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避免
类别:
其他
作者:
桑尚字数:11840更新时间:22/07/10 22:39:45
我们俯身低头细细查看,这才发现,虽然两朵梅花貌似一样,但是大小和花瓣形态还是有些微差异,线条走势、针孔粗细也不尽相同。尤其是花瓣彼此交接转折的位置,几枚紧密的针孔明显错乱,内壁贯穿角度全然不一。
小唐告诉我们,她这种手法叫双手文刻术,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眼前的刺镂同状纹理,另一种则是刺镂异状纹理。说着,她捏起两枚银针,左手针先落,快速刺击后,划出一条横向长弧,右手针再落,紧贴下面划出一条纵向长弧。稍顿片刻,两手同时飞速运针,线条走形却毫无相同之处。
片刻,小唐轻轻收针,桌面上立刻出现了一朵带着茎叶的菊花,如风掠过,摇曳不定。
原来,小唐左手刻花团,右手刻茎叶,最后汇聚组合。如此分心二用,二者竟然结合得完美无瑕,令人叹为观止。
小唐一板一眼地跟我们解释,文身术千变万化,手法技巧繁多,但都是讲求同样一条规律,也就是针、势、心、物的四者合一。也就是说,指端刺针品类、运针手法形势、心中敏锐预测和受刺物体的质地结构,是牢牢相依、密不可分的。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称不上文身刻形中的上品。
说到这里,小唐伸指轻点桌面,肯定地说:“就算两块龙板并排放在一起,我双手同刺,但是,要想刺后面,就必须翻转过来,位置角度肯定会发生偏差,截面和背面的图案难免不同。谁也做不到环周刺物法的。”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将两块木板用绳索绑缚,竖直悬立,下方加以支撑物固定,文身师在旁边转圈游走行针。
小唐笑了笑,说:“也不行的,俗话说力从地起,身土不二,文身术的‘势’也是这样。‘足不稳,势必乱,心随之畏,物则易夭’。《墨文堂集》里说得清清楚楚,可不是我自己胡编的。”
我们面面相觑,想不到文身术还有这么多讲究。钟宏达摸着下巴,好奇道:“我原来以为文身就是蘸上染料往肉上扎呢。”
小唐轻轻一笑,说:“又不是打针,哪能那么简单呢。而且不光这些,染料也分为好多种,根据不同受刺物的材质属性,要施以不同墨料,比如西湖鲈鱼胆、南海墨鱼汁,还要配合不同的刺针。”说着,她将随身挎包打开给我们看。
挎包内装有不少花花绿绿的小瓶小罐,小唐取出一只巴掌大小的粉红色荷包,解开绒绳,里面插满了各种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银针,其中挂有一个极小的口袋,绣满金丝银线。她从口袋里捏出一根细如牛毛的银白小针,眼珠转了转,突然作势往钟宏达脸上刺去,大喊道:“刺瞎你。”
钟宏达“啊呀”一声,猛地把头缩了回来,却见小唐已笑着将小针收了回来,撇着嘴说:“切,逗你呢,这只小针是我的心尖尖儿,你的眼睛还不配用。”
当时我以为小唐不过是开玩笑,这根小针细细短短的,掉在地上就找不着了,能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日后当我们深入锦州古塔,遭遇种种机关后,我才知道这小针还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救命宝贝。
小唐的话让我们彻底否定了两块龙板是同一个文身师的刻形之作,至于为何形态高度一致,目前算是多出了一个谜。
钟宏达让老穆把桌面拾掇干净,又打开另一个皮包,抽出一束大大的卷轴,展开铺在桌上,是一座高塔的立体结构图,纸面微微泛黄,显然有些年头了。
钟宏达指着卷轴说:“根据眼前种种迹象来看,国安高层还是倾向于锦州古塔内含玄机,特意从中国文物局调来了锦州古塔的结构图。”
我心中一动,急忙问他:“钟司长,是不是想让我们探探古塔?”
钟宏达点了点头,“没错,上面就是这个意思。锦州古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用来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建国后做过细致勘测,内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估计这猫腻在下面。考虑到你是这起事件的当事人,探塔工作就交给你,老穆和小唐会给你打下手。至于能不能找出问题,就看你们几个人的本事了。”
我点了点头,心想老穆经验丰富,有他从旁协助,那自然最好不过,可带上小唐就纯属累赘了,到时候要是真的发生危险,还得分心照顾她。不禁又追问一句:“除了我们,还有谁?”
