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君王修身
类别:
其他
作者:
jingY8字数:2277更新时间:22/07/10 10:56:23
今年的春闱一共九天,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实际是九天七夜。
因为今年二月皇宫有几件大事要办,之前崇祯要把春闱时间定在三月,明远他们几个知道消息也是按照三月份准备的。
可是临近二月,翰林院和一些文官不干了,搬出祖制规矩,国家轮才大典时间不能改,这又把春闱时间给生生地挪回来,按照旧例进行。
木川他们乡试的时候是秦富带队去的济南府,柳心虽然知道科考不容易,但还真的不知道考生会这么辛苦,这一打听才知道春闱和乡试一样,居然九天不出考场。实在是得有个好体力,要是年迈老翁,都容易出师未捷身先死。
柳心在考试之前,让五个人放松,养足睡眠,准备了考试必备的物品和不易变质的食物和水。
二月九日四更天,柳心带着两个侍卫给明远等人送到贡院外围就进不去了,这里已经布满兵丁,严禁百姓靠近。
贡院的外面建有两道高墙。两墙之间留有一丈多宽间距,形成一圈环绕贡院的通道。围墙的四角又建有四座两丈多高的岗楼。
明远随着人流进到贡院,又经过三道门搜查,每道门都要对考生及其携带的衣服、笔墨、油灯等严格检查,为防考生在食物中夹带作弊答案,在进考场时,兵士用刀将明远带的糕点全部切成不足一寸见方。
明远的考号是丙字房二十三号,这里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大约七八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
明远按着顺序找到自己的号房,位置算在中间,没有靠近臭号,也没有在边缘漏风漏雨,还算比较好的位置。
号舍四尺见方,面积一平方多一点,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二尺的地方,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
明远知道这木板白天是桌晚上是床,白天考试时,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供考生坐着答题,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
明远打开包裹,把笔墨纸砚摆好,然后拿出一块油布挂在门口当门帘。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这次的题目出自《尚书》的几句: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淳叙九族?,庶明励翼,还可远,在兹。”
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呐,说的是:
考察古代传说。
皋陶曾说:“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就会决策英明,大臣
们团结一致。”
禹说:“是啊!怎样才能做到呢?”
皋陶说:“啊,对自己的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修养要持之以恒。要使亲属宽厚顺从,使众多贤明的人努力辅佐,由近及远,首先从这里做起。”
一般科举从《尚书》出题的并不多,因为治《尚书》的人少,而明远知道此次主考姜逢元是治《尚书》的,这段时间才重点关注了一下。
明远在这儿打着草稿,琢磨着如何开题,想着想着,越发觉得这题出的有些怪异。
因为《尚书》这一段对从政者训诫的话,还有几句: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禹十分佩服这种精当的见解,说:“是这样啊!”
皋陶说:“啊!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在于安定民心。”
禹说:“唉!要是完全做到这些,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能够用人得当。能安定民心便是给他们的恩惠,臣民都会记在心里。能做到明智和给臣民恩惠,哪里会担兜?哪里还会放逐三苗?哪里会惧怕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佞之人呢?”
作为完整的《尚书》中的一篇,皋陶是对参与治理国家的人提出了修身、知人、安民三项要求。
而这次试题就提了修身,这就有些偏门了。
虽然科考经历这么多年,从最开始的完整议题作答,后来为了避免重题,也会抽出几句作为考题,可即使抽出来的考题,也会是这论断中的中心句,不会如此弄出个开头几句的,真不知道这次出题的大儒们是怎么想的。
明远琢磨了小半个时辰竟无法下笔,索性把笔放在桌上闭目养神,慢慢思量这次出题的意图,想着想着,明远突然明悟了。原来这竟然是东林党的试探,看看考生对天子的态度。
如果考生写天子该修身立德,就会指出天子德行有失,迎合了东林党,也可能入了这次姜逢元的眼。那么就站在了皇上的对立面,以后只能成为东林党的党羽,做党争的棋子。
可如果不顺着东林党的意,那主考官和把持成绩的人就会看你不顺眼,自己就可能上不了榜。
怎么办哪,明远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明远又想到木川几个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领悟了其中的意思。
号场里木川看着试题也皱起了眉,明远在考前给几个人透露了一下主考官是姜逢元,让他们关注下《尚书》。
对试题的这一段木川也看过,他倒没有明远想的那么多,不过也没有谄媚东林党的意思,内容还是偏向了皇上。
李厚德年长,他经历的事多,特别是这几年和秦家以及柳心的接触,也逐渐窥得了朝廷的一角,对皇权和东林党的矛盾还是看在眼里的,一看这试题,没有犹豫,开题就是一个标准的保皇党立场。
秦昌明和秦明文看见题目后,像其他考生一样,没有想到它的政治性,就把它当作一个论断,结合自己对其理解,中规中矩的做了答,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号场里,明远的心乱了,一上午都没有动笔,中午的时候吃了点干粮,又假寐了一会儿,这才坐下来。
明远甩了甩头,把这些患得患失的思绪抛开,想着自己是太子伴读,深受皇恩,娘还受到了东林党的迫害,这次自己宁可落了榜,说什么也得站在皇上这一面。
明远终于下定了决心,顿时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的一篇大文章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