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旧事(上)
类别:
其他
作者:
李赤铜字数:2678更新时间:22/07/10 22:20:16
春雷乍动,惊蛰初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这时的天候虽还未至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之时,却也已到了树吐新芽,万物复苏之际。
河南省登封地界临近嵩山南麓的大道上一伙人马缓缓向西而行。这群人约有百十来人,男女老幼皆有。一个个衣衫褴缕、蓬头垢面,神情木然。队中多人带伤,却又人人手执枪棒,不过老人妇孺手中的多为木棒钝刀,好一些的兵器皆在男人手中。
行进中队内突有两人委顿倒地。身旁之人拉扯他们几下,但那两人却已是出气多进气少,眼见不能活了。
队前跑回三人,其中两个后生见到倒地之人,哭天抢地呼嚎不断。同他们一起来的那人显是个首领,向着队中之人问了几句,又看了看那倒地两人的气色,叹了口气拍了拍那两个后生。那两人也不理他,只是大哭。
这般闹了一番,队伍才又前行。后队之人路过那两人身旁时,有两个妇人从他们手中拿过钝刀,将自己手中木棒丢在一旁。有几人从那两人身旁走过时,眼中露出森然喜色,呲着黄板大牙啧啧有声,仿佛看到什么美食大餐一般。抬头向队前瞧瞧颇有些顾忌之意,最终摇摇头,方又动身。
这群人刚刚走远,离开大路几丈处的疏林中忽地钻出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来。其中一个少年青衣小帽一付小厮模样。他望了望先前那些人远去方向,呼了口气,抹了抹额头冷汗,说道:“少爷,这已是咱们今日遇见的第四拨儿向西去的饥民,前面说不定还有更多。您说这洛阳咱们还去不去?”
那被称为少爷的少年,皱眉想想道:“前面再走几里应到张家营子,咱家有个表姑住在那边,咱们去那里打听些消息再说。”说罢,重又钻入树林。那小厮摇了摇头,也跟着回身入林。
其时正是大明崇祯十四年,天下之势纷乱如麻,兼之连年水旱成灾,流寇蜂起其内已李自成、张献忠二贼为大,外有辽东满清铁骑虎视关外。崇祯帝虽然竭精殚虑,力挽将倾之大厦,但天下根基败坏,大势早已积重难返,大明王朝的统治内有蛀虫噬咬,外有风雨侵蚀,实已到了腐朽不堪,行将倾塌之境地。
两个钻入树林的少年家住开封城南十里外仙人庄李家村。那个青衣小厮名叫李安,而被他称为少爷的少年姓李双名慕仙。 其父李喆生性淡泊,乃是万历三十九年进士,曾在山东、江浙等地历任官职,只因他为官清廉,又不善奉迎,仕途始终不畅,几载宦海沉浮,更是看尽世态炎凉。时逢庙堂上东林党人同魏阉之间斗砭激烈,李喆明哲保身,致仕返乡,醉心于老庄玄学,几年间颇有心得,若不是中年得子,或许早已弃家寻道去也。
这李慕仙自小聪慧异常,三岁阅书便已能过目不忘,且也似其父喜好老庄,启蒙后更是遍读家中道藏,于四书五经只是略看并不上心。好在家道殷实,吃穿用度尽皆不愁。
这一年正月刚过,厄讯忽至,家中叔父客死洛阳。其父也正病重,李慕仙乃是三堂独苗,无奈下只好带着僮儿李安上路,前往洛阳欲将叔父的尸首领会安葬。出门时已听闻道路不静(这个字可能不对,但一时想不起哪个字了),多有盗伙。主仆二人提心吊胆地过了郑州,沿途虽是饥民处处,却也没碰上甚么剪径的强人。
