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旱
类别:
其他
作者:
jingY8字数:2066更新时间:22/07/10 10:57:00
崇祯十年,一场蔓延全国的大旱由北向南开始了。
柳心刚刚在山东喘了口气,河南的旱情越发严重了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河南那有二十万亩的田庄,柳心实在放心不下,马不停蹄地赶到河南。
柳心那些农庄,因为种的全是番薯,现在佃户还有些库存,加上江南贴补的粮食,暂时倒还能维持生活。
福王在开封也跟着种了大量番薯,而且因为番薯的产量高,目前情况还是比较稳定。
可河南其他府城的情况就不乐观了,柳心刚到河南的时候,吴维城已经愁的满眼通红,从本质上说吴维城真的是个好官,他去了河南就主推番薯种植,可是毕竟官方推广的效率还是比民间差了不少,虽然在番薯种植上也下了大力气,但百姓手里却没什么存粮。
吴维城就和柳心商量今年的粮食怎么能顶到下一季收获。但是柳心知道河南的情势可不是一时之策就能解决的,所以还是告诉吴维城不要心急,做好打长期仗的准备。
听柳心对未来旱情的分析,吴维城才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了。
开封府一城也救济不了整个河南,吴维城知道现在唯有采取柳心在山东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水利设施,邻近水边儿,哪怕田间地头一尺一寸的土地都要种上番薯,现在是能种一棵是一棵,多种一棵就能多一分保命的粮食。
河南的大小官员被吴维城逼的每天在田间地头间徘徊,人命关天不得不为之!
秦明武、秦牧、秦槐、秦明文等等在外地的秦家族人陆续地传回消息,除了江南还好些,其他地方旱情都很严重,首当其冲的就是陕西,柳心自然明白这并不是局部现象,也不是今年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山西、陕西近些年就没太平过。
今年因为颗粒无收,陕西境内流民又聚在一起。秦牧的延安府还是情况最好的,因为毕竟是最先推广的番薯,老百姓手里还是有些余粮的。由于秦牧在此官声甚好,老百姓并没有骚乱,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秦牧身上,觉得秦大人会给老百姓一口吃的,因为毕竟当年就是秦牧带领大家种植出亩产几千斤的番薯。
秦牧本来也知道天下旱情的消息,因为柳心在多年前已经给大家提了醒,而且近两年在秦牧和柳心的通信中,柳心已经明确的告诉他旱情要来临的,而且还不会短时间结束。
这次颗粒无收,没有人来逼迫秦牧,甚至没有人在府衙门前号哭、祈求。可秦牧的心理却越发沉重,安排人赶紧对全府的粮食情况摸了一下底:看看官民一共有多少粮食?还能撑多久?
几天后拿到数据,倒还是能让人松口气,按照延安府的人数统计还能撑一年。
按正常情况,如果来年没有旱情,应该问题不大。可是老天爷不会这么轻易的就饶了这些人,万一来年再来次颗粒不收,那老百姓就性命堪忧了。
延安府的老百姓还像以往一样静悄悄地安守田园,其他州府的人逃荒的路过延安府。有相熟的或看到可怜人,老百姓就暗中留了下来,这无形中加大了延安府粮食缺口。
崇祯十一年底,秦牧向朝廷上了请粮折子,京畿地区这几年收成也不好,根本没有余粮,崇祯只是给秦牧他们回复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朝廷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救济的粮食。
秦牧此时不得不向柳心求救,虽然重灾区是在河南,不过陕西两年颗粒无收得先应急,柳心赶紧安排从山东调配粮食向陕西出发,为了赶进度,也请在陕西附近的秦家子弟就近支援一下,争取帮秦牧渡过难关。
大明其他的地方,情况也很糟糕,雪片般的求救折子飞到崇祯的案头,崇祯整日焦头烂额,不过朝廷从江南运来的粮食大多送到了边镇,这些边镇大佬可比老百姓难弄得多,弄不好就要哗变,崇祯咬牙也得供应着粮食。这时崇祯倒是越发的感激秦家,感激柳心了,要是没有柳心力主推广番薯,现在饿死的何止千万,虽然目前情况依然危急,可毕竟没有出现大面积死人现象,而且边镇相对安定,为大明度过劫难提供了有利的局面。
河南的情况也逐渐开始糟糕,大片干裂的土地,除了秦家主推的区域,其他地方岌岌可危,再次回到几年前那种流寇横行的时候。
虽然原本历史上要大展身手的李自成已经被柳心这小翅膀扇的偏离了方向,更是在秦明武和克鲁的联合夹击下退出了中原。可是随着大旱来临,流民流寇卷土重来,张献忠带着农民军再次在河南边境流窜。
崇祯十四年,一群群流民瞪着毫无神采的眼睛路过柳心的农田,有胆大的眼中露出贪婪的神色,而老幼妇孺。就是踉踉跄跄的前行,他们也不知道该逃向何方。河南的个别地方已经发生了啃树根草皮吃死人吃观音土等等情况,柳心知道用番薯种植为大明争取了五年时间,已经到了极限。
山东的粮食产量,目前仅有两成,不过老百姓还基本能填饱肚子,按照推算,山东这一带应该咬咬牙就能挺过去了,而河南除了开封府还在勉力维持。其他地方是无力回天了,只能靠山东救济,定量施粥救济,这种情况可能还得二三年。
柳心决定再下江南,虽然上次的江南之行给柳心留下了阴影,可现在觉得这次不下江南恐怕还是不行。
在江南,钱塘县的秦槐那一带,目前还能实现一年三熟,这两年已经开始往河南运粮。
柳心还是想到江南挖掘下潜力,毕竟一年三熟这产量实在是太诱人了,哪怕多出一亩,一年就能多出上万斤的番薯,多少人命啊!
柳心收拾了全部家当,把银票、首饰、玉器都收拢了,这次柳心下定决心,只要江南还有地,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粮食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