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三)
类别:
科幻灵异
作者:
孙武字数:4631更新时间:22/07/13 14:49:38
古代的士兵有什和伍这样的作战单位,而战车也有偏和列这样的军事编制。擂来,大部队也会跟着解散逃跑,如今的世袭将领却不能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如果将领能够防止以上所说的这四种现象的出现,那么再高的山也能够翻越,再深的水也能够渡过,再坚固的敌阵也能够攻克下来。如果将领不能够防止以上所说的这四种现象的出现,那么要想取得胜利就如同丢失了划船的工具后去渡河,是不可能成功的。
人不喜欢死亡,却又讨厌活在这世上,只有严明的号令和健全的法制才能让士兵们义无反顾地前进。军队应事先设立好明确的奖赏,事后做好坚决的惩罚,这样军队出动时便能按计划进行,一行动就能获得成功。要让一百个人听从一个小卒长的指挥,让一千个人听从一个司马的指挥,让一万个人听从一个将军的指挥,通过少数人来统治大多数人,通过弱小的一方控制强大的一方。听我说说统治的方法吧:完全可以指挥整个军队的将士,只需杀死一个人就能不失刑罚的严明。这样一来,父亲便不敢袒护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不敢包庇自己的父亲,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呢?
当一个逃跑的人拿着剑冲进集市的时候,上万的人没有不躲开的,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很勇敢,而是因为集市中的上万人都比不过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拼死和求生的缘故,二者是不相同的。倘若采用我说的方法,完全可以使整个军队的将士都像亡命徒一样,没人敢挡在他们前面,也没有人敢在他们后面追赶,因而他们能驰骋沙场,纵横天下。驰骋沙场、纵横天下的军队,便是能称王于天下、称霸于诸侯的军队。
率领十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齐桓公。率领七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吴起。率领三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孙武。如今各个诸侯国的将领率领的军队没有不到二十万人马的,却不能成就伟业,这是因为他们无法采取明智的措施,防止奸险邪恶之心的出现,赦免微小的过错,开辟养生的道路,杜绝奢靡的风气。只要采取了这些明智的措施,一个人就能取得胜利,那么十个人依靠这些便也能取得胜利;十个人能取得胜利,那么成百上千的人依靠这些也能取得胜利。所以说:修缮军队所需的武器,培养出军队的勇猛斗志,只要出发进军便会像凶猛的野禽捕捉猎物一样,就会像滔滔洪水从高耸的山涧倾泻下去一样。
如今国家受到了侵害,那就要用带上珍贵宝物拜访的方式,用送国君挚爱的孩子作为人质的方式,用割献国家土地的方式,以求得其他诸侯的援兵。这些援兵号称有十万人马,实际上仅仅有几万人。派遣救兵的诸侯国的国君,都会叮嘱自己部来,大部队也会跟着解散逃跑,如今的世袭将领却不能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如果将领能够防止以上所说的这四种现象的出现,那么再高的山也能够翻越,再深的水也能够渡过,再坚固的敌阵也能够攻克下来。如果将领不能够防止以上所说的这四种现象的出现,那么要想取得胜利就如同丢失了划船的工具后去渡河,是不可能成功的。
人不喜欢死亡,却又讨厌活在这世上,只有严明的号令和健全的法制才能让士兵们义无反顾地前进。军队应事先设立好明确的奖赏,事后做好坚决的惩罚,这样军队出动时便能按计划进行,一行动就能获得成功。要让一百个人听从一个小卒长的指挥,让一千个人听从一个司马的指挥,让一万个人听从一个将军的指挥,通过少数人来统治大多数人,通过弱小的一方控制强大的一方。听我说说统治的方法吧:完全可以指挥整个军队的将士,只需杀死一个人就能不失刑罚的严明。这样一来,父亲便不敢袒护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不敢包庇自己的父亲,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呢?