过郑州时,二人跟上了一队西去洛阳的行商,本已为人多更加无妨,没成想刚到登封地界,四乡忽然大乱,一群盗贼涌出,不由分说见人便砍,幸好他们主仆二人随在队尾,又见机的快,躲入山林方免了一刀之厄。
天色将晚,李慕仙主仆在林中钻了半日,二人又饿又怕,疲累欲死,眼见四周昏黑心中更是焦急。正狼狈间,李安忽地向前一指,道:“少爷,您瞧!”李慕仙顺着他手指看去,只见远处一点火光,喜道:“咱们借宿去。”
当下两人向前行去,没走几步,李慕仙忽道:“倘若那是贼窟,咱们岂不是自投死路么?”李安吓了一跳,颤声道:“那么咱别了吧。”李慕仙眼见林中愈来愈黑,想了想道:“先悄悄过去瞧一瞧。”于是二人蹑足向那火光处走去。
行到临近,见是一圈篱笆围着的两间茅屋。李慕仙正想往里窥探,忽然一只狗大声吠叫起来,两人毫无防备,被吓了一跳,幸好有篱笆所阻那狗只是在院中乱叫,并没扑出院来。这时院中有人开声问道:“外边是谁?”话音刚落,柴扉开启,一个村妇走了出来,手中举了一盏油灯。
李慕仙忙上前拱手见礼,道:“大嫂您好!我们是过路的客人,错过了宿头,想在府上借宿一晚。”那村妇打量他们二人几眼,道:“请进来吧。”
三人进了院子,村妇将黄狗驱走,引着二人向一间茅屋走去。这时西屋内一人问道:“山花,外边是谁?没甚么事吧?”那村妇道:“妈妈,是两个借宿的小哥。”那人哦了一声,再没言声。茅屋中只有一张土床,桌椅俱无。那村妇拿出几个粗粮饼子飨客,又烧了一壶开水给他们喝,主仆两个没口子的道谢。
李慕仙吃了个饼子,问道:“大嫂,不知从这里到张家营子还有多远?”那村妇正将抱来的稻草铺在土床之上,听得李慕仙之话,笑道:“哎呦,这冤枉路你们可是走岔的远了。”李慕仙吃了一惊,忙问为何?那村妇笑着说了。原来这地方名叫青松岭,已入嵩山山区,而那张家营子却在西边的山麓,二人在林中慌张张的赶路也没辨明方向,不想却是走岔了路。
李慕仙心中叫苦,可也无甚好法。当下又谢那村妇几下,从怀中掏出几钱散碎银子以做酬谢。那村妇初时不收,后来两下里推让几回,这才收了银子。二人又闲聊几句,那村妇向他们道了声乏,提着油灯自去了。
二人辛苦半日,李安脱鞋上床倒头便睡,李慕仙坐在床沿,闷闷不乐,忆起一路来的所见所闻,心想:“爹爹常说人心皆善,可这一路来所见多是持强凌弱之事。这乱世何时能完?何时才能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啊?”想到此处,不由叹了口气,转念又想起老父在家中高卧病榻,自己的叔叔客死异地,心中悲伤不已,潸然泪下。李安听得哭声,忙起身相劝,可没劝几下,自己反倒也哭了起来。直到隔屋村妇寻问是否有事,两人悲声方止。李慕仙回说无事后,二人这才相继合衣倒下睡了。
朦胧间,李慕仙仿佛见到邻人奔来相告其父病重已死,心中大惊,忙向家中奔去。刚至家门,忽见白日里碰到的盗贼从自家门内跑出,挥刀迎面砍来。李慕仙侧头躲过,只听骨碌一声,脚边滚来一物,低头瞧去,却见是李安的脑袋在地下乱转,心中更惊。这时耳边‘轰隆’一声巨响,李慕仙‘啊’的一声大叫,惊醒过来,微光中见到李安在自己身旁酣睡,才知原来是梦。耳听屋外隆隆雷声远去,沙沙水声不断,不知何时竟已下起雨来。抹了下额间冷汗,才感心神稍定。忽又听见门外犬吠大作,跟着有人怒喝叫骂,蓬蓬蓬的猛力拍起门来。
(来迟了!来迟了!停笔数日,不知大家等急没!?望见谅!:)不知这章感觉如何?欢迎大家踊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