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同行
类别:
其他
作者:
jingY8字数:2088更新时间:22/07/10 10:57:21
陈圆圆带着丫鬟侍卫急匆匆赶路,在离宁远城七十里的地方和洪承畴相遇了,至此洪承畴和陈圆圆结伴,在一队亲兵护送下一路向关内而去。
洪承畴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这些年锦衣玉食养着也不显老,瞧上去也就四十上下。而且他博文广识,谈吐不凡,幼时他的老师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果然这些年下来,他运筹帷幄杀伐果断,凛然一股上位者的气势,算是位威严儒雅的大叔,正是一个男人很有魅力的时期。
陈圆圆和吴三桂是年龄相仿,两人在一起也算是郎才女貌,不过陈圆圆是妾,以色事君只是个玩物,开始也是你侬我侬,时间久了,感情趋于平淡,真情更是没有,整日只能靠讨好吴三桂活着。
和洪承畴结伴而行,开始的时候,陈圆圆还比较拘谨。当时为了追上洪承畴的队伍,她咬咬牙骑马而来,可是女子骑马毕竟在体力上有些吃亏,时间长了受不了,而且陈圆圆原本就是柔弱的江南女子,走路都是弱柳扶风的,只是后来在边镇的时候,吴三桂总是赛马,偶尔会带着陈圆圆,陈圆圆跟着学了几次,能够骑着小马驹遛一遛,倒没有真正长途骑马驰骋过,这次算是破天荒了。
因为知道洪承畴是吴三桂的上司,而她自己只是个妾室,陈圆圆万不敢在洪承畴面前放肆,七十里路就把陈圆圆的大腿里磨出了血泡,她没敢吭声,只想悄悄地跟在队伍里,别让洪承畴嫌弃了。可很快,陈圆圆觉得自己真是多虑了。
看到陈圆圆头上香汗淋淋,洪承畴为了迁就陈媛媛,居然让亲兵雇了软轿让陈圆圆坐上,而他自己则缓缓地骑着马跟在旁边。闲暇时,洪承畴就放下架子,一脸笑意低声细语地和陈园园说着话,时刻照顾她柔柔弱弱的样子,特意放慢了速度,队伍缓缓地前行。
路途遥远,陈圆圆渐渐地会和洪承畴说几句话,快进京城的时候,两个人已经非常熟了,偶尔甚至会开几句玩笑。
到了京城,洪承畴觐见皇上,陈圆圆去了田家。
这时候,田家已经落魄了,田贵妃被打入了冷宫,田弘遇自己又被削了爵位,田家子弟也没有出色人物,这些年狐假虎威还激起了民怨,现在夹着尾巴做人。以前一些趋炎附势之辈要么成鸟兽状散去,要么就转换了门庭。
田家目前冷冷清清门可罗雀,陈圆圆以义女的身份前来探病,田弘遇很是感动,毕竟陈圆圆已经是吴三桂的妾室,也代表吴三桂的心意,能千里迢迢来探病,这是很给田家涨脸面的事。田弘遇这些年最在意脸面,当即对这个义女打起亲情牌,没有让陈圆圆在外客居,而是以田家姑奶奶的身份住了下来。
洪承畴进宫见了崇祯后,就赋闲在家等着朝廷的安排,闲得无事居然去田家探了病。
洪承畴的到来,对田弘遇来说,可是意义重大。
田弘遇作为一个贵妃的父亲,之所以这些年如此钻营,拉拢权贵,无非是因为他出身草莽,总想着有一天出人头地,成为世家贵族人上人,改换门庭使子孙传承下去。
即使凭着各种手段,加上女儿在宫里有点位置,还是没有真正的贵族和重臣愿意搭理田家,要不也不至于当时还想叫田玉儿去拉拢秦木川。
对于洪承畴这样的总督级的人物,在朝廷中举足轻重,即使现在赋闲几日,但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马上就要官复原职了。这么炙手可热的人物,就是田弘遇风光的时候都是想拉拢也拉拢不来的,何况是已经落魄下来。
可是洪承畴恰恰就来了,田家诚惶诚恐地对待洪承畴,不知这位洪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洪承畴当然也没遮掩,再问了几句病情后,说明来意,说和田家的义女陈圆圆从边关一路而来,才知道田弘遇生病,特意前来探望一二,人参当归等珍稀药材不说,还送上了五百两纹银,这在田家兴盛时倒是不太显眼,可现在却是重礼了,田家的子弟赶紧进来答谢,把陈圆圆也请进前厅想见,当然大家都明白洪承畴是来看陈圆圆的,只是没有说出来。
陈圆圆不过是个歌女,只是田弘遇当时为拉拢人,收为义女给个名头,可是田家败退后,就这么个义女,还只是吴三桂的妾室,都算涨门面的事儿,现在洪承畴明明是看着陈圆圆的面子来的,田家自然把陈圆圆推到了前头。
洪承畴这次探望,直接把陈圆圆的位置捧高,此后只要来人话里话外,总让人觉得这是当家的姑奶奶,甚至有些大事也需要陈圆圆在前面照应着,把田家的几个当家奶奶都比了下去,不过此事也没人敢泛酸,还指着陈圆圆给田家争点门面,甚至以后的子侄辈还可能需要陈圆圆的照应。
田弘遇终于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在腊月里过世了。
田弘遇的葬礼,陈圆圆竟然作为出嫁女主持了丧三儿,洪承畴不但让管家送了丧仪设了路祭,而且亲自到府上吊唁。
不知田家人心里怎么想,陈圆圆是真感动了,办完丧事后,给洪承畴邀进府,亲自下厨招待,款待洪承畴至夜半。
在朝堂的吵吵闹闹中,来到了崇祯十七年的春天。洪承畴也终于接到官复原职的圣旨,不久就再次到边关上任了。
而大美人陈圆圆也没有立刻返回到吴三桂的宁远关,而且不久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众人不知道她的去向,当然也有风言风语说,她跟着洪承畴走了。
在不知不觉之中,京城里就流传了洪承畴和吴三桂,还有陈圆圆的三角恋情版本,而不久后,也被吴三桂的亲兵传到了宁远吴三桂的耳朵里。
吴三桂接到消息后,先是震怒,然后和心腹幕僚在书房里待了一下午,不久幕僚赵先生怀揣着吴三桂给祖大寿的书信悄悄出了宁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