当一个逃跑的人拿着剑冲进集市的时候,上万的人没有不躲开的,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很勇敢,而是因为集市中的上万人都比不过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拼死和求生的缘故,二者是不相同的。倘若采用我说的方法,完全可以使整个军队的将士都像亡命徒一样,没人敢挡在他们前面,也没有人敢在他们后面追赶,因而他们能驰骋沙场,纵横天下。驰骋沙场、纵横天下的军队,便是能称王于天下、称霸于诸侯的军队。
率领十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齐桓公。率领七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吴起。率领三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孙武。如今各个诸侯国的将领率领的军队没有不到二十万人马的,却不能成就伟业,这是因为他们无法采取明智的措施,防止奸险邪恶之心的出现,赦免微小的过错,开辟养生的道路,杜绝奢靡的风气。只要采取了这些明智的措施,一个人就能取得胜利,那么十个人依靠这些便也能取得胜利;十个人能取得胜利,那么成百上千的人依靠这些也能取得胜利。所以说:修缮军队所需的武器,培养出军队的勇猛斗志,只要出发进军便会像凶猛的野禽捕捉猎物一样,就会像滔滔洪水从高耸的山涧倾泻下去一样。
如今国家受到了侵害,那就要用带上珍贵宝物拜访的方式,用送国君挚爱的孩子作为人质的方式,用割献国家土地的方式,以求得其他诸侯的援兵。这些援兵号称有十万人马,实际上仅仅有几万人。派遣救兵的诸侯国的国君,都会叮嘱自己部队的将领不要在其他诸侯国之前去作战。其实是不可能依靠他们这些救兵来帮助我们的军队打仗的。
从我们全国百姓的情况来看,倘若没有什伍制度,就不能够调动征用百姓当兵。组织起十万人马的军队,国君要让这些士兵都穿上国家的兵服,吃上国家的粮食。倘若战斗不能取得胜利,防守不能稳固,那么这就不是百姓的过错,而是因为朝廷没有建立好制度而导致的。其他诸侯国所派来的援兵,看上去好像飞驰的骏马,其实却是竖着鬃毛追逐的劣马,怎么能助长我们自己军队的气势呢?我们必须依靠天下所有能够利用的财富,我们必须仿效天下所有能够仿效的制度,军队的号令必须严格整顿,赏罚必须严明,使天下不务农的人没有饭吃,没有立下战功的人得不到爵位,使百姓争着耕作和加入军队打仗,于是国家便会无敌于天下。所以说:如果这样发号施令,便能够使全国百姓都信服自己。但凡有谁说他有战胜敌人的方法,不要轻易地相信他的大话,而要在实践作战的过程当中考查他。要想攻占其他诸侯国的土地,统治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就要重用国家的贤才。如果不能重用他们而又想获得天下,那么到时必定会兵败将死,全军覆没。这样一来,即使是打了胜仗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衰弱,获得了土地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贫困,这都是源于国家制度的弊端。
战威第四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
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堙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三曰逾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
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夺者心之机也。令所以一众心也,不审所出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出令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疑无申。事所以待众力也,不审所动则数变,数变则事虽起,众不安也。动事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难无戚。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古率民者,未有不能得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能得其力而能致其死者也。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后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后民以死易生。
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焉。
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后申之以制。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肢,四肢以使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以营也,不可不显也;田禄之实,饮食之粮,亲戚同乡,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以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轨,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于兵。尊于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事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不]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
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译文战争,有时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有时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有时依靠作战取得胜利。正确地分析、判断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使敌军的士气变得低落,军心变得涣散,虽然军队的样子完整但却不能用来打仗,这就是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法制的健全,赏罚的严明,武器的准备,都能使士兵拥有勇猛作战的斗志,这便是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攻破敌军杀死对方的将帅,登上敌方的城墙发射弩机,击垮敌方攻占对方的土地,胜利而归,这就是依靠作战取得胜利。国君要是懂得这些道理,便能掌握这三种取得胜利的方法。
将领因有军队方能打仗,军队因有士气方能作战。一旦士气旺盛便能作战,而一旦士气低落士兵便会落荒而逃。厮杀还没有开始、敌我两军还没有接触时,便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后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后民以死易生。
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焉。
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后申之以制。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肢,四肢以使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以营也,不可不显也;田禄之实,饮食之粮,亲戚同乡,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以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轨,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于兵。尊于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事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不]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
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网友整理制作上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