钟宏达嘿嘿一笑,一边慢慢卷着画轴,一边说:“甭指望别人了,就你们三个。而且你们去了之后,不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任何协助,为避免走漏消息,这件事只有国安最高层,还有咱们四个人知道。”
看我有些发愣,钟宏达打个哈哈,语带调侃地说:“干活时悠着点儿,真出了什么事儿,甭寻思有我保你们,就等着以盗窃损坏文物罪入狱吧。”
自那次谈话之后,钟宏达再也没露过面。老穆忙着筹备赴锦的各项事宜,也不怎么过来。我和小唐每天无所事事,只能闷在别墅里,靠上网和看电视打发时间。
某天吃早饭时,小唐忽然跟我提起那个女中医宋月婉,说我老捏额角,应该是偏头痛,可以找她瞧瞧。我深知这是常年熬夜落下的毛病,也想彻底去根儿,就跟老穆打听宋月婉医馆的地址,让他派两名特工保护我们前去。
宋月婉的医馆位于昌平区回龙观村,离我们所住的小汤山不算远,也就没有开车,而是乘坐地铁13号线,权当透气散心,顺便逛逛北京城。
车上人特别多,乱哄哄的,我和小唐被挤在人群中间,紧抓头顶吊环,眼望窗外景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闲话,两名特工则贴身站在后面。
当城铁速度渐缓,报站提示已到龙泽,下一站就是回龙观时,小唐突然“咦”了一声,莫名其妙地说了句话:“肖姐姐,你不觉得有意思吗?”
我怔了怔,急忙转过头,“什么……什么有意思?”小唐皱了皱眉,犹豫着说:“这个回……”
就在这时,车门自动打开,一群乘客涌了上来,迫使我们又往里挪了挪。
站稳后,我又问小唐。她半天没吱声,后来吞吞吐吐说没什么,但看那神态,明显是口不应心。我没继续追问,只是心里觉得奇怪,回……回什么呢,难道是指回龙观吗?
后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总是埋怨自己反应迟钝,小唐口中的一个字,其实已泄露了天机,当时竟然被我粗心地忽略了。
很快,城铁驶入回龙观站。下车后,我们向路人询问,原来距回龙观村还有一段路程,就打了辆出租车。
城市连年进行改造扩建,回龙观村早已高楼林立,不过在西北角,还保留着一小片平房,宋月婉的医馆就在其中。
那是一处占地颇大的老北京四合院,外墙砖石斑驳,破损严重,看得出年代非常久远,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红漆大门向内敞开,上面有两个碗口大小、亮闪闪的红铜门环,门楣上挂着一幅黑色牌匾,烫着四个鎏金仿宋大字:九窍堂。
小唐站在门口,仰着头,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扭头跟我小声说:“这名字有古怪。”她告诉我,九窍在中医领域里是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文身术虽有“文刻身形,遍体着墨”的解释,但也有“九禁”之说,讲的是人体九窍之内绝不可施展文刺,否则便是大不敬,必遭天谴。
我听得有些犯傻,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唇线,“敢情这也是犯忌讳了。可眼睛里还能做出文身吗?”还有尿道、肛门、阴……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了。
见我发出疑问,小唐嘿嘿一乐,笑嘻嘻地说:“这个暂时保密,咱们进去吧。”
绕过刻有松鹤长春图的红砖影壁墙,眼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地面铺着巨大的石板,每块石板足有两米见方,青幽幽的纤尘不染,除了正中有一眼深井,没有任何多余物件,显得空荡荡的。
我环顾四周,立刻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整个大院无论是正房还是厢房,通通没有窗户,所有门上都挂着厚重的黑色棉门帘,整个一闷葫芦结构,似乎极怕阳光和风尘进入。
让两名特工守在院中,我和小唐走上正房台阶,伸手掀起门帘,缓缓推开棕色的木门。想来门轴处装了润滑油,木门无声地敞开,里面漆黑一片,静悄悄的,竟然没点灯。
我刚要张嘴询问,突然,黑暗中传来一个细细弱弱的声音,“你们进来吧,外面冷。”稚嫩至极,仿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女童。
紧接着,就听嚓的一响,眼前顿时一亮,只见宽敞的室内,一个人坐在深处,面孔朝向大门方向,身旁的茶几上燃着半根白蜡。火光悠悠,在她苍白的脸上忽明忽暗地晃动,正是那个宋月婉,手里还轻摇着一根熄灭的火柴。
我皱了皱眉,心想这女孩没毛病吧,大白天的一个人坐在黑屋子里,还点着一根白蜡烛,可真是邪气。想到这里,心中又是微微一动,她刚才说“你们进来吧”,主语可是“你们”。要知道,我和小唐都穿着旅游鞋,而且脚步极轻,也没进门,她如何能听得出是两个人呢?
