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军械准备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七帅字数:4298更新时间:22/07/15 18:05:38
随后允又和他们商议了其它情况的处置办法。不过允心知这些办法都没什么用处,也没有用心来听,待大家都出言后只是随意选取了一个法子。

事情商议完毕时已是酉时初,允又吩咐他们暂且对此事保密,让他们下去了。

允随后去往前殿去批答奏折。昨日和今日又积累了一些奏折,需要尽快批答完毕,他过几日会更忙。

不过他尚未完成自己今日的任务,就听到王喜说道:“陛下,永王殿下已经入宫了,可是暂且让殿下在侧殿等着?”

“允?他入宫干什么?”允有些疑惑地问道。

“陛下,是陛下昨日说让永王殿下和王妃今日伴晚时分入宫,陛下还要和他们一起用晚膳。永王妃也已经入宫去坤宁宫了。”王喜仍旧使用没什么波动的声音说道。

“是了,朕都忘了,确实昨日朕叫他们今日晚上入宫。”允自言自语道。他随后看了看面前的奏折数量,又看了看刻漏,站起身来对王喜道:“朕今日不继续批答奏折了,剩下的明日再说吧。把允叫过来,朕和他一起去坤宁宫。”

“是,陛下。”王喜随后离开宫殿。不一会儿,允走进来对允行礼道:“臣弟见过皇兄。”

已经将外衣穿戴整齐的允笑道:“起来吧。随着皇兄去你嫂子的地方,咱们一起用膳。”

兄弟二人随即走着前往后宫。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现在已经是晚上,微微的凉风迎面吹来吹走了白日的热气,让人觉得还比较凉爽,所以他们也没有坐步撵,如同散步一般慢慢走着。

“皇兄,都已经这个时候皇兄还在批答奏折,这也太辛苦了。就算奏折再多,也不必如此。”允说道。

“上午因为接见蒙古本部和亦力把里的使者,所以剩了很多奏折没有批答,今日怎么都要批答完才好,不能都推到明日。明日还会有明日的奏折。”允说道。

“好吧,弟弟也不太懂,不过永藩从来没有这么多事情,每日的文书有两个时辰的时候处置足以,剩下的时候弟弟就可以练习武艺,或者前往卫所看看。”允说道。

“你们永藩才多少人?哪里会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处置。”允笑道。

说笑间,二人已经来到坤宁宫。熙瑶带着刚刚和允成婚不久的永王妃吴氏在门口迎接,见到他们二人过来马上躬身行礼。

四人序礼完毕,走进殿内前往膳堂用膳。

吃饭时,允又想到了什么,对允说道:“皇兄,刚才弟弟在乾清宫等待时,不小心听到皇兄的几个舍人说又要打仗了。皇兄,这是要和谁打仗?”

‘这几个舍人怎么说话这么不小心,回头一定要加以惩戒。’允在心里想着。

不过他仍旧和允实话实说道:“是对安南。安南的黎季不仅弑君自立,还派人刺杀了陈天平,皇兄必须派人征讨安南。”

不过马上允又补充道:“只是刺杀陈天平到底是不是黎季所为还尚未完全确定,所以是否征讨安南还是未知之事。”

“那征讨安南可用得到我永藩的军队?”允仿佛没有听到允的补充一般说道。

“不必,这次不会动用永藩的军队。”允说道。随后他看着显得有些失望的允,说道:“怎么,你还想参加这次征战不成?难道永藩没有仗打?”

