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反击开始
类别:
其他
作者:
jingY8字数:2219更新时间:22/07/10 10:55:58
正月十七这一天,京城里出现了一个爆炸性新闻。王家三夫人为了能把侄女嫁给王崇,编造谣言污蔑柳淑人,今天和三老爷亲自到秦家请罪。
大家是大跌眼镜,原来还有这样的八卦。
很快大家从王家的下人那儿把事情知道个七七八八:“王崇是柳淑人儿子秦明远的老师,和秦家有师生之谊,和柳淑人也是君子之交,绝无儿女私情。三夫人一心想让自己侄女嫁给王崇,可一直被拒,受人蛊惑误会了柳淑人,才酿成编造谣言污蔑柳淑人的大错,现在王家大房和三房打起来了。
这下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为了能让侄女儿嫁过来,就编造这样的谣言,这三夫人也够恶毒的。”有的说:“这柳淑人让三夫人这么污蔑真够倒霉的,也不知这上门请罪是个啥场景,柳淑人会不会原谅王家?”也有的问:“到底是谁那么缺德蛊惑的三夫人?”
总之柳淑人的事成为了新话题。
三老爷和三夫人上门请罪,因为有王崇的关系,柳心也没拿他们怎么着,只是冷淡地收下赔礼,三言两语就给他们打发了。
柳心今天没上朝, 倒不是为了等三夫人赔罪,而是因为秦周他们从山东回来了,捎来了秦富的回信,同时还有一个急件,里面装着给皇上的奏章。
山东这么快就传来信儿,柳心还是挺惊讶的。在她印象中,至少还得一个月。实际上,柳心的走法是按普通人的行程算的,但这次秦周他们可没像以前来京城又走水路,又坐船什么的。
腊月二十二,水面已经封冻了。秦刚几人骑着快马,昼夜疾驰,大年初二晚上就回到了登州。
秦家的人过年回秦家岗祭完祖,初三上午也回到了登州。
恰巧赶上过年,登州的人非常全,王天书、张云白、戚兴国、甚至吴维城都在。
秦富赶紧把大家召集到了秦府,把柳心的信拿出来,给大家传看。王天书和张云白他们自然对柳心的话无有不从,摩拳擦掌想尽一份力,没想到的是连吴维城也满口应承。
一屋人商量了一个时辰,还把杂学院的王徽找来,最后拿出来一个条陈,由秦富给柳心写了回信,由吴维城执笔给皇上写了奏章。
初四就让秦周他们返京,同时秦家子弟做好准备,吴维城他们也严正以待皇上的诏命。
所以,秦周他们今天就回来了。
正经的奏折走的公文上传的渠道,估计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到京。但这私人的奏章可以让柳心替他们转交给皇上。
柳心赶紧让明远把奏章送到皇宫,呈给崇祯。
……
晚膳时,崇祯到坤宁宫和周皇后以及太子朱慈一起用餐。太子殿下就把明远转给他的急件呈给了崇祯。
白天这一天,崇祯又让周延儒她们给吵个脑仁疼。各党都要推荐自己人,往出派多少个官儿,到底升几级?又需要多少钱粮?各党派之间争取自己的利益已经白热化。往富庶地区派的,就是肥缺,人人争着去。要是派到贫寒地区,那你就是倒霉被贬谪了,周延儒他们这些各党大佬都门儿清,你争我夺,寸步不让。
崇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朝政还得指着他们,真要往各地派官员,还真的他们出。
崇祯最后又是甩袖子退朝,晚上想琢磨个妥帖的法子,平衡一下各党之间的关系。
晚饭崇祯也没吃几口,顺手就拿起了太子殿下送的急件。
看着看着,崇祯的呼吸都紧张了。
看完后把一打奏章往桌子上一甩,连声道:“好,吴维城好样的,王天书、秦家都是忠臣,朕要重用你们。”
“来,再给朕盛碗饭!”
原来这些奏章其实就是吴维城、王天书,张云白,秦牧、秦槐、秦刚,秦富等人的联名请战书,还有登州杂学院学生的联名信。
这奏章写的是慷慨激昂,人人都是对皇上无比感激,情愿奔赴各地推广农事,把一生奉献给大明,奉献给朝廷。不但文官个个如此,连戚兴国都愿意派出屯田兵士到各个边镇去,秦富一个百户都愿意去布衣种田。
吴维城更是以自己为例,情真意切地写道:“登州血战,臣本是将死之人,不料皇天厚爱,侥幸存活于世,然皇恩浩荡不计臣之大错,擢升臣为二品高官,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唯专心民生,心劳百姓,已报皇恩。今山东百姓富庶,盖因玉米番薯推广之功,今臣愿往偏僻苦寒之地,用此残生尽臣之能事,为皇上效力尽忠……”
吴威城在登州血战的时候,给崇祯写的奏折,都把小太监感动哭了,这次当然也把崇祯感动了。
皇上吃完饭,又把杂学院的联名信拿出来接着看,登州杂学院以王徽为首的师生向皇上表了决心:就是响应山长柳心号召,积极准备奔赴各地推广番薯,不计较官职,不要报酬,只等皇上一声令下,我们全力以赴!
崇祯手哆嗦着,眼里都有了泪花。
她从当上这个皇帝,就被下边的大臣使绊子儿,出难题儿,就被边镇的大佬要银子,动不动就以朝廷安危来威胁,他都习惯了。
可这次山东这些人,不但官员,就连学生都说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不争不夺,不党不群,就是想干点活,给朝廷出点力。
这怎么能不让崇祯感动哪!
皇后娘娘这两天是满满地对柳心的愧疚心理,此时看皇上高兴,而且皇上说秦家是忠臣。娘娘赶紧顺了两句话,说柳心这次受大委屈了,被那些无事生非的大臣给整治了,自己也跟着遭罪了。
王天监给柳心算命,还是崇祯吩咐的,出现这么大的谣言,崇祯也觉得这事儿做的有点儿过了,心里早就把王天监埋怨上了。这几天推波助澜的,崇祯当然知道是周延儒他们干的好事儿。
崇祯这一高兴,对秦家印象就好了,自然对周延儒这些人更生气,更失望了。
于是心下有了盘算,就安慰皇后道:“你也不用担心,我心里有数,有些人也该动一动了!”
太子朱慈琢磨着母后和父皇的话,给猜个七七八八,就想着周延儒,王天监,我也不能放过你们的。
周延儒还在想着怎么揽权,却不知道大明朝最尊贵的三个人一起把他惦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