出于礼貌,我也无暇细想,拉着小唐的手,一同走了进去。借着微弱的烛光,屋中陈设一目了然,四壁立着一排排的书架,相距极近,上面密密麻麻地放满了书籍。可奇怪的是,屋内冷飕飕的,呼吸间白气分明,显然没有暖气火炉。宋月婉略欠了欠身,招呼道:“坐吧,咱们见过面。”
我猛然一怔,盲人耳音灵敏不假,但能灵到如此,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忍不住脱口问道:“你……你怎么知道咱们见过?”
宋月婉面露微笑,左手一指旁边的两张木椅,待我们坐下,才轻轻地说:“我在香山干休所听过你们的脚步声,自然就忘不掉了。”
我心中暗暗称奇,可还是不敢贸然相信,这种耳力实在太夸张了,简直就是武林高手。我偷偷去看她的双眼,依旧暗淡无光,回头望望小唐,她慢慢摇着头,也是一脸的疑惑。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百分之九十来自于视觉,我以前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不但会注意口供细节,也会侧重观察他们的眼神,从中捕捉里面蕴藏的信息。比如两人面对面的交谈,当说话者做出某个动作后,倾听者的眼球最先运动,随即才是头部和肢体,这跟瞳孔遇到强光照射会收缩、皮肤遇冷会起鸡皮疙瘩一样,都属于生命体最常见的应激反应,是无论如何也伪装不了的。
想到这里,我疑心顿起,决意试探一下,假装调整坐姿,借着跷二郎腿的机会,右脚轻轻一蹭地面。
随着摩擦声响起,宋月婉脖子一转,立刻向声源处微微偏头,显然是在倾听,但眼珠凝滞,毫无转动之象。
至此我才相信,她肯定是盲人了。不过我又注意到,宋月婉的右手始终搭在身边的小茶几上,五根指头此起彼伏,不停地轻敲几面,如弹琴打字一般,虽然无声无息,却又极具韵律。
我摇摇头,心想她看见看不见无所谓,能帮我看病就行了,就说:“听说你针灸不错,想找你看看病,我老是头疼,有三四年了。”宋月婉笑了笑,让我伸出手臂,说要给我切切脉。
我侧过身,挽起袖子,伸出手臂,放在冰冷的小几上。在我一贯的印象中,诊脉都是用指头按压腕脉,但宋月婉却翻转手掌,将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搭在我的手腕上。她的指甲异常柔软,又冷得吓人,就像一块冰,才一搭上手腕,我就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烛火摇曳间,宋月婉的手心显得极其白皙,整只手掌就是一块光溜溜的平板,看不到任何指纹。
我心头突然一跳,胳膊往回缩了缩,似乎联想到某件事情,宋月婉扑哧一笑,说道:“奇怪吗,我天生就没有指纹,这是种病,而且我也习惯了反切脉。”
我吞了口唾沫,直愣愣地望着她,这女孩简直神了,竟然单凭动作反应,就可以如此准确地判断出别人的心理。
宋月婉淡淡地笑着,也不说话,两手摸索着打开挎包,取出一个旧皮卷,放在小几上。展开后,里面插满了各式银白色小针,粗粗细细,长长短短,闪闪发亮,甚是锋锐。
她的指头逐一掠过,随便捏出一根,又拿出一个小瓷瓶,拔去塞子,插进去微微一晃,取出时,银针表面已镀了一层水润的亮色。整个过程毫无阻滞,一气呵成,竟比明眼人还要娴熟麻利。
我心中不禁生出些许异样,总觉得她这门手艺施展之时,与小唐的文身有异曲同工之处。再扭头看看小唐,她两眼放光,也直直地盯着宋月婉,表情中不但掺杂惊奇,还带着一种怪异。
宋月婉将银针举到眼前,口中默念有词,声音低微,含含糊糊,也不知在说些什么。对此我更是惊讶不已——她的这番举动,完全与小唐施针前一模一样嘛。
宋月婉起身走到我面前,说要给我进行针灸,又将一个淡青色的小瓷碗递过来,让我托在腮帮下。
我依言举着瓷碗,端正坐好,斜着眼睛打量着她。
这回离得近了,我发现她皮肤真是白,五官小巧精致,好像一个瓷娃娃,能看到里面的血肉骨骼,周身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药香气。
宋月婉伸出左手,拇指轻轻地压住我的额角,用力按了几下,随后撑住身旁小几,右手银针则顺势缓缓落下。我就觉得太阳穴微微有些刺痛,一股热乎乎的液体立刻顺着脸颊流下,一滴一滴落在瓷碗内,滴答有声。
