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 掩饰本相,直取目的
类别:
科幻灵异
作者:
孙武字数:3928更新时间:22/07/13 14:49:17
“瞒天过海”这个典故中所说的“天”并不是“上天”,而是指“天子”,所以说,“瞒天过海”是指欺瞒自己的上司。作者以此为题,并不是指自欺欺人,而是阐述了迷惑敌方的一种手段,这种迷惑是从人的直观感觉出发的,人的主观判断往往容易造成错觉,而这种错觉则被作者描述为“瞒天过海”。
下文所说的“备周则意怠”,就是从主观上出发,很多人都会依赖于前者,从而导致自主防御能力逐渐下降,在时间的推移下,防御就会出现漏洞,而思维却还停滞在“严密”上,就容易疏忽,导致被敌方瞬间突破,所以历史上的“闪电战”才会频繁出现。“常见则不疑”则是在数量上引起的一个质变,这种质变会让人麻痹大意,其意思是指,如果一个人经常看见某一种现象,那么他就不会去怀疑了,这也是司空见惯一词的由来,而作者正是针对人的这一特性来用于军事的。这种迷惑现象被很多军事名家所利用,这也是一种主观上的麻痹。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非常周全时,更容易对细节麻痹大意;经常看见的事情,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不一定藏在隐秘的地方,反而常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当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时就会变成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说到“瞒天过海”四个字,人们往往会想到“掩耳盗铃”“欺上瞒下”或者“僻处谋命”等词语。但是,前者与后面几个是不同的。“瞒天过海”是一种作战时的谋略,虽然它跟后者都包含着欺骗的意思,但是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这一计作为《三十六计》的开篇,着眼于人们观察处理世事时的错觉,一个人对于某人或者某事的习惯深信不疑之后就容易对其放松警惕,别人就可以借此乘虚而入,掩饰自己真正的目的,出奇制胜。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昭王去世后,继位的魏安王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谦逊友好,尊敬士人,很多人都愿意和他结交,因此他聚有门客三千人。
信陵君听说魏国有一名叫做侯嬴的隐士,已经七十岁了,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于是就派人送厚礼,想邀请侯嬴。但是侯嬴不接受,理由是自己这几十年一直重视操守品行,不能因为贫困就接受信陵君的钱财。于是信陵君大宴宾客,借机请侯嬴来做客。等到很多人就座后,信陵君就亲自牵马去请侯嬴。侯嬴看到信陵君来请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就上车了,而且直接坐到车子的上位,根本没有谦让。侯嬴偷偷观察信陵君的情态,见他表情恭敬,丝毫没有表现出不满。车子行至半路,侯嬴说:“我的一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您能不能顺便把我送到那里?”信陵君爽快地绕路,把侯嬴送到了他的朋友那里。侯嬴下车拜访他的好友朱亥,故意和朱亥说了很长时间的话,暗中则观察信陵君的表情,信陵君的脸色始终是温和的。
宴会上,魏国的贵族、官员都坐满了厅堂,等着开宴,但是此刻的信陵君却手执辔头,在大街上等待侯嬴。随从的人都暗暗骂侯嬴,侯嬴却不以为然,继续和他的朋友闲聊着,过了许久才辞别了朋友上车。到了信陵君的厅堂之后,侯嬴坐在上座,信陵君把他的朋友一一介绍给侯嬴。宾客们都诧异:信陵君怎么把这个穷老头叫了来,还让他坐上座?宴席上,信陵君到侯嬴面前恭敬地敬酒。侯嬴说:“公子,侯嬴本是一个守门人,您却屈尊来接我。在路上,我本不该说起拜访朋友的事情,但是公子却特意带我去拜访朋友。不过侯嬴这么做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所以才和朋友交谈了很长时间,也借机观察了公子的态度,没想到公子非常恭敬。街市上的人都在说侯嬴是小人,却认为公子宽厚仁义。”宴会结束后,侯嬴成为了信陵君府中的上等宾客。
某天,侯嬴对信陵君说:“我那天在街市上拜访的朋友朱亥,是个非常贤能的人,因为隐藏在市场,所以世人不知道他的才华。”于是信陵君立刻拜访朱亥,并邀请他为自己效力,但朱亥从未接受。
魏安王二十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多次写信给魏国,希望魏国可以发兵帮助赵国。魏王接到了信之后发兵十万让老将晋鄙带领援救赵国。秦王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派人警告魏王,谁要敢援助赵国,攻打完赵国后,就攻打援助赵国的国家。当时的秦国很强大,魏王害怕了,便阻止晋鄙大军继续前进,把军队留在邺城筑垒,打着援助赵军的名义观望秦赵两国的形势。
平原君派使者去见公子无忌,使者对公子无忌转述了平原君的话:“赵胜之所以攀附公子结为姻亲,是觉得公子高尚仁义,能解救他人于水火之中。现在邯郸朝不保夕,魏国答应援救却迟迟没有动静,公子你就是这样救人于危难之际的吗?就算是公子不打算救我,可是你连自己的亲姐姐都不管了吗?”信陵君听完这些,内心非常惭愧和忧虑,他多次劝说魏王出兵救助赵国,但是魏王胆小,就是不为所动。
