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 指东打西,混淆视听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孙武字数:1432更新时间:22/07/13 14:49:20
本计策针对的是作战双方在没有发生冲突之前,或是敌我利益冲突明显的时候,采用其他方式转移对方的视线,以实现己方真实目的。其实“声东”的本意就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势力或物质让对方产生疑惑。另外,本计策还有强迫的含义,即对方在我方的引诱下依然不转移其阵地或视线,如此一来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或势力强行让对方转移,这种强迫包括了物质、势力、矛盾等。

从其本意上讲,“声东击西”原本是一种迷惑对方的计策,是军事上的一种外在虚张声势、内在转移阵地的谋略。但针对不同的指挥者,我们要发挥其灵活性,不能照猫画虎,只是学习表面上的知识,这就像是爱因斯坦所提倡的发散思维一样,要在各领域内使用同样一种策略让对方就范,灵活到让对方明知道我方本意,却仍然只能无奈放弃。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情志混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想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的象征。因此,要趁着敌人不能自主的时候攻取它。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表现出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这是使敌人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其实,在战争中这样做就是要引诱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然后乘机取得胜利。这一计让对方不能推断出自己的意图,被假象迷惑。

南宋的时候,临安出现一位神偷,他每次偷盗完毕,都会在作案现场留下三个字:我来也。所以人们就称他为“我来也”。“我来也”不做小偷小摸的勾当,只偷大户人家,而且屡屡得手,这让官府非常头疼。

终于有一天,他在作案的时候被官差抓住。但是因为证据不足难以给他判罪,只能暂时将他囚禁,然后再做调查。“我来也”非常聪明,他入狱没多久就想到一个让自己脱身的方法。

他与看守他的狱卒套近乎,说:“大哥,我是个贼不假,但是根本不是‘我来也’,官府找不到人,就拿我顶罪,要是真这样了,我一辈子就出不来了。那样,我在外面藏着的一些金银就没法使用了。这段时间都是大哥你照顾我,我不是那种知恩不报的人,金银就藏在保俶塔的顶层,你去取吧,取回来自己用。”狱卒果然去了保俶塔,真的找到一包金银。此后,他对“我来也”更加照顾。

几天后,“我来也”又对狱卒说:“我在侍郎桥下还藏了一瓮金银,你拿去用吧。”狱卒果然又在侍郎桥下找到了一瓮金银。因为这样,狱卒越发对“我来也”好了。有一天,他又对狱卒说:“现在二更天了,我有些私事想处理,希望你能放我出去,我保证四更天回来,不会拖累你的。”狱卒拿过他的钱,不好意思推脱,就放他出去了,并多次叮嘱他早点回来。私放囚犯,狱卒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四更天时“我来也”果然回来了,狱卒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第二天,临安一位巨富来官府报案,说三更时家里被盗,小偷只留下“我来也”三个字。县太爷一听,自责道:“‘我来也’原来还在逍遥法外,看来那个人不是他,冤枉了好人。”于是下令放了狱中那个人。

不久以后,狱卒某天回家,他妻子说:“昨天四更有人敲门,我去开门却发现门外并没有人,只有一包东西。有人低声说:‘这是酬谢你丈夫的,不要张扬这件事,否则……’后来我一打开包裹,里面全是钱。”狱卒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他所看管的犯人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我来也”,“我来也”所做的私事就是去偷东西,他用了一招声东击西巧妙地离开了监狱。

这则故事虽小,却演绎出了“声东击西”的奥妙之处。人们经常会因为贪婪或冲动而中了声东击西之计,被转移了注意力,从而引来祸患。而精明的人则善于引诱别人犯错,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