宋月婉指端轻捻,不停地揉搓银针旋转,随着血液流失渐多,额角处传来阵阵舒畅感,似乎有一注温暖的水线,在我的头脑内来回游移蹿动,所到之处无不通透爽快。
宋月婉一面行针,一面经络耗损、阴阳不调、气血两衰地说了一大通,绕来绕去,尽是些中医名词。我也没太听懂,不过自己总结就是四个字:神经衰弱。
几分钟后,已经接了小半碗鲜血,颜色深红,腥气浓重,挂壁的血丝久久不退,看来极其黏稠。
宋月婉轻轻拔出银针,叮嘱我说:“平时不要老熬夜,多吃些补脑的东西。”我点头谢过,放下瓷碗,起身摸着钱包,说:“多少钱?”她微微摇头,笑着说:“不用了,小意思。”
临走前,我和小唐分别跟她握手告别。我注意到,当小唐与她握手时,两人身体都是微微一晃,表情变得很是古怪。
小唐看了她几眼,快速地抽出手,也不说话,转身拉起我,逃命似的急急走出房门。关门的时候,我忍不住回头去看。只见宋月婉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低垂着头,看不到表情,似乎在深思。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当初两人握手时,为何会产生那么强烈的情绪波动,但其中深藏的蹊跷内情,却是我当时无论如何也猜不出来的。
我们走出院门,刚好看到有一辆黑色别克商务车停下,车体灰尘厚重,悬挂着川w牌照,明显是四川那边的,但具体城市不太清楚。随后车门打开,一个人猫着腰下来,站在原地左顾右盼。
那是一个年轻女子,岁数跟我相仿,衣着朴素简洁,身形纤细苗条,虽然五官清秀,却是满脸警觉严肃。
我只看了一眼,就立刻凭直觉做出判断:她肯定是警察,而且是一线刑警。我干刑警这么多年,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她身上透露出的那种犀利气质,对我来说简直太熟悉了,绝对不会有错。
与此同时,那女子也抬头看向我,双眉立即微微皱起。通过她的表情判断,应该与我有类似的想法,或许这就是心有灵犀吧。
尽管心中暗叫有趣,但我当时也没往深处想,扬手叫来一辆出租车钻了进去。当车子驶出十几米后,我下意识地回头望去,那女子正从车内搀出一个人,身材肥胖高大,穿着一件藏青色的大袍子,脚步踉踉跄跄,一步三摇地走进院中,相貌却没有看清楚,估计是前来问诊的患者。
回去的路上,小唐始终沉默不语,眼睛望向窗外,怔怔地出神,似乎心事重重。我曾几次询问,为何刚才与宋月婉握手时,情绪出现波动,她都不正面回答。
我微微摇头,总觉得这些掌握民间奇术的女孩,行事都有些古古怪怪的,跟正常人不太一样。
突然,我想起一件最反常的事,宋月婉是个盲人,怎么可能摆了满屋子书。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神经过敏,有书也未必看啊,没准是人家祖辈传下来的呢。
要说宋月婉的医术还真是高明,虽然仅仅经过一次针灸,但我的头痛病就再也没有犯过,连睡眠质量也改善了许多。我寻思着等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找她帮我看看月经不调的毛病。
在北京一连准备了半个月,根据钟宏达的指示,某个周日的晚上,老穆带着我们连夜开车驶往锦州。
一进辽中,气温就骤然下降,地面碎冰斑驳,路基两旁堆满积雪,看来不久前刚刚下过大雪,老穆的车速也减慢了许多。
出了京沈高速锦州站,是早上6点多钟,天色已然渐亮。夜晚行车,本来人就睡不好,脑子昏昏沉沉的,可看到阔别多日的家乡沐浴在晨光里,我立刻精神一振,很想回家看看父母,又想给舅舅、罗远征和冯超扫扫墓。但这些也就是想想,基本等同于奢望,又哪里能实现得了呢。
见我频频叹气,情绪很是低落,小唐从后面伸出手,轻轻抱住我的肩膀,柔声细语地安慰着。老穆劝了我几句,问明我父母家的地址,开车在小区里面兜了一圈。
车子围绕小区慢慢行驶,我把车窗放下一条缝,痴痴地望着那熟悉的窗口,却不见二老熟悉的身影,一时悲从心中起,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一颗接一颗地落了下来。