“有仗打倒是有仗打,可是和弟弟小时候想过的仗不一样。现在永藩都是对付一个又一个部落。这些部落的实力都不强,人也不多,经常打着打着看阵势不妙就逃跑,最后往往变成和中原的剿匪差不多的仗,我总觉得这不能叫打仗。”允说道。

“你想象中的打仗,是和开国初年一样,率领数十万大军北上与对手的数十万大军交战,经过一番浴血拼杀,决出胜者吧。”允笑着说道。

“就是这样。就算达不到这样,也是像十七叔去年带兵征讨漠北一般,带领数万大军与蒙古人大战,最后大胜蒙古人。”允道。

“这样的战场确实很让人向往,朕也想过有朝一日指挥这么多的军队打仗。”

“可大多数情况下打仗就是你说的剿匪一般。基本平定全国后,即使是蓝玉这样的大将也都是打这样的仗,少有那种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允说道。

“皇兄,弟弟知道。”听了这话,他情绪略有些低落地说道。

允和他又说了几句,让他情绪恢复后,对他、熙瑶和吴氏说道:“朕刚才所说有关安南的话,还属于机密之事,你们不要对其他人说。”他们三个忙答应。

随后二人闲聊几句,允又对允说道:“过几日你就回自己的封国吧。若是吴氏怀了身子,就不好受颠簸和海上的风浪了,所以为兄觉得你还是尽快回海参崴的好,早日让弟妹给你生一个继承人。”

“是,皇兄。”允略有些脸红道。再看吴氏,更是羞红一片,头都快垂到桌子上了。

“还有一件事皇兄要交给你。建造船只需要许多高大的木材,现在中原的木材又太少,不足水师的使用。皇兄听闻永明内有许多高大的木材,甚至听闻数不胜数,所以你回去后砍伐又高又粗的树木,让每年去你们那里的北海水师运回来。”允又道。

今日他叫允过来,一是让他最近就返回永藩,二就是为了造大船的树木。水师对现在的大明非常重要,必须保证木材供应,而中原地区现在适合的木材已经没有多少了,只能去崇山峻岭采伐补充,十分费力气。允就想到了东北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所以决定从永藩取得木材。

“没问题。”允拍着胸脯说道:“包在弟弟身上。永明的树木多得是,保证每次都把北海水师的船装满。”

允笑道:“你肯定没问题,水师采买木材又不是不花钱,这可给你增加了不少税赋。”

他们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允带着自己的妻子吴氏就要请辞离开皇宫返回王府。允当然要挽留他们在宫里住一晚上。允夫妻也不敢推脱,当晚睡在了宫里。

将允夫妻安顿好以后,允也十分累了,上床睡觉。可熙瑶躺在床上,却一直睡不着觉。

……

……

第二日允下了朝,将奏折批答到大约一刻钟后可以批答完毕时,对王喜说道:“宣工部提调铁厂、兵器的虞衡司员外郎,和宫内兵仗局掌印太监来这里见朕。”

不一会儿,宫内的兵仗局掌印太监先来到乾清宫外躬身候着;又过了一会儿,工部虞衡司提调铁厂兵器厂的员外郎也来到了乾清门外。

允随即宣他们二人进来。他们二人进来后,马上对允跪下说道:“臣许典(奴才白善)见过陛下。”

允一边继续批答奏折,一边扫视了他们二人一眼。跪在左边的是虞衡司员外郎许典,今年三十多岁,一身皮肤十分黝黑,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他的双手堆满了老茧,一点也不像一个读圣贤书出身的读书人。不过这非常正常,因为许典本来就不是读书人出身,他的出身,是工部下属的铁匠。

允早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认为,像工部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衙门,上头掌握大方向的尚书侍郎不懂专业也就罢了,但中间各个司的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全部都是读书出身的政务官,不懂业务就十分不正常了。就好像后世中央各个部委的部长、主任可以是空降过来的官员,但司长、处长都是在这个部门从普通公务员开始干,一点一点升上来懂得业务的人。

所以从建业元年开始,允就提拔工匠为官。一开始只是工部下属各局九品的大使副使,完全没有人在意;后来升为营缮所七八品的所正所丞,仍旧没几个人在乎。

随即到了建业三年冬季,允惩治了工部一批贪污受贿的五六品官员后,突然提拔了一大批本来在担任七品官员的原工匠担任员外郎和主事。许典就是此时提拔为营缮司的员外郎。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片哗然,无数官员提出抗议,但被允一一驳回,并且允坚定地表示工部的官员以后就多提拔工匠出身的人。

