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逐渐扩大的论文影响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永恒炽天使字数:2911更新时间:22/07/14 11:04:25
周晨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人心防不胜防,只要有野心,那么什么幺蛾子都会发生。

如果是在地球舰队里,那么周晨可以给所有人制定一套标准,采用智能化的控制,力求做到稳定不乱,但是放在地球上,那种硬件改造的花费实在太大了,对于产能本就精打细算的舰队而言,不啻于无端的浪费!

与其混乱的度过几十年,不如按照现有的秩序发展下去,周晨所能做的,无非是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周晨没有再多说,能理解的人已经理解,而不能理解的,周晨也不能强迫他们改变他们的思想。

不过经过这一事,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也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接下来,周晨陆续给新来的科学家划分了研究组,并且为他们设定了相应的权限级别!

有了这些新人的加入,地球舰队科学院的总人数达到了三百三十九人。十三个科学门类,二百六十七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都有了配额,可以展开相关的学习研究了。

除了用现实吓唬他们外,周晨还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勉励,毕竟不能让人总是沉浸在痛苦和绝望当中,这对工作的效率有极大影响。

严格来说地球舰队的未来还是充满光明的,保持积极乐观有利于更好的发展。

在安顿好这批新来的科学家之后,周晨又立马着手开始第二批人员的选拔,这一次除了科学家外,周晨还准备招纳一些在经济、政治、人文方面独有建树的人。

这些人将用于地球上的势力组建,对地球舰队渗透各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定安排,第二批招纳的人当中,各领域的科学家仍旧是三百人左右,只不过相对于第一批的精益求精,第二批科学家的要求有了适当降低。

周晨不要求人人都是龙凤,有梯队差异,才有更好的合作,关键是这些人必须靠得住!

除了科学家外,经济、政治、人文方面的人才也准备招纳三百人,将这些人布局到地球上,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名单很快就罗列完成,这次周晨采取广撒网的策略。

不同于科学家隶属于的科学院,这些经济、政治、人文方面的人才,将隶属于社会院,这社会院将是未来地球舰队民事委员会的前身,专门负责未来移民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这次选拔的侧重点除了每个人的能力外,真正核心的是他们的价值取向与思想素质。

一颗老鼠屎可能坏了一锅粥,周晨宁愿选上来的人能力不足,也不愿意看到欺压百姓、以权谋私的情况出现。

这些人被选上来之后,周晨会把他们编入社会院,然后再将他们派往地球,用最少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观察他们,一方面考察他们的能力,便于以后安排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优胜劣汰,从准则上淘汰一批人。

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机构,是舰队伊始不能或缺的,大乱之后的大治,除了借助智能化控制进行有效管理外,人文关怀亦不能缺失。

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后,周晨又查询下派往柯伊伯带的九个编队的消息。在得知编队已经抵达预定位置,并已展开分基地的建设后,周晨点点头,然后返回了地球。

……

……

此时距离霍金接受bbc的采访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外界普遍关注着论文事件的后续进展。还是bbc,还是那个记者,霍金又一次接受了采访。

但是在这次采访中,霍金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与激动之情。

“我想如果两百年前的拉普拉斯和米歇尔得知黑洞理论在今天能够得到这么蓬勃的发展,他们一定会十分激动的!当然,此时我也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一篇伟大的论文,它不仅证明了‘宇宙监督假设’合理存在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将我的黑洞辐射理论推广到了所有形态的黑洞!”

“所以,我也是这次论文事件的赢家!我要感谢那位来自中国的周,他为黑洞理论研究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霍金的这次采访再一次将周晨的论文推上了风头浪尖,科技工作者们好奇这篇论文究竟达到了怎样的学术高度,以致于让霍金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而媒体记者和更多的观众则似乎更在乎它的社会反响,关心论文的作者到底是谁。

“听说了么,霍金在采访中透露这篇引起了广泛舆论效应的论文,作者是来自中国的周!竟然是一个中国人!”

“真的吗?我真是非常好奇他到底在论文里写了什么,居然连霍金这么伟大的科学家都对他赞赏有加。”

“大概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吧。”

“该死,如果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好了!”

与此同时,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内。

“赶紧行动起来,绝不能错过这篇报道的第一手资料!”总分社社长一大早就赶到总分社记者站,对着几个得力助手大声说道。

“据可靠消息,这篇论文已经在理论物理界引起了全领域性的关注,它的影响已经不亚于当年霍金提出黑洞辐射理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家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干活去!!”

底下的记者不由被社长的雷厉风行镇住了,反应过来后忙进入了自己的岗位。

“先等一下!”社长又喊住大家,问道:“你们有谁能够拿到《science》最新出版的一期?”

“我叔叔是马普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有订阅《science》,我想我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到《science》的影印版。”一个年轻小伙站出来说道。

社长看着面前一个白白胖胖的实习记者,点点头道:“小王,那这件事就交给你盯一下了。”

“好的,我一定完成社长交待下来的任务!”小王激动地说道。

不同于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内的火热,位于伦敦的《nature》编辑部气氛却显得一片凝重,整个会议室都笼罩在一片袅袅升起的烟雾当中。

总编大人此时正阴沉着脸,嘴里叼着烟,一语不发地看着会议室里的众位编辑。

终于,沉默过后,暴风雨降临了:“《science》、《science》、《science》,现在到处都在《science》,我们《nature》呢,难道被世界遗忘了吗?”

总编将烟头捻灭,拳头“砰”的一声用力落在桌面上。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他们刚要解释,但见总编那张阴沉的脸,咽了口唾沫,到嗓子眼的话又被压了下去。

最近这一段时间,科学界和媒体界都被《science》的那篇论文搅得不得安生,作为《science》的竞争者,《nature》虽然乐见学术界变得越来越繁荣,但这种完全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让所有编辑好像喉咙里卡了根鱼刺一样,难受至极。

良久,总编大人怒火消退,他手指在会议桌上有节奏的弹动,目光依次扫过众人的脸:“听说《science》上将要刊登的那篇论文,作者是中国一个姓周的科学家,那么……东京编辑部那边怎么说?”

“阿尔瓦先生,东京编辑部那边的负责人回复说,这篇论文最先是投稿给我们《nature》的,不过在初审阶段,几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审评出现了分歧,他们中有些人并不看好论文的价值,加上论文中涉及到太多枯燥的数学推导,最后东京编辑部未能通过论文的审核。”

“然后这篇论文就投给《science》,并且酝酿出了现在的声势?煮熟了的鸭子就这么活生生的飞了!”阿尔瓦总编揉了揉头疼的脑袋。

“阿尔瓦先生,你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阿尔瓦总编挥挥手,头疼道:“让下面的人密切关注《science》的动态,另外让东京编辑部把稿件发送过来,等《science》正式刊登那篇论文后,我们《nature》也要在显眼的位置发一篇‘研究报道’,可不能让同行们笑话我们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