猛然想到,这个举动十分危险,说不定会有人从旁监视,我就让老穆赶紧开车离开这里。
驶出一段距离,我们下车到永和豆浆吃过早餐,因为不知道去哪里,就漫无目的地绕着锦州兜圈子。快到午饭时,老穆把车开到古塔公园旁边的大润发超市楼顶停车场。我们下到一楼卖场,买足了压缩饼干和矿泉水,然后去旁边的肯德基吃饭。饭后,三人均闭眼静坐养神,只等晚间展开行动。
肯德基临街而建,窗户巨大透亮,外面是一条商业步行街,店铺鳞次栉比,行人川流不息。当时是正午,温暖的阳光射进来,洒在身上非常舒服。我双手托腮,侧头望向窗外,默默地想着心事,时间一长,困意上涌,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得极其昏沉,眼前飞旋着大大小小的红木板,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也不知道有几千几百块。到最后,条条暗红龙纹如活了一般,脱板腾空飞出,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颗颗白色獠牙,咆哮嘶吼着,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
睡梦中,我吓得浑身一哆嗦,急忙睁开眼,只觉得浑身大汗,如同被水浸过一般。
窗外,却也渐渐黑了。
老穆早已醒来,关切地望着我,拍拍我的手,说:“怎么,做噩梦了?”
我略有些尴尬,朝他一笑,点了点头,转头看看小唐,她仰脸靠在椅子上,仍旧呼呼大睡,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前胸衣襟上润湿了一大片。我们将小唐轻轻拍醒,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又回到车上。
老穆从后备厢里翻出三套黑色的衣服,吩咐我们换上。我接过来一看,衣服款式非常接近*,都是大大小小的拉链口袋,面料类似冲锋衣的gore-tex,但又异常柔软,极其轻薄,拿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尤其是揉搓之后,不会发出声音,穿在身上,丝毫感觉不到累赘。老穆告诉我们,这是国安特工执行外勤的制式服装,不但保暖防水,而且轻便舒适,适合在野外艰苦环境穿着。
随后,老穆搬出一个整理箱,将折叠铲、碳钢撬棍、登山索、岩石锥等工具和干粮矿泉水一一装进一个黑色大背包里,又将警用匕首、无线手台和强光电筒分给我们,装进各自的背包。看到这些装备,给我的感觉不像是探塔,而是要去登山踏青。
一切准备妥当后,老穆负起背包,领着我们下车,穿越大润发超市,来到外面。
此时天已大黑,一阵冷风吹过,直透鼻腔,沁入肺腑,顿时让人精神起来。
古塔公园依托大广济寺而建,斗拱飞檐积雪累累,院内古塔也是点点白斑,四只巨大的射灯从下面斜斜映照,塔身明亮辉煌,在暗蓝色天幕的衬托下,更显巍峨。
我们站在门外,四下观察着,老穆决定先不去探广济寺,而是直接深入古塔内部。
走进公园,我发现里面闲逛锻炼的人并不多。我们假装游览景致,随意转了两圈,摸准地形后,趁四下无人注意,走过一条回廊,偷偷藏在一片松林的深处。
松木低矮茂盛,枝叶间流泻出缕缕月光,光影错乱混杂。老穆跪在地上,掏出警用匕首,在一棵树下挖了个深坑,将吉普车钥匙装入塑料袋,仔细埋了进去。
我很是不解,小声问他:“穆哥,你这是干吗?”老穆低声告诉我,塔内情况不明,万一发生危险,甚至彼此走失,逃出来的人可以到林中取钥匙,车内钱物证件俱全,足够维持回到北京。
听他这么说,我觉得挺好笑,如此偷偷摸摸,简直就跟特务一般。可转念再一想,国安特工不就是干这行的嘛。我把那块莺歌表摘下,在手里攥了半天,又仔细看了几眼,最后一狠心,让老穆也埋了进去。
看老穆在树皮上刻记号,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仰头向外望去。树冠上覆盖着一层厚重的白雪,上方露出半截塔身,明晃晃的好像悬浮在空中。当年舅舅到底在里面发现了什么,我们这番探索,会不会顺利找出呢?
