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劝降洪承畴
类别:
其他
作者:
jingY8字数:2071更新时间:22/07/10 10:57:18
松山之战,皇太极还是很满意的,这次大战是他亲自领导两个旗的兵力打的先锋,大战的胜利不禁使他威望日隆,而且也狠狠打击了多尔衮。
多尔衮和多铎现在是大清的两员虎将,而且隐隐有对的感觉。要不是前两年明蒙联军给多尔衮以重创,让他失了些元气,今天大清的局势,可能已经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不过多尔衮的威望,在大清还是与日俱增,羽翼渐丰。皇太极害怕多尔衮做大,以后尾大不掉,为后世着想,很多战事都避开多尔衮,让他没有立功的机会。
这场松山之战,皇太极没想御驾亲征,可是多尔衮前来请战要带兵出征,皇太极没准,后来才自己亲自上的阵。
大明的主帅是洪承畴,他是大明祟祯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备,谋略过人,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在战事初期,皇太极还吃了些苦头,不过好在大明的崇祯是个多疑的人,军事才能也实在是一般,屡屡改变战略。虽然洪承畴多方部署,可惜边镇的将士和总兵各怀心事,人心不齐,各自为政,才有了这次溃败,当然对皇太极来说是难得的大捷。
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不禁起了爱才之心,虽然暂时她还不会重用洪承畴,不过可以把洪承畴留给子孙重用,大清缺人才呀!
毕竟满人起家太晚,如何能和拥有千年文化人才济济的大明相比。
大清要想着有一天能入主中原,只能重用汉臣汉将,皇太极在这一点上是坚定不移的。所以对大明的大臣将才,皇太极不惜用重金、权力、美女,能拉拢的尽可能的拉拢。这时候,他表现出了一代雄主的霸气。
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先是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政策笼络他,下旨以礼护送洪承畴到盛京;同时,皇太极命人斩了一同被俘的巡抚邱民仰等人,以威吓洪承畴。可这一番做派,洪承畴面不改色,坚决不降。
皇太极又派了吏部尚书范文程去劝降,范文程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范文正公的后代,你看他还不是乖乖的为大清效劳了,派他去劝降也算是有典型示范的作用。
可惜范文程也劝说未果,洪承畴严词拒绝,誓死不降!
局面就僵到这儿了,皇太极只能自己先行启程返京,让范文程带着半旗的兵力押解洪承畴到盛京再做打算。
范文程这几天就陪在洪承畴的身旁。范文程是汉人,也算博古通今,到了皇太极这儿,开始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排挤,不过因为多谋善断、又精通汉族文化,为皇太极没少出谋划策,自然也有了一些地位。
不过盛京的满人特别是多铎他们是看不上范文程的,非我族类、其心可诛,大家都有这样的心思。
唯一例外的有一个人,就是多尔衮,他对范文程很是礼遇,经常把范文程请到他的大帐饮酒聊天。
皇太极看在眼里,对多尔衮多了几分忌惮,他觉得多尔衮比他的几个儿子多了份心机,还真是很大的威胁。
随之皇太极对范文程更加的礼遇,总带在身边,而且也对自己的几个儿子灌输了得善待汉人的思想,范文程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和多尔衮的来往就少了。
投靠皇太极以来,范文程心里也有些战战兢兢,毕竟顶着个汉奸的罪名,他已经回不了关内,只能在皇太极这里站脚。
这次被皇太极派来劝说洪承畴,他可费劲了唇舌,说了大量“良禽择木而栖”的话,可是洪承畴就是不出口投降,甚至说重了就一心就死。
范文程绞尽脑汁没找到好招,但也没敢放弃。皇太极先行之后,他领着半旗人马陪着洪承畴慢悠悠地往盛京赶。
这日来到了一个路口,恰是个满族小部落,看见大军到来,部众赶紧呈鸟兽般散去,范文程和洪承畴进到一处民宅。
范文程安排人做了些饭菜,亲自端到洪承畴面前,洪承畴端起饭碗就吃,可随后还是神色淡然,范文程在对面静静地坐着,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不时地晃动袖袍,即使把燕泥甩掉后也还是露出厌恶的神色。
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很快一封急奏传给皇太极。信中言道:“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接到范文程的信儿,不禁想到了他的宸妃大玉儿。大玉儿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和她的姑姑哲哲不一样,她的野心和权谋是男子也不相让的。当年之所以娶哲哲,无非是想和科尔沁联姻。满族这边势力不足,需要拉拢蒙古族,而科尔沁是最先倒向他的,皇太极也借机娶了科尔沁的哲哲。
这几年科尔沁和大清的关系愈发紧密,当吴克善提出把大玉儿送过来的时候,皇太极没有犹豫的就点了头。毕竟现在科尔沁做主的人已经是吴克善了,这哲哲是吴克善的姑姑,姑姑当然比不上妹妹,这也是大玉儿进宫被封为宸妃的原因。
皇太极很快看出了大玉儿的不同,她不是一般的女子,为得到权位,她可以不惜手段。甚至皇太极也看出大玉儿和多尔衮有些纠葛,虽然不明显,但完全是隐患。
这次皇太极让大玉儿去拉拢克鲁,存的也是试探的心思。克鲁不一定能拉拢上,但总要试一试。大玉儿果然没有犹豫的就去了,皇太极心里是有些失望的,不过随即也释然了。
现在有了洪承畴这件事,皇太极又给大玉儿送个信儿,没有明说,只是点了一下这事儿。他都没想到,大玉儿一接到信就奔着来了,而且非常不幸地落到了红娘子的手中。
此刻,红娘子来到了离盛京二百里远的草原,就在这儿坐等洪承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