那么好,皇族近支都挥金如土,远支身上没爵位的,日子也是过得很艰难。朱由浩这个宗人令做的还挺好,每年都会拿出一笔费用,帮助贫困的宗室安顿安顿,总得让人过个好年。

这不,心里正惦记着呢,门房进来递上一个帖子,说外面有个老太太要来拜访。

这老太太是谁?当然就是河南来的徐老夫人。

朱由浩 拿着帖子一看,顿时吓了一跳,这递帖子的人写的是景恭王府长孙女朱翠薇。

景恭王府已经成为一个传说,朱由浩从当上这个宗人令,就没有景恭王府的事。因为景恭王府无后嗣,已经被撤去封号,多少年也没人再管它,而且这些年也没有人找上门来,索性就忘了有这么一家。

可现在有人替帖子,帖子上写着景恭王府长孙女儿,按辈分来说,这可是自己的姑姑。

朱由浩不敢怠慢,赶紧出去到门前看看,只见府门口停着一辆半旧的马车。车门前站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穿着半新不旧的褂子,可腰板儿挺直,倒有些皇室宗室的气派。

朱由浩上前,迟疑地问:“您,真是景恭王府的格格?”

老太太瞅了朱由浩一眼,沉声地说:“听说现在宗人令是朱由浩,可就是你?”

朱由浩忙说:“我就是朱由浩。”

老太太把脸一沉:“我是景恭王府长孙女,和你的父亲是一个辈份,你得叫我一声姑姑,今天我到了你的府门前,你还要给我拿大吗?”

朱由浩不由一惊,老太太随手拿出一个身份碟甩了过来。这碟一看就是年头久远的身份碟盘,上面有皇室特有的标记。

朱由浩掀开一看,果然记载的景恭王府朱翠薇,看看生辰年月都对上了,正是景恭王府的长孙女。

朱由浩没什么说的了,赶紧跪在地上磕头:“不知是姑母回来了,侄儿有失远迎,快进快进!”

朱由浩把老太太迎进府里,叫来夫人和一些小辈过来见礼。

这老朱家人的寿命都不是太长,现在朱由浩的爷爷辈基本上都不在了,父辈的也不多,活着的也都是远支了,景恭王和朱由浩包括皇上朱由检可都是近支,都是嘉靖皇帝的子孙。

老太太倒是有宗室格格的气派,小辈见完礼,就让朱由浩陪着在客厅用茶。

朱由浩小心翼翼地说:“姑母此次来京,有事吗?”

老太太也不藏着话,直接对朱由浩说:“由浩,我记得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咱是一个祖宗,我祖父和你曾祖父可是亲兄弟,咱是近支,我们景恭王府虽然没有子孙传承,把封号撤了,可我这个女儿还在,也有后人。这逢年过节想来祭拜祭拜,都不知上哪找,让我们脸面何在?我快七十了,看着还有几年活头儿,在河南的时候就想回来看看父祖,对着灵牌磕几个头上柱香。现在景恭王府也给收回去了,你是宗人令,我可不就得到你这儿来。”

恭王府被上面收回去了,老太太就想到里面烧烧香,朱由浩这还有什么说的哪,留老太太在府里住了一宿。

第二天早晨,朱由浩陪着老太太来到了景恭王府的遗址,这个王府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因为好几十年没人住了。

这几年,皇室没有分王外派,也没有成年的皇子要出宫所以收回的府邸都在那儿空的。朱由浩虽然是宗人令,可是没住的府邸,宗室也没钱收拾,所以现在只能干空着。

朱由浩领着老太太到了王府里。虽然年代久远,可老太太睹物思人,在府里是放声痛哭,朱由浩心里也跟着不是滋味儿,这毕竟是自己近支姑母,而且老太太还这么大岁数了,也跟着掉了几滴眼泪。

看着破败的房子,朱由浩有些不好意思,对老太太说:“姑母节哀吧,明天我就派人把府邸收拾收拾。”

老太太摆了摆手:“由浩啊,虽然你是宗人令,我也知道这差事不好干,我也没有别的念想,景恭王府我不是男儿,比不上承嗣子孙,不能在这儿住,而且封号都撤了,也不能叫什么景恭王府,我看府后面还有几间小房,你要是觉得方便,就把那几间小房留给我,我们这一辈儿几个姐妹也都先后去了,就剩下我一个,这几间小房我收拾收拾,正好离得景恭王府近,我不时地参拜参拜,也把父母的灵位移出来,让我的后嗣去祭奠下。”