隐隐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电影小说中,前景迷茫,凶险难测,心里五味杂陈,翻涌出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夜色越来越浓,大风刮过,枝叶哗哗抖动,雪屑随风飘落,好像下了一场小雪。我们蹲累了,就盘腿坐在树下,竖起耳朵细听外面的动静,捺着性子等待。
一直忍到晚上10时,院内人员渐渐走空,大门沉重的关闭声轰然传来,随后就是一种极度的安静。老穆站起身,原地活动几下手脚,快步走到林边,探出脑袋,左右瞧了几眼,摇手招呼我和小唐,“走,入塔。”
我拉着小唐,跟紧老穆,小心走在亭台怪石遮蔽的暗影中,飞速跑到古塔最外面的护栏前。离近了,这才发现古塔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足有五六十米高,面积几乎相当于小半个足球场。射灯光线异常雪亮,光线交叉投射,将塔身拖拽成粗长的一条黑影,斜斜地印刻在洁白的雪地上。
锦州古塔属于八面结构,共有十三层,由下而上面积逐渐缩减,最底一层是塔基,大约有十余米高,每面分别开凿出巨大的内陷龛洞,洞壁雕刻着一尊怪模怪样的菩萨像,两侧是侍立的尊者,装扮奇特,也叫不出名字。所有雕像都是凹凸不平,破损严重,但面部保存得还算完好,口唇微张,直眉瞪眼,定定地望向远方。灯光打在上面,影影绰绰,看着有些瘆人。
因为以前经常掉落飞砖,发生过多起伤人事件,1993年夏天,古塔被市政府全面封闭,下面八个入口均用巨大的青石堵塞,又浇筑了水泥,根本无法进入。但据结构图显示,最高层是供奉皇后舍利子的供堂,塔顶仅仅由细薄的条石拼成。
我仰脖向上看了一会儿,不由皱皱眉,小声跟老穆说:“穆哥,这里太亮了,咱们要爬的话,恐怕会被外面的人瞧见。”
老穆点点头,摸着胡子,眯起眼睛打量古塔,突然指向两盏射灯中间的一块区域,说:“光线交叉,塔身交界面有一条无光区,咱们就从这里上。”
我仔细看了看,果不其然,塔身两面的对折位置竖直向内凹陷,经两盏射灯光线分向照射,呈现出一条暗暗的阴影,里面贯通泄雨的倾斜砖石,相互间缝隙极大,如同一架梯子,倒是可以供人攀爬。
塔身高耸陡峭,我倒不太在乎,只是有些担心小唐,回头问她:“妹子,怕不?”
