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女王学院与华夏文化传播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大汉校尉字数:2096更新时间:22/07/15 19:47:35
楚云此时正跟索菲亚参观女王学院,他收到了礼部大臣的汇报,只是微微一笑。
欧洲诸国的反应在意料之中,没有哪一个王国敢轻易开放自己的市场,想要和平地让他们开放市场是不可能的事情。
“是和其他王国建交的事情吗?”索菲亚冷冷地问道。
他们此时正在女王学院之中,为了维持自己女王的形象以及让国会议员相信自己的独立,她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
“没有王国愿意建交和通商。”
“那就使用武力让他们屈服?”
“动武也是要用合理的借口,否则不能够持久。”
楚云暂时放下这件事情,在索菲亚的带领下参观女王学院。
女王学院大部分讲师都是楚云派过来的,他们对于在此地能够见到楚云感到惊讶和惊喜,热情地和楚云握手。
“传道受业解惑是为师之本,同时应该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如果他们对硬生生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那就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楚云叮嘱了一番。
想要让西方人接受之乎者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华夏本土的普通老百姓都不会这么文绉绉,普通人最容易接受的还是适合他们的风俗文化。
文化传播还会受到各种的影响,就像是当华夏商人运来英格兰的茶叶,在英格兰人的手中就变成了柠檬茶、奶茶、蜂蜜茶,而且他们还格外喜欢红茶,总不能够强迫他们不能够往茶叶里面添加其他东西。
除了楚云派来的讲师对他很热情以外,女王学院的学员们对女王的丈夫同样感到好奇和欢迎,且不论这座学院是女王出资建造的,就是以楚云东方帝国执政的身份,他们同样感到惊奇。
这样的人不去其他王国访问,而是率先到伦敦城,就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在对方心目中要比欧洲其他王国要高。对于还没有晋升为一流王国的英格兰来说,这种认可很重要。
“楚先生,请问您打算在我们英格兰停留多久?”
“您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东方的人们会以面包为主食吗?”
女王学院为数不多的女学员更显得热情,甚至还有人请求楚云在他和亚当斯密合编的《新国富论》上签名。
为了实现养猪模式和自己给自己创造竞争对手,楚云将一批17、18世纪的非核心技术以汉语的形式传播过来,女王学院掌握了汉语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传播来的新学。
实际上让英格兰凌然于欧洲其他王国,不但在将来必要的时候可以向西方转移华夏国内的矛盾,还可以作为监视欧洲大陆的一条猎犬。英格兰脱离于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让它与欧洲诸国貌合神离。
“女王学院的人全部学习汉英两种语言,将汉语而不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当成是第二语言,真是令人担忧。”
“正是,听说他们还要学习《论语》和《诗经》等东方文学,这批人将来还可能会进入内阁,管理整个王国。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在将来带领英格兰走向一条正确的路,深感怀疑。”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学院对女王陛下另起一座学院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满,他们正在设法抗议。”
不少陪着女王参观女王学院的贵族见到有汉化趋势的女王学院,对于王国的未来充满了担心,毕竟女王学院的地位太超然了,有凌然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之势,成为最高的学府,这让贵族们都不禁捏一把冷汗。
女王学院的校舍还没有完全建造完毕,它占据了泰晤士河畔的一片王室用地,是索菲亚从王室土地里面划出来的,女王学院也是王室的资产。预计将来修建高楼之后能够容纳数千人。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女王学院的成员在楚云参观的时候,为其展现在女王学院之所学。只是这些英格兰学生念起《诗经》的内容,就像是在教堂念赞美诗一样,让楚云不禁觉得有点好笑。
“我打算捐一笔款项用于女王学院的发展。”楚云在参观完毕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下不只是索菲亚,其他英格兰贵族都感到震惊,楚云作为东方的执政官,竟然愿意无偿给女王学院捐款。
楚云倒不是这么认为,文化的传播需要媒介,也需要专门的机构,而女王学院就是这么一个机构,如果女王学院能够提升影响力,其他欧洲的大学也会设置汉语以及相应的学科。
而且女王学院的学生将来是可能进入英格兰内阁的,他们就算是心向着英格兰,也会难免受到在学院中华夏文化的影响。
“感谢您慷慨的捐款,我们女王学院会在学院中间的广场为您和女王各建造一座铜像,以纪念两位对学院的贡献。”女王学院的院长适时出来拍两人的马屁。
女王学院的院长是女王亲自任命,他当然是要尽量讨好女王,而楚云如果能够拿出一笔不菲的捐款,那么建立一座铜像不仅能够表达对这位金主的感激之情,实际上也可以提升女王学院的影响力,将来还可以留下一段传奇。
楚云对于女王学院院长的刻意讨好倒也不反对,在西方人的学院建立自己的铜像,让以后几百年女王学院的学生瞻仰自己,似乎挺爽的。
楚云在参观完女王学院之后,又与索菲亚等人回到了怀特霍尔宫。
索菲亚一回到王宫,一改之前冷若冰霜的态度,变得十分缠人,经常贴着楚云。
英格兰的国会议员、内阁大臣还有一群贵族则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女王在政策上保持中立即可。
就在礼部大臣陷入与欧洲十大王国谈判僵局的时候,一艘来自地中海的船只为他们打开了外交局面。