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秦家丧事

类别:其他 作者:jingY8字数:2092更新时间:22/07/10 10:57:06
昔日繁华热闹的秦家岗,这段时间似乎笼罩着一股愁云,失去了往日欢笑的场景。即使是集市的小贩儿在叫卖时,声音中也少了以往那种热络和欢快。

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家最老的长辈,秦三爷病重了。秦家岗上下两三千口。除了秦家本家人,剩下的主要是秦家的佃户和下仆,长居的外客也都是秦家的姻亲故旧,当然这些临街的小贩不算,不过他们也知道这是秦家的地盘儿,所以在秦家人满脸忧色的情况下,大家也不好喧闹嬉笑,以免让人觉得对主家不敬。

“爹,爹呀!”在秦家族长的大院,一大早就传出了秦坤元撕心裂肺的两声喊叫,紧接着是家里妇人的啼哭。

“老爷子没了!”附近的人家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应该是秦三爷过世了。

果然,秦坤元的家门口很快挂上了招魂幡。而且出去报信儿的人从秦家涌了出来。

秦家岗虽然地方很大,但是最近秦家近支族人都守在秦三爷这儿,特别是从昨天开始,秦三爷已经不能进食,陷入昏迷,只等着咽这口气儿了,族人自然都守在了这边,想陪老人度过最后的时光,所以真正亲近的人此刻都在,只是通知家眷而已。

不到半个时辰,秦家的孝子贤孙已经在秦坤元的院子站不下,排到了大街上,因为附近也都是秦家本家,所以倒也不分是丧家还是客家,都开始安排人进入,各本家也换上丧服,招待姻亲唁客。

追溯秦家的丧事,上次还是柳心刚来时秦朗去世的时候,已经十几年过去了。

再就是登州血战的时候,秦家死了不少族人和下仆,但当时毕竟是战死,和平时的治丧还是不一样,而且当时还有忠烈祠,还有官府的层面,所以算不上完整的秦家丧事。

要说纯是家里的族人过世发丧,十几年来还是头一回。再说秦三爷辈分最大,还是八十多岁的老寿星,而且还是寿终正寝,算是喜丧。

现在的秦家已经不是当年的秦家,人口众多枝繁叶茂,还有不少当官为宦的,大明推崇仁孝,秦家自然对丧事十分重视。

因为老爷子在炕上躺了几年,病痛折磨了很久,而且从上个月大夫就诊断出只是熬日子了,所以在登州境内的族人都陆续的赶回来,就连秦富也从威海卫赶回来,想见三爷的最后一面。当然已经赶到外省外州府去推广番薯或做官的族人,自然赶不回来了,却是一种遗憾,不过大家也都理解。

秦家老爷子发丧,这是震动登州府的事儿。莱阳县衙因为离得近,不到一个时辰,县太爷就赶来吊唁了。

秦家因为人口众多,为秦三爷发丧,该准备的事情早都准备妥当,所以三爷咽了气儿,这边灵棚就搭起来了,祭奠用品用具也已经准备周全,能够接待唁客,而能够上香、跪灵守灵的人自然是数不胜数。丧仪班子就有好几伙儿,在这儿对着吹着哀乐,挽联、花圈、祭品,那更是摆出了老长一队。

秦三爷打算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再出殡,每天都是三上香三上庙,还有三哭灵。这样秦家岗人来人往,昼夜不停。

丧礼之隆重,让活着人都羡慕。总在秦家岗摆摊卖货的小贩儿,有的在低语:“要是自己死了,能有这排场,哪怕现在去了也值得!”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只有羡慕的份儿,谁让这是秦家,出了无数官员的秦家,出了活菩萨柳淑人的秦家,还出了探花郎、驸马爷的秦家。

在秦家大肆操办丧事的时候,可苦坏了周围两伙人。一伙是老吴带领的锦衣卫,另一伙自然就是塔木他们。

两伙人脚前脚后到了这儿,都往兵器库这个方向赶,可他们没想到恰好赶上了秦家办丧事,这时人都重视丧仪,要没有深仇大恨,都不会直接赶到丧家动手。

锦衣卫人手少,也不想太惊动秦家人,他们想依靠官府,来个人赃俱获,让秦家没有反口的余地。可到这儿,老吴也是傻眼了,看到秦家丧事这么大的排场,登州大小官员纷纷如丧妣考般来吊唁,就知道别说是县衙,就是登州压根儿就是老秦家的天下。

你找官府,这帮官老爷可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对锦衣卫恭敬听命,没准自己找上门就是找抽,还会被人扣住走漏了消息。

那怎么办?只能也找同僚,锦衣卫的援兵,可这却是需要时间,现在只能等。

塔木也有些犯愁,秦家岗到处都是人,连晚上也不得消停,现在想抛开秦家人,偷着将器械运出去也不可能。

但如果不找秦家人,因为老吴在这儿盯着,自己不敢轻举妄动。可现在找秦家人,塔木知道只能找秦富,因为现在柳心没在家,外边儿当官的都没回来,秦富就是秦家的主心骨,而且当年克鲁他们和秦富一起打过仗,打劫兵器库的事也是秦富带人干的,塔木知道这事只能找秦富。

可是秦富天天守在秦三爷的灵前,想接近还真有些不易,而且周围人多嘴杂,这事儿还不好张扬,怎么都是为难,现在只能等待机会。

老吴几个人和塔木几个人都在兵器库附近埋伏、转悠,兵器库实际上是秦家粮库,秦家也派人把守,这样一个兵器库围着三伙人。

除了秦家人光明正大的把守,老吴和塔木两伙人倒为难了,都要争取不能被别人发现。

塔木这些人埋伏在东北侧,借着树木遮挡,而老吴那些人在西南侧,也在遮遮掩掩。

老吴知道秦家人,但还不知道塔木他们,所以老吴整天的活动都避开秦家人,不过却被塔木他们看在眼里;而塔木他们,秦家人和老吴他们都知道,他们要避讳的地方更多;只有秦家人,既不知道塔木他们,也不知道老吴他们,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还轮流回去守灵和换饭。

三伙人就像在藏猫猫,形成一种比较玄妙,也比较奇特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