小唐目光闪动,满脸兴奋,使劲搓着手,摇头说:“不怕。刺激。”
我和老穆相视一笑,合力将小唐举过护栏,随后也双双跳了进去。塔基下面培垫着一个五米多高的砖石座台,我们互相托举牵扯,踩踏破洞爬了上去,快速奔向那条暗影。
我们挤在暗影中,刚好遮挡身形。小唐偏头看着斜上方龛洞内的菩萨像,忽然轻轻啊了一声,压低声音说:“脸是刻形,身子不是。”
我立刻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菩萨面孔阴森,经千百年风雨的侵蚀,斑斑驳驳,粗粝无比,如斧凿刀刻,这要是刻形,估计没膀子力气是不行的。
老穆伸手擦干净泄雨石上的积雪,掏出岩石锥,插入泄雨石的缝隙中,率先向上爬去。我来不及细寻思,托着小唐将她送上去,自己则殿后。
塔身砖石开裂严重,裂缝中稀疏地生长着枯黄的野草,随风晃动,发出刷刷轻响,叫人听了心里直痒痒。泄雨石粗糙冰冷,拳头大小的石壁突起仅能搭三根手指,仅用三根手指支撑起全身的重量,对普通人来说太难了些,时间一久,因为用力过度,我的四肢关节开始逐渐酸痛。
我们紧紧地贴住塔身,小心翼翼地缓缓向上爬,一直爬到第九层。这时风势略有加强,吹在身上极冷,人也摇摇欲坠。向下一望,离地很远了。对面就是市公安局主楼,很多窗口都亮着灯,隐约可见人影晃动。眼下位置恰好与我的办公室遥遥相对,却是一片漆黑。
我怔怔地出了会儿神,脑中浮想联翩,回忆起从警往事,生出无限伤感,暗暗叹了口气,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局里了。
爬到第十二层,塔顶已近在咫尺。突然,上面传来一阵扑啦扑啦的密集响动,无数团黑影盘旋飞出,阵阵细雪随之落下,落了我满头满脸。
莫名出现这么群东西,我们吓了一跳,更怕下面的人就此发现有人登塔,急忙屏住呼吸,牢牢地攥住岩石锥,一动也不敢动。落在脸上的细雪慢慢融化流淌,凉丝丝的。
我仰头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大群受惊的乌鸦,鸣叫着振翅四散逃去,划出无数条黧黑的淡影,掠过明净的圆月,很快就消失在深邃的夜色中。此时我才想起,塔顶常年聚集着很多乌鸦,是锦州八景中的古塔昏鸦。
又等了一会儿,我们才壮着胆子继续向上爬去。一鼓作气爬到最顶层,此处安置着金钟造型的塔顶,上面竖立起一个十三星珠串状的细长塔尖,高近十米,直插天空。顶端斜斜飞出八条粗如儿臂、通体乌黑的铁质坠链,与八个上翻的塔角紧紧相扣,随着狂风轻轻摆动,锁环彼此摩擦撞击,发出哗哗的响声。
塔顶转圈是一个圆形的砖石平台,面积不大,积雪厚重,落满点点黑色鸦粪。外延契石呈波浪状起伏,雕刻有彼此缠绕的巨龙,虽然残破不堪,但鳞甲厚重,张牙舞爪,隐隐有飞腾之势,估计是用来镇塔的神兽。
因为所处位置极高,我们都尽力将身子趴低,几乎埋在冰冷的雪里,以防被下面的人发现。此时皎月斜挂头顶,将四周照得一片清朗,雪层晶莹剔透,反射出无数细小耀眼的闪光。
我们用手扒开积雪,露出一块干净区域,下面呈菱形密密拼接着青色条石,用岩石锥轻磕几下,声音空洞,并不算太厚。
老穆半蹲着身子,反手将背包摘下,从里面掏出两根碳钢撬棍,递给我一根,小声说:“撬开。”
我学着他的样子,将扁平的尖端插入石缝中,使劲向下一压。随着一阵咯咯的声响,一条青石被缓缓撬起来。我们伸手抠住,合力挪到旁边,下面果然是空的。又撬开两块青石,已足够一个人钻入。我急忙放下撬棍,双手撑住两侧,探头往里面使劲瞧去。
里面黑咕隆咚的,也看不出有多深,一股陈腐的味道,却慢慢透了出来。
出于稳妥起见,我们没敢贸然下去,老穆摸出一颗预先准备的小石子,轻轻投进去,咯哒……骨碌碌……传来一阵石子磕击木板滚动的声音。
老穆点了点头,扭脸跟我说:“不高,也就两米吧。我先下,到时接着你们。”说着,他扒住条石边缘,慢慢将身体垂进去,两手一松,整个人便跳入了黑暗中。
随着扑通的落地声,老穆低喊:“没事儿。”此后他没再说话,应该是在原地感受状况,十几秒后,才招呼我们也下来。
我拉住小唐的手,先把她轻轻放下去,随后自己也跳了进去。老穆将我们一一接住扶稳,三人脊背相靠,打开手中的警用强光手电,向周围的黑暗缓缓照去。
手电光极亮,四处被照得异常清晰,我发现这个供堂面积并不大,也就二十余平方米,气息异常压抑,弥漫着类似馊饭般的味道,我赶紧用手捂住口鼻。脚下是凝固的泥尘,几乎漫过了鞋面。头顶举架压得很低,六根粗大的木质横梁彼此交叉,悬挂着无数絮絮冗冗的蛛网。十几只小小的蜘蛛被灯光一晃,快速爬走消失,蛛网随之轻轻颤动。
供堂正中立着一根乌沉沉的木制塔柱,浑圆庞大,表面光洁,足有三人合抱粗细,上端抵触横梁,下端穿入地板。紧贴东墙立着一个两层的木架子,造型非常奇特,好像是个佛龛,不过破损严重,挂满了蛛网,隔板上光秃秃的,积了厚厚一层尘土。其余各面墙壁斑斑驳驳,尽是黄一块、绿一块的,似乎是已经绘制多年的壁画,但根本看不清画的是什么。
老穆往前走了几步,摸着胡子左右踅摸一圈,突然低呼:“不对。”他快速转身,用手逐一点指,语气怪异地说,“怎么是六面,不是八面?”