信陵君见魏王根本没有救助赵国的意思,便冲动地决定自己带着手下的宾客去抗击秦国,与赵国共存亡。临走的时候,他路过侯嬴的门口,对侯嬴说了自己的打算,侯嬴平静地说:“公子努力抗秦吧,老身年老体弱,不便随公子前去。”信陵君离开之后,走了没多远,心里很不痛快,他想:自己平常也待侯嬴不薄啊,我前去抗秦活着回来的几率几乎没有,他连一言半语都没留给我,难道我平常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吗?于是信陵君又让车子折返,往侯嬴住的地方驶去。侯嬴再次见到信陵君时就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公子的仁义厚道大家都知道,所以赵国有了灾难,公子一定会同赵国共存亡。但是公子这么做有什么用呢?秦军强大,你的做法就等于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毫无效果。你自己去拼命,还供养我们这些门客做什么?我没有多和公子说话,我想公子会回来找我的。”公子对着侯嬴再拜道:“希望先生赐教。”侯嬴屏退左右,然后悄悄对公子说:“公子,我听说晋鄙的兵符放在魏王的卧室里,魏王最宠爱的姬妾是如姬,她每天都能出入魏王的卧室,能够很容易地把兵符偷出来。如姬的父亲三年前被人杀害,她说过,谁能帮她报了杀父之仇,她可以为其做任何事情。如姬曾经和公子哭诉过此事,公子派人为她报了仇,如姬对你感恩戴德,会为你做任何事情的。现在只要公子向如姬开口,请如姬帮助盗取兵符,她一定会同意的。只要得到了兵符,就可以指挥晋鄙的军队,这样就能打退秦军,援救赵国了。”公子听从了侯嬴的建议,去找如姬帮忙,果然得到了魏王的兵符。
得到了魏王的兵符,信陵君要起程,侯嬴对他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果公子把兵符递给晋鄙,他们验证了兵符的真实性之后还会去请示魏王,那公子的麻烦就大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你一起前往,他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不听从,那么就可以让朱亥杀了他。”信陵君听完就哭了,侯嬴以为他怕死,信陵君说不是怕死,而是因为晋鄙是魏国的老将,就怕他不听从,得被迫杀掉他。随后信陵君就邀请朱亥和他同行。
到了邺城,信陵君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果然对此事怀疑,要求请示魏王,于是朱亥打死了晋鄙,信陵君拿着兵符掌握了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他对士兵们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最终留下八万精兵去援救赵国。在魏军的进攻下,秦国被迫解围退兵,从而保全了赵国。赵王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无忌,并且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
这便是一个很典型的运用“瞒天过海”计策的战例,在历史舞台上有无数豪杰曾用过此计策,或能成就大业广受赞誉,或因被看穿而功亏一篑。无论多么高明的计谋,都有失败的可能,毕竟计谋是人发明的,所以实施时还要靠人。同样的计策,也许在这朝便取得成功,但下一代便被反歼。切记,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的商场变幻莫测,明争暗斗诡秘奇异,各式各样的巧谋妙计与兵战相比,恐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瞒天过海之计就是其中最常被使用的计谋之一。
商战中运用“瞒天过海”之术,首先要做到“瞒骗”一节。如果一切内情都摆在明面上,被对方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么“海”就很难“过”了。其次,瞒骗后表现出的现象要非常逼真,才能使对方从心理上没有丝毫防范,为计策的继续实施打好基础。最后在策略具体执行时,要注意不能出现漏洞,善始善终将其贯彻完整。
美国人哈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著名的宣传奇才。当时的哈里只有十五六岁,为了谋求生计,就在做工的同时卖一些柠檬水赚钱。可是卖柠檬水的生意并不好做,有时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几瓶。哈里对自己的生意惨淡的状况很不解,于是开始苦思良策。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当时观看马戏表演的观众的需求,发现许多观众在看马戏时只喜欢吃一些零食,如葵花籽、花生米等。而这些是很难改变的习惯,因而影响到了柠檬水的销售。那怎么才能让观众接受柠檬水呢?哈里经过苦思,终于想出了一个策略。
哈里想到:人渴了就要喝水,如果让人们口渴,那么柠檬水不就有用场了吗?于是他购买了一些生花生米,然后加入大量的食盐将其炒熟,再分成适量的许多包。第二天,他站在马戏团门前开始了赠送花生米的活动。他站在门口大声喊道:“快来看马戏表演啊,我们为每人赠送一包花生米。”
马戏团的观众本就多,加之人们爱吃花生米,哈里的免费花生米就赠送一空。观众们边看马戏边吃着哈里赠送的花生米,很快许多人都感到口渴,这时候哈里马上不失时机地叫卖起柠檬水来。结果柠檬水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平时要卖一个月才能卖完的柠檬水在半天的时间里就全部销售一空了。就这样,哈里向他的“宣传奇人”生涯迈出了第一步。
哈里赠送花生米的行为就是一种假象和瞒骗。花生米多盐促使观众对柠檬水产生了需求,其实这就是哈里的一种欺骗手段,只不过,他的欺骗是建立在消费者愿意接受的基础上的。所以说,商战中采用“瞒天过海”这种计策,瞒骗的手段和方法要特别注意不能有危害性。如果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地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最终只能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