当然,允为了缓和文官的对立情绪,提拔的都是读过圣贤书,别人提到四书五经上的典故不至于不知道的原工匠。随后他又用其它的事情吸引文官们的注意力,总算是让此事过去了。

右边跪着这人白善,也和一般的宦官不同。他虽然是一个宦官,但身残志坚,一直跟着宫里手艺精湛的工匠学习技艺,并且学习的也是冶炼铁器。

允有一次在宫里随便转悠的时候,转悠到了宫里工匠做活的地方,见到他手艺十分精湛,当场任命他为兵仗局正五品的掌印太监,管理宫内武器的制造。

这两个人虽然对于政治完全不懂,但他们才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之一,远远比许多官员重要。

所以允虽然让他们将礼完全行完,但马上对他们说道:“二位爱卿,朕今日有事叫你们入宫商议。”

“陛下但请吩咐(陛下有命,奴才定然遵从)。”许典和白善说道。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你们两个所管辖的铁厂一共生产出了多少钢铁了?”允问道。

“陛下,臣所辖工部的钢铁厂,去年生产钢九万石,铁三十三万石;今年上半年生产钢四万九千石,铁十七万石。”

“陛下,奴才所辖宫廷的钢铁厂,去年生产钢八万六千石,铁十五万石;今年上半年生产钢四万八千石,铁七万六千石。”他们二人先后说道。

允点点头。钢铁产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一件好事。

“那到现在为止,一共向上直卫提供多少钢盔了?”他又问道。

“启禀陛下,臣与白公公从去年八月开始造钢盔,到前日一共向上直卫提供钢盔两万六千余顶。遵循陛下的嘱咐,每个卫先提供一千多顶钢盔后,剩下的钢盔最先提供给羽林左卫和金吾前卫,现在这两个卫每个卫已经有钢盔九千顶,到九月底能够将这两个卫补充完全。”许典说道。

“九月底,”允皱眉思索了后,问道:“还能再快些么?朕想在十月初就让三个卫的所有士兵和普通武将戴上钢盔。”

正好提着水壶为允加水的小宦官常顺听到允的话后有些惊奇。允是在用商量的语气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命令的语气,允可是很少对中层官员这样,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个是太监。

‘等过几年我也能收干儿子时,我一定要让我的干儿子去学习手艺。’他想着。

允并未在意身边的小宦官想什么,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两个人。

他们二人小声商谈半晌后,白善说道:“陛下,若是将那几千顶钢盔从别的卫收过来,应该可以在十月初一之前让三个卫拥有足够的钢盔。”他们二人刚才算了半晌,觉得现在一个月可以造两千八百顶钢盔,未来两个月加快速度,应该能造六千个以上将近七千,再算上现在已经有的两万六千多顶钢盔,足以让三个上直卫的所有士兵拥有钢盔,所以答应道。

“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尽快赶制出足够的钢盔出来。”允说道。

“是,陛下。”他们二人回答道。

“还有火器,你们火器造的如何了?朕吩咐你们向虎贲左卫提供火器,现在进行的如何了?”允又问道。

“陛下,依照陛下的旨意,臣等也督促火器厂造火器,从去年陛下吩咐后至今日,一共向虎贲左卫供应火枪三千六百多支,两千斤以上的大炮十六门,一千斤的大炮三十门,三百斤至一千斤的大炮七十五门。”白善答道。

“不成!太慢!对虎贲左卫的火器供应也要加快。十月初之前一定要让虎贲左卫有两千斤以上的大炮三十门,一千斤的大炮六十门,三百斤至一千斤的大炮一百二十门。火枪倒是不用太多,暂且到四千支足以。”允说道。

他们二人暗暗叫苦:这么多的大炮可不是那么容易生产出来的!不过他们也不敢推辞,并且觉得还有一些存货应该足够供应,所以答应道:“是,陛下。”

同时他们还心里暗暗估量:‘莫非是陛下要对哪里用兵,所以这么着急装备钢盔和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