我愣了愣,顺势向四下仔细瞧去,立刻就反应过来,也是深感诧异,原来塔身内部竟然呈现六面结构,比外部少了两面,和钟宏达给的古塔结构图完全不一样。
正纳闷着,塔外的风势突然加大,阵阵气流刮过头顶漏洞,发出呲呲的怪声,一缕缕雪粉也随之掉落,穿过月光漫照,好像泄下无数闪亮的银粉,景象唯美至极。
我拍了拍头发,向旁边走开几步,看到小唐的身子微微发颤,就问:“怎么了,妹子,害怕了?”
小唐马上回头看向我,我发现她脸色有些发白,牙齿也在上下咯咯打战。小唐伸手拽着衣领,轻轻地说:“不……没……没事儿,就是有点儿冷。”见小唐这么说,我也没往心里去,捏捏她的手,以示安慰。
接下来,我们在供堂内慢慢走动观察,除了少了两面塔壁,倒没有发现其他异状。在西北墙壁前,有一道旋转向下的木楼梯,表面是一层厚厚的积垢,已看不出本来的色泽,腐蚀破败得极其厉害。手电光柱射进去,穿透层层蛛网,下面仅仅亮起一小块区域,周围仍旧是黑沉沉的。
老穆伸手撼了撼楼梯,吱吱嘎嘎地乱响,裂缝中落下缕缕细灰。他点点头,说:“供堂的皇后舍利早就进了博物馆,和咱们也没啥关系,我看这楼梯还算结实,下去再瞅瞅。”
我“嗯”了一声,回身刚要招呼小唐,却发现她背对着我们,蹲在一处墙壁前,双手托腮,头歪向左边,一动不动,正全神贯注地瞧着什么。
我慢慢走过去,看到自头顶漏洞中,恰好射下一道白色月光,斜斜地打在墙上。小唐半个身体浸在月光里,刚好挡住了我的视线。
我无声地蹲在小唐身后,顺着她的目光仔细看去。墙上壁画已经腐烂得厉害,又满布青苔泥垢,根本分辨不出具体的模样。不过有一块区域保持得还算不错,看画中人物装束模样,应该是观音菩萨,白裙飘扬,脚踩莲花,双手高举过头,衣袖下滑至肘,露出白生生一截小臂,掌中还托着一个扁平形状的东西,角度呈45度上斜,背后则是一脉延绵的崇山峻岭,峰峦间雾气缭绕,仿佛还在翻滚涌动,宛如梦幻仙境一般。
见小唐看得专注,我有些好奇,轻轻一拍她的肩膀,小声说:“妹子,看啥呢?”小唐身子一震,立刻扭回头,右手拍着胸口,“哎呀妈呀,吓死我了,正看得入迷呢。”
我一愣,忙问:“怎么了?”小唐往旁边挪了挪,一指画中那个观音菩萨,说:“肖姐姐,你瞅瞅,她手里拿着的像不像红木龙板?”
我心头一跳,急忙凑过去,凝神细看。虽然壁画模糊不清,但根据人物和手中物事的大小按比例推算,竟然越看越像,尤其是那块扁平物事经月色映照,显出淡幽幽的红晕,好像真的就是红木龙板。
想起龙纹的古怪,我急忙问她:“是刻形?”小唐用手指抿了一下,又摸了半天,轻声说:“不行,摸不出来,腐蚀得太厉害了。”我赶紧叫过老穆,他看后也是满脸惊讶,觉得十分类似龙板。想了想,老穆突然说:“古塔内部莫名变成六面,快看看其他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