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晚春的风采
类别:
其他
作者:
jingY8字数:2319更新时间:22/07/10 10:56:22
柳心这次进京,京城里倒是没有弄出什么动静,一切静悄悄的。
柳心还暗自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平静地过几天好日子了。
可几天后她才弄明白,不是大家都安分守己,居家过日子去了,而是京城的贵妇人都被晚春吸引着,没空再对柳心指手划脚了。
去年晚春在柳心的鼓励下,豪情满怀的来到了京城。
开始的时候,确实如晚春之前所料。
进京的第三天,晚春去王洽府上拜访,王洽的夫人李氏倒是很郑重的接待了晚春,留在家里摆宴吃酒,因为头次相见,还按着规矩送了见面礼。
不过晚春临走时,李氏却是拿出了长辈的派头,指出了晚春在礼仪上的几个问题,又问起王家送过去的两个张师傅,是否安心教导规距礼仪,晚春学的怎么样。
晚春对李氏笑呵呵地说:“婶娘,大张小张两个师傅都在柳心那儿,教导柳心的孩子,我自己又没有女儿,在我身边就是浪费了,再说我这样的性子,也不愿学那些繁琐的规矩,只要大面上不出错就行了!”
李氏张张嘴,有些愠怒,不过晚春没有给她发作的机会,起身告辞了。
两天后,晚春向皇宫递了帖子,觐见皇后。
皇后娘娘毕竟年轻,还是个宽厚的人,晚春依着柳心的面子去拜见,皇后自然没有不允的。
晚春和皇后娘娘一搭话,自然就说起生意上的事。 晚春和柳心不同,柳心是仗着有些先知先觉,才能出些生意点子,晚春却是从小就在铺子里转悠,这些年在登州也没少折腾,论起经营管理和商业手段,柳心还真是赶不上晚春。
以前柳心和皇后娘娘、太子做的生意,只是小打小闹。可晚春一接手,凭着她的商业眼光和视野,没到一个月,这两处生意的收益翻了两番,皇后和太子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这下就不一样了,晚春成为了坤宁宫的座上宾,皇后摆宴,晚春必在邀请之列。
开始的时候,京城的贵妇人都端着架子,对晚春没有好脸色,可几次以后看皇后娘娘对晚春高看一眼,不少人看着皇后的面子,家里弄个茶会啥的,也给晚春送了帖子。
晚春是大方爽朗的性子,而且怀揣几十万两的私房钱,不管哪家邀请,晚春都欣然前往,而且出手大方,到哪一家带的礼物都价格不菲。京城的高门大户,虽说都很富贵,但说个人的私房钱那还真的不多,晚春大把的砸了银子,把一干贵妇人都镇住了,谁能和银子过不去呀!
看在银子的面上,晚春到哪都能得到几个笑脸,不过晚春也不是冤大头,很快和几家合伙的铺子,就在京城开了张。
因为心纯和俞家定了亲,再加上戚夫人的关系,晚春也和俞家当成亲家的关系走动。俞夫人和晚春对脾气,俞家又是刚刚被朝廷启用镇守延绥镇,家底正是空的时候。
两人一拍即合,又联合了和俞家交好的几个落魄武将世家,合伙做起了皮毛、绸缎、农具、古玩等生意,这一年来,晚春先后开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铺子,带动了京城多个豪门贵妇人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本来瞅晚春不顺眼的李氏,也放下长辈的面子,到王天书府上找晚春聊天,再也没有长辈的矜持,而是满脸笑容地对晚春说:“侄媳妇,做生意怎么也不能便宜了别人而忘了自己家!”
晚春当然不可能和李氏交恶,毕竟同宗同族嘛,王天书也还得靠着王家照应。
晚春自己掏私房钱新铺了几处买卖,让王家派几个人管理,给了李氏五成干股。
这样晚春再去王家,那是大开中门,府里的几个长辈都是亲自迎接,甚至王家有什么婚丧嫁娶的大事,都让晚春这侄媳妇儿出面打理,王洽府里的管家也都向晚春去汇报账目,把王洽府里和王天书那边绑在一起,感觉有点亲叔侄的意思。
柳心进了京,第二天和晚春去见了皇后娘娘。
周皇后拉着柳心的说:“柳心,这一年多你又受了苦,什么倒霉事都让你赶上了,这次进京就多待一阵,啥事也不用你操心,晚春都办的妥当着呐!”
“娘娘,还不是你给我脸面,要不京城谁认识我李晚春哪!”
“你呀,就这么贫嘴,现在你可是香饽饽,大家都想着你哪!”
晚春和皇后相互打着趣儿,说说笑笑,十分热络。
柳心这下放心了,晚春在京里确实比自己强。柳心知道自己为人有些方正,真的不适合在这个贵妇人圈中打交道,这下子姐姐弥补了自己的缺点,以后京城这一块,倒是可以安心了。
晚春的能力还不止这些,不但在京城人脉和圈子这事没用柳心操心,晚春还把秦家书局打理得红火了几分,而且把杂学院的生意在京城全面铺开了。
杂学院的温室大棚,经过这两年发展,又多了十几个,反季蔬菜占据了京城冬季蔬菜市场的很大份额,以前在皇店代买,晚春去后在京城东西南北都开了分铺,而且价格也做了调整。
京城杂学院的学生,已经有陆续毕业的,不过也有新生补充上,总体上规模在逐渐扩大。
现在农庄的收益不但能供应日益增长的杂学院的学生,而且还能有结余给徐家创造效益。柳心很欣慰,毕竟义父徐光启一生清廉,没给儿女留下什么家产,只剩下这么一个农庄,而且之前开办杂学院,徐冀还是陪着柳心赔钱赚吆喝。柳心一直再想法子贴补一下徐家,这下农庄有了收益,也对徐家这些哥哥和子侄辈有了交代。
徐家的人已经返回杂学院,晚春在此之前已经拜访了徐冀,柳心一来,王徐两家也当成了正式的亲戚关系走动起来。
王天书到顺天府不到两年,不过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他一力主导的番薯种植,已经在北直隶普及,目前京郊百姓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改善,最起码面黄肌瘦的人少了,家里都能吃上顿饱饭。去年的京察,王天书得了一个“优”,而且由于推荐了孙传庭,崇祯对王天书也有比较好的评价。
在王洽的教导下,王天书开始融入了京城的官场。
本来按照王家的计划,再有个三五年,王天书就能在京城得到朝廷重臣的认可。
可是晚春到京这一年,成功的开展了夫人外交,不但在一品二品的大员后院进进出出,而且通过生意和京城的勋贵也拉上了关系。
通过晚春给王天书积攒的人脉,王天书这个三十多岁的三品官,在皇城里已经成了一个耀眼的政治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