朱由浩连连点头,老太太就要几间小房,又不是要正经的王府,这事自己就能做主,所以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第二天,朱由浩就开始找人,要把几间小房好好收拾收拾。现在天冷了,已经不适合抹墙上瓦,只能先把屋里收拾干净,弄几张床和桌椅板凳,老太太也不挑,带着从河南来的十多个人也没去客栈,一起动手搭了火炕,其实这还是跟柳心学的,把屋子简单整理下就在这儿住了下来。

京城多了个景恭王府的长孙女,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老百姓家有点事,街坊邻居还得八卦一阵儿,皇室有点儿八卦,老百姓更愿意听了。老太太在宗人令府里走了一遭,又在景恭王府大哭一场,最后在这一排小房落了脚,早就被好事的人传开了。

京城里,大家都说景恭王府长孙女儿,嘉靖皇帝的嫡系曾孙女,正宗的宗室格格,现在快七十岁了,还坐着辆破马车,穿着半旧的褂子,在破落的景恭王府后院小房住着,十分落魄。

说的人多了,各王府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因为都是宗室,人家景恭王当年还是嘉靖皇帝的亲儿子,就因为人家没儿子了,就给人撤了封号,撤了也行,人家正经的皇家宗室格格回来了,落魄到住在小房里,穿着旧衣服,这不是说娘家人太无情了嘛。

这皇家宗室论其人情往来,其实和民间也差不多,同族出嫁的姑娘回娘家都是贵客,娘家人都要出来给撑腰,要不是让婆家看不起的。

宗室格格那是很尊贵的,哪个不是金玉满堂,谁敢给脸色,当然不用娘家撑腰了,可今天这位尊贵的宗室格格落魄了,落魄的原因还不是在婆家的事,是娘家没了,这叫什么事呀!

各王府的当家夫人就琢磨,是不是应该到这位宗室姑奶奶那儿去看一看。

还没有等她们动身,老太太来了。给一个个王府下帖子要来拜见。

各个王府赶紧隆重地打开府门,赶紧把老太太迎进府里,因为老太太是长辈嘛,现在当家的都是小辈,所以到哪个府邸都得郑重对待。

老太太不卑不亢,到哪都是领着几个蒙古下人大摇大摆地落座喝茶,乐呵呵地和大家说:“姑奶奶我现在在河南,家里还有几百亩地,每天种着地,日子还过得去。瞧,我这还有几个下人,在边境收的,月钱可便宜了,还能干活,我这些年就靠他们照顾。”

大家脸上都臊得慌,皇家的格格现在都种地了,下人还得到边境买几个便宜的蒙古人,这日子太难了。各府赶紧大车小车把金银玉器吃的用的给老夫人带走。老夫人更是不嫌丢人和大家说:“哎呀,我老了也没什么做回礼,这怎么好!”

大家谁敢要她的回礼,再说能给我们回点什么呀?是不是地上的白菜萝卜呀,大家都赶紧说:“应该的,应该的,我们是小辈儿,这么多年也没孝敬您!”

这样,老太太在京城各个王府转了一圈,划拉大车小车的东西,把自己住的七八间房子都快堆满了。

老太太看着满屋的东西,笑呵呵地对身边的人说:“塔木,你们几个是不是觉得我是个眼皮子浅的老太太了。”

“没有,老夫人,您是个刚强的人。”塔木恭敬地说。

“呵呵,我这么大岁数了,也不嫌丢什么人,这些也值不少钱,正好给我的外孙,他在草原苦呀!”老太太的眼泪不觉掉下来了。

“老夫人,您不要难过,小主人现在草原活得很好,我们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塔木在旁边劝解着。

“我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这么点东西,也是为了让你们露露面,以后你们就可以在京城好好待着了,郑国公那个老妖婆的侄孙子也得给他点颜色瞧瞧,你们看着办。”

“是,老夫人,我们做事不会留痕迹的,一定为柳淑人报仇。”塔木几人郑重地答应着。

“好,过几天我去皇宫会会旧人,以后也得给你们在京城找个靠山,有事能有个传信的。”

老太太低